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文风
2018-03-28戴正聪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戴正聪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对新闻的时效性、新颖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抓住受众的眼球是当前新闻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不少新闻为博得关注导致新闻文风出现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推动新闻文风良性变革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新闻文风问题
(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
新闻的主要作用是全面准确的传播信息,新闻工作者采编的新闻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是,当前不少记者为了完成版面任务盲目采编,新闻稿件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通过大唱高调、空话套话堆叠的方式来充填版面。有些记者为了保证自己能完成既定任务会囤积很多新闻素材,一次用一点。有些记者因为采访工作任务压力,将尚未被采用的新闻素材留作以后使用,或者是将一些常见的新闻素材反复炒作,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使得新闻信息时效性缺乏,内容言之无物。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过期新闻对社会文化传播和时事传播是没有益处的。
(二)虚假新闻,信息失真
当前,不少新闻信息内容在真实性上有所欠缺。有的新闻从业者自己不主动探究而选择花钱“买新闻”,收到的信息缺乏证据支持,内容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有的记者对收集到的信息不“刨根问底”,片面的根据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网络上的一些言论进行报道,常常出现新闻信息与事实不符的情况。甚至,有的记者为了博人眼球、增加新闻点击率,不惜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撰写不实报道,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当前,新闻市场竞争激烈,不少新闻媒体为了抢占读者市场,通过不实渠道寻找新闻点,什么吸引眼球写什么,社会责任感低,商业化倾向严重。虚假新闻的“夺睛”方式严重扰乱了新闻市场环境,使新闻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遭到破坏。
(三)语言呆板,不接地气
新闻的“新”不仅要求内容上的新鲜感,在语言表述上也同样要有新鲜感,这就要求新闻具有原创性。当前不少新闻工作者惯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内容表述,这使得文章内容缺乏趣味性和新鲜感,还有的新闻大篇幅的“总结陈词”也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在新闻内容上,很多新闻不接地气,与群众生活相脱节,有些记者抱怨跑新闻辛苦,不愿意到基层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而是选择在办公室里“坐等”素材,甚至有的记者干脆在网上收集资料通过内容拼凑的方式完成稿件的写作,正是这些不负责任的记者的“等、靠、要”心理严重败坏了新闻文风。
二、改进文风的有效措施
(一)良好的政治舆论导向
优秀的新闻稿件,其内容在文化内涵,政治导向和舆论导向上都需要有较高的要求。文章在思想内涵上要有一定的深度,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水平,现场的报道取材应当与实时相符,此外文章在语言上要避免口语化,以展现新闻信息的权威性。在采编各种新闻稿件时,针对不同主题的稿件要进行区别对待,特别是涉及大政方针的时政信息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凡是与社会正确舆论导向不符的信息坚决不跟风,必要时应当进行纠正。对于可能引起社会恐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等的信息内容要坚决抵制。新闻从业者不仅要有较强的新闻撰写方面的专业素养,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也要有明锐的观察力,要能够从新闻的视角洞察社会现象的本质,挖掘其新闻价值。新闻稿件应当给予社会公众正确的政治思想和舆论导向,服务和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与社会流行趋势相契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公众的网络虚拟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催生出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例如“土豪”“坑爹”等,这些新生网络词汇也揭示了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现象,是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时俱进的。新闻除了要向公众传播重要信息外,在语言风格上也应当要贴近群众,虽然新闻报道需要具备一定的严肃性,但是适当的“幽默”也能够使新闻信息更加的“接地气”,更加的接近群众,只有新闻信息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才能获得公众更多的关注。所以,新闻报道应当与社会流行趋势相契合,适当的引用一些流行语,这不仅增添了文章的一些新鲜感,还有效的调节了新闻的语言风格,当然,一些低俗的网络流行语是必须要抵制的。文章在用语上要注意取舍,应当根据主题内容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实现新闻信息的恰当表达。
(三)关注民生,贴近生活
新闻工作是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大而空的宣传报道终究会被社会公众所厌弃。因此,新闻内容必须关注社会民生、贴近群众生活。新闻工作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应当注意采用群众视角,只有从社会公众的视角出发才能引起公众的共鸣,才能获得新闻受众的认同。新闻内容不仅要贴近人们生活,符合生活实际,还要能够呐喊出百姓的心声,敢于揭露社会不良风气。在新闻采编上可以鼓励群众投稿,给社会公众一个表达自己心声的平台,这不仅丰富了新闻的素材也使得新闻信息更加的贴近群众。此外,新闻稿件在组织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也要与社会受众的群体素质水平相契合,例如针对社会大众的地方性报刊,重点是关注社会民生,语言风格上应当通俗易懂,能够被大多数群众接受,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如财经新闻等针对专业人士的刊物,应当要体现出信息的专业性,文章的思想内涵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只有符合社会公众需要的新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