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腔的美学价值初探
2018-03-28魏启东
魏启东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青阳腔又称“池州腔”,产生于安徽池州地区的青阳县,作为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广为流传。青阳腔是由江西的弋阳腔传入青阳县一带,和本地的语言、戏曲腔调等结合形成的,形成的时间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1]。青阳腔在之后的几百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传播到大半个中国,推动了许多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然而青阳腔进入近现代开始不断衰落,渐渐不为人所知。当今随着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青阳腔艺术也得到了高度重视,研究它的人越来越多,但研究方向多集中于如何形成、如何传承和保护等方面,对青阳腔艺术美学价值的研究分析不多,而且对于如何发挥青阳腔的社会功能,弘扬青阳腔的人本精神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将对青阳腔的美学价值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 青阳腔唱腔之美
青阳腔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深厚的文化底蕴。研究青阳腔艺术美学价值,对研究青阳腔如何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对当时人们的审美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剖析,从而真正感受青阳腔艺术之美。唱腔美是青阳腔艺术之美第一特点,每种戏曲都有自己的唱腔,青阳腔唱腔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反映了孕育它成长的一方水土上的风土人情,也是传统文化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1.1 青阳腔的腔调来自青阳方言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语音腔调都有不同,语音、语调标志着这一地方语言特点,语言又与音乐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青阳县位于安徽省池州地区,青阳话属于江淮官话中的洪巢片方言,青阳语是洪巢片的蓉九小片。青阳县的地方方言是这一地区人文特点的重要标志,使得在这一地区生长发育的青阳腔戏曲的唱腔,具有典型的青阳语言的特点,这也是青阳腔区别于其他戏曲的重要特征,使得青阳腔戏曲音乐有着浓郁的乡土味,展现了它的淳朴之美。
1.2 青阳腔的唱腔来自宗教、民间音乐
民歌的出现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先秦早期民间歌曲就已出现,众所周知《诗经》就是已知最早的诗歌总集。民歌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自发创作出来的歌曲,进入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有了更大的发展,各地民歌大量涌现,有些民歌流传至今。戏曲声腔的形成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民歌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地方戏曲的青阳腔也是这样,地方民歌曲调很多渗透到青阳腔的唱腔。与民歌一样,宗教音乐在青阳腔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也有重要的影响,佛教圣地九华山就坐落在青阳县,所以青阳腔中有许多音乐曲牌就直接来源于宗教音乐,而宗教音乐也存在地域和派系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体现在青阳腔多变的唱腔上。
2 青阳腔接地气的平易近人之美
2.1 青阳腔接地气的通俗化
青阳腔之所以受欢迎,被广泛传播,因为它是在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人民群众中不乏有知识和有技能之人,由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普通人想改变命运,就必须考取功名,然而科举考试困难重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中改变命运的人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名落孙山,这些知识分子散落在民间,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积累,又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审美情趣,这就为青阳腔的创作提供了先天的条件,而且群众中还有着很多民间艺人,他们掌握了各种技能和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这些人相互合作,创作出来的青阳腔符合广大劳动人民口味,没有官场方面束缚,无需遵守士大夫的纲常礼法,曲目内容直抒胸怀,随心所欲,有些传统剧目非常的高雅,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容易接受,他们也能通过换调等方法,使青阳腔变得通俗易懂,符合广大市民平民审美趣味[2]。基层的知识分子和戏曲艺人的完美结合,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创作出真正符合平民百姓审美情趣的艺术。
2.2 青阳腔艺术剧目和内容贴近生活
青阳腔剧目非常多,内容也非常丰富多彩,反映的内容大半都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主要是些历史、爱情、宗教、伦理道德等题材。这些作品备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因此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在这些剧目中有很多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剧目,这些伦理剧目有感化功能,能体现当时社会道德之美。青阳腔毕竟来自民间,必然反映了人民群众一些思想和美好的愿望,同时也表现当时社会不同阶级观点,统治阶级总希望百姓能够顺从他们的统治,因此向人民不断灌输纲常道德,而平民百姓在无形中也接受了这种道德观,他们热爱青阳腔戏曲,本着从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为出发点,充分享受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
青阳腔里有大量的历史剧目,这些历史剧目的产生与宋元以来出现的说唱为学有关,因为历史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家喻户晓,这些历史故事为青阳腔剧目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以这些历史人物为剧目主人公,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因为故事内容广大群众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观看表演时能产生亲切感,情感内容上有共鸣,这类题材的戏曲更直接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喜好憎恶。
青阳腔里也有很多反映爱情的剧目。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最能产生心理上的共鸣,青阳腔里的爱情剧目大多是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剧目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打磨,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戏路,像民间流传的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也有一些反映贵族小姐与穷书生爱情故事,如《西厢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青阳腔剧目中也有宗教剧题材的剧目,因为九华山位于青阳县境内,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圣地,佛教的繁荣也渗透到了当地的戏曲青阳腔,如《升仙记》《昙花记》《目连记》等,大多是表现宗教对现实生活或虚或实的反映,也表达了人间世俗的情调。从此可以看出青阳腔吸收了各方面的营养,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魅力,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和语调,讲述着一个个劳动人民身边的故事,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当然喜欢,受到广泛支持。
3 青阳腔无拘束的洒脱之美
3.1 青阳腔的洒脱之美来自“滚调”
青阳腔里的“滚调”主要是继承和吸收了弋阳腔、余姚腔中的成分,“滚调”就是给传奇的曲牌加“滚白”或“滚唱”。从已知的文献我们得知,其基本的形式大多为五句或七句唱词,中间也穿插一些流水板和吟诵部分,有的曲牌也插入一些念白。青阳腔里的 “滚调”是民间艺人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同时吸收民间艺术的养分,把弋阳腔、余姚腔中原有的“滚”的因素充分发展,形成了 “畅滚”“加滚”“夹滚”等不同形式的“滚调”,突破了曲牌连套的音乐结构,使板腔变得更自由,创造了腔、滚结合的歌唱形式,也是一种穿插于曲牌之内外的音乐和文学表现新形式[3]。文学上的“滚调”一般指齐言对偶句,语言比较通俗,用通俗化的语言来解释比较深奥难懂的曲牌唱词,在句子的数量和字数上要求不是很严格,在表达戏曲冲突和情感上更加畅快洒脱。“滚调”应用使广大劳动人民能看懂艰涩难懂的戏剧作品,青阳腔在唱腔上又有很强的表现力,所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也为青阳腔演唱形式争取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后期青阳腔演唱表现形式更加千姿百态。青阳腔的演唱形式符合底层老百姓的审美情趣,从而获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因此“滚调”的艺术表达形式充分展示了青阳腔的自由洒脱。
3.2 青阳腔的演唱方式体现了洒脱之美
青阳腔的演唱形式是“一唱众和”,也就是帮腔,一个人念头唱,众人附和。帮腔是劳动群众常用在演唱山歌、号子、秧歌等劳动歌曲上的艺术形式,后来戏曲渐渐运用了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当青阳腔形成完善后,帮腔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帮腔附和,而是依据戏剧演出的故事情节需要,帮助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陈述和铺垫剧目的结构和情节,烘托现场的气氛,感染观众。帮腔是戏曲、民间音乐表达的艺术形式,在悠久发展的过程中形式和功能越来越成熟,“一唱众和”的演唱方式在青阳腔发展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越来越洒脱自如,体现了青阳腔的洒脱之美。
3.3 青阳腔的表演形式烘托了洒脱之美
青阳腔的表演形式非常的随意和洒脱,充满了即兴和变化性,这种特性也就使青阳腔在唱腔和表演上具备多样化[4]。青阳腔的表演常常有表演者即兴发挥的部分,即兴表演指没有剧本、台词,也没有排练就向观众演出,其特点是表演者机智过人、思维敏捷、幽默风趣,主要是根据演出现场的情况即兴表演,表演者往往要根据台下观众发出的信息,对此作出及时的反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表演。青阳腔的表演艺人,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早已熟练掌握了这一表演技能,使得青阳腔充满了灵活性与动力,即兴表演的形式充分表现了青阳腔自由洒脱之美。
4 青阳腔美学价值如何发扬
4.1 民族特色是青阳腔艺术重要基础
青阳腔作为古老的剧种,有着重要的价值,它的美来自本身,它自身拥有“滚调”“一唱众和”等一些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演唱和表演上形式多种多样,在唱腔上吸收了各方所长,使得青阳腔蓬勃发展,对周边剧种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戏曲本来就是一种民族文化,因此探寻戏曲的民族文化精神,对于了解青阳腔艺术底蕴有着积极的意义。
4.2 青阳腔的表现形式是重要特征
青阳腔艺术的表演方式和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唱、念、做、打。而青阳腔在唱腔上不仅是中国戏曲的艺术标志,同时也代表着中国戏曲的独一无二的特征与风格,它与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中国戏曲四大声腔,其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青阳腔的表演形式多样,如“一唱众和”“滚调”、即兴表演等,一般用锣鼓伴奏,常用大鼓、大锣等乐器[5]。青阳腔的这些艺术表现形式,是青阳腔长久不衰的重要保证,也是青阳腔美学价值的体现。
4.3 加强青阳腔戏曲交流互动。
戏曲反映了一种文化形式,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思想和观念。这种文化因素决定戏曲的表述形式,戏曲的音乐形式和内容受不同地域和社会结构的影响。青阳腔艺术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江南地域的影响,因为戏曲总是在文化中得以体现,又受到地域的限制,戏曲、文化和地域可谓相互交融。如何弘扬传播青阳腔艺术已成为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除了研究青阳腔来源、曲目、艺术源流等问题,我们还需建立互动机制,即表演艺术家和剧目创造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表演艺术家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表演艺术家与研究学者之间的互动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推动青阳腔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5 结语
青阳腔是我国戏曲的重要声腔,被誉为京剧“鼻祖”,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它对我国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弘扬青阳腔文化有助于青阳腔的保护和发扬,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青阳腔艺术特色并积极参与到曲目的创作和演出中,促使青阳腔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健全青阳腔艺术与大众的互动机制。研究理解青阳腔的艺术之美,传播青阳腔艺术,弘扬青阳腔艺术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