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端利己主义侵蚀大学生现象审视及其应对

2018-03-28李楠魏荣

巢湖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个人利益思潮

李楠 魏荣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西方利己主义思潮的根本是个人主义,将追逐个人利益和资本置顶于一切关涉个人与他人、社会之间关系的极端利己主义,是西方长期推崇的一种不择手段获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意识理念。极端利己主义在我国政治经济格局调整的缝隙中已经隐秘的渗透进来,极端利己主义以各种伪装的形式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理性分析能力较弱,容易遭受虚假表象蒙蔽而误入歧途。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极端利己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大学生的危害,探寻高校应对极端利己主义不良思潮的有效路径。

1 极端利己主义及其特征

极端利己主义衍生于“合理利己主义”思潮发展的极端化。早期西方封建贵族利用宗教神权的禁欲主义反对个人利己主义,大力掠夺其他阶级的私人财产,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出现了一批以工业、商业、手工业为主的新兴资产阶级,到了十八、十九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激化,部分思想家提出的利己主义成为增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的一股力量。以费尔巴哈、爱尔维修等思想家为代表所提出的,将个人的利己之心合乎道德化、合理化的理论被称之为“合理利己主义”。他们认为,“诚然,利己主义是一切祸患之原因,然而它也是一切良善之原因,因为,若然不是利己主义,那么,是什么东西产生出农业、商业、艺术和科学呢”[1]。费尔巴哈等人从人性论角度出发,试图打破传统狭隘的个人利己主义,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主张一切人的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已经开始摒弃了那种以个人为本位的狭隘的利己主义,并试图把利己主义同利他主义统一起来”[2]。“合理利己主义”作为资产阶级反抗旧的封建道德统治的理论武器,对资产阶级发展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

伴随着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科技进步、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了资本主义社会,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与此同时“合理利己主义”走向极端,异化成为帮助资本家剥削合理化、合法化的辩护工具,演变至“极端利己主义”。一部分资本家开始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不择手段追名逐利,他们主张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理所应当采取一切手段获取个人利益。“极端利己主义极力倡导人性自私,认为自私是我们的组织和结构中所固有的”[3]。“极端利己主义”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和途径获取个人利益的思潮,性质极其自私,手段极其残忍。“极端利己主义不是一般的损人利己,而是致人以绝境或死地的掠夺,已经践踏法律红线”[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过程中,极端利己主义也趁机涌入,对我国现实社会发展造成许多不良影响。

极端利己主义在现实社会中表现出不择手段性、功利性、自私性和隐蔽性等特征。不择手段性表现为获取利益的途径和手段是不正当的,甚至是违法的。极端利己主义者将利己作为善恶观的标准,如果获利就是善,反之就是恶,这种错误的善恶观仅仅关注的是自身利益获取的结果,而轻视获取过程和获取手段合理性等,这就决定了极端利己主义者会利用一切手段达成自己的目的。

功利性表现出以利益作为衡量待人接物的唯一尺度。极端利己主义以自身获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过分凸显出利益至上的意识观念,弱化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观,这种功利性的思想也会表现在社会人情味淡薄、缺乏同情心等方面。

自私性表现为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我”所用,只索取而不付出,这种典型的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观念与我国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相悖,典型性的表现在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将凌驾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之上,作为首要选择的对象。

隐蔽性指极端利己主义思潮本身带有 “隐身”功能。它依靠部分人群的自私和贪婪的缺陷,利用利益关系迎合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得到感情上的拥护,且日常运行轨迹较为隐蔽,只有在爆发某些社会问题或者涉及某一案例才会浮出水面,借此得到传播,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的观念。

2 极端利己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

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辩证思维能力不成熟,对于具有迷惑性和隐蔽性的极端利己主义有时缺乏判断和甄别力。极端利己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如下:

2.1 销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体现在大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立足于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立场之上践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习近平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5]。受极端利己观念影响的青年大学生,其社会责任意识被逐步销蚀,仅仅关心自己的利益,对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科技发展的关注程度甚至远远低于某些电影明星的八卦新闻,主要表现在:其一,从理想信念上看,极端利己主义削弱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动摇共产主义信念,憧憬资本主义制度。其二,从行为实践上看,极端利己主义消减大学生对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热情。如,许多大学生认为志愿者活动又脏又累,不愿意去参与一线服务。其三,从情感态度上,受到极端利己主义影响的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冷漠,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利益至上”的理念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尤其是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过程中,聚焦于如何使自己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意识不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兴旺息息相关,对待国家富强与社会发展缺乏荣辱感与使命感,剥离个人成才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

2.2 扭曲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5]。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应当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主,把个人追求融入到祖国建设发展中,努力奉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极端利己主义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理性判断能力较弱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削弱大学生对科学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坚定性,扭曲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其一,价值内涵呈现功利化趋势,由重理想、重信念转变为重利益,由社会价值为本体逐渐滑向个人价值,一味地向社会和国家索取,却不懂得奉献;其二,价值判断更偏向于实物化,用钱、房、车等物质实体作为价值取向的判断标准,侧重于追求物质享受,淡化崇高理想信念的精神色彩;其三,追求价值的方式更具有伪装性,钱理群先生就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6]。部分高智商的大学生满嘴的仁义道德、乐于奉献,凭借着“知识改变命运”暗自滋长自己的利己主义,表面上是利用专业化知识奉献国家,实则是在争取个人利益,他们认为只要不触碰法律底线,就可以在体制内肆意妄为,完全不顾及道德的约束。

2.3 物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人际交往以良好的道德品行作为基础,以爱好和专业作为中介,共同构筑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在这个交往结构中,可以从彼此身上看到折射出的自我印象,及时调整错误的思想行为,积极学习对方的优点,共同促进相互提高。而极端利己主义是以满足个人利益需要为主导的人际结构,形成的则是利益相攘、危机相倾的人际关系。这种利益主导的人际关系物化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体现在:其一,在选择朋友上,以身份、金钱等实体化作为标准,不考虑志趣相投和真情实意。他们对待“贵族”热情似火,对“贫民”敬而远之,这种典型的“势利”标准,会让其身陷在“势利”的朋友圈中而不自知,在日常交往中异常热情,一旦陷入困境,才意识到自己处于无人援手的境地。其二,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利己性。凡事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仅仅依靠物质交换作为交往的桥梁,单方向索取而不双向付出,这种人际关系极其脆弱,一旦出现利益失衡就会坍塌。其三,极端利己主义是一种对物的依赖关系,利益氛围浓厚,情感色彩淡薄,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容易引发冲突导致关系紧张,难以持久地维系感情。

2.4 误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

大学生是无收入的群体,在生活上需要父母适当补给,因此,在消费上需要更加理性。然而,极端利己主义放大大学生对物质领域的消费需求,误导大学生的消费理念,阻碍其树立正确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其一,极端利己主义利用QQ、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媒介,大肆宣传豪车、豪宅等奢侈品照片和文字,虚拟出“上流社会”的一片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假象,隐秘地向思想单纯的大学生,输出“今朝有酒今朝醉”“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萎靡消费观,诱导大学生向往骄奢淫逸的生活,消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的追求,把大学生的攀比之心从学习上转移到物质上。其二,极端利己主义借助讲座、文学、网络等媒介,以碎片化的方式,悄无声息地把毫无节制的消费观内化在大学生心中,外化在大学生的行为上,驱使大学生产生炫耀消费、超前消费、透支消费、冲动消费等一系列消费行为。部分大学生为了满足过度的虚荣心,急功近利,甚至走上突破法律底线去谋取利益的犯罪之路。当前,媒体报道大学生身陷网贷、裸贷屡见不鲜,还出现部分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行诈骗的案例。其三,极端利己主义刺激大学生消费需求,使其过度沉浸在物质消费领域,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弱化对精神信仰的追求,使大学生逐渐丧失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3 高校对于极端利己主义侵蚀大学生的应对策略

面对极端利己主义侵蚀大学生,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方面造成的危害,高校基于当前状况采取措施,应对不良思潮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3.1 坚定信仰,提升理性分析能力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抵御极端利己主义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潮能力较弱,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立场不够坚定。因此,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理性分析能力。其一,在理论基础上,高校要积极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讲座等,依托现代科技,播放马列主义视频影片,利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学习马克思主义队伍中,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深入浅出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社会思潮,剖析极端利己主义本质,分析其危害,增强大学生防御力。其二,在情感教育上,高校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主题的活动,比如诗歌朗诵、征文活动等等,让大学生切实感受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导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现实意义、激发人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加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之柱;并且,高校老师还可以传播先进人物事迹,从情感上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好感度,达到思想上共振情感上共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政治信仰转化为自觉行为,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拥护马克思主义,避免被不良思潮趁机而入。

3.2 加强监管,抵制不良思潮侵蚀

加强对校园的监管是抵制极端利己主义侵蚀的重要保证。高校是各类社会思潮的汇聚地,因此,高校要加强对不良思潮的监督和控制,防止其破坏校园文化,攻击大学生价值观。监管对象主要包括: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校园环境等。其一,以大学生为主的教育客体是高校监管的重点对象。在生活上,高校辅导员要在日常生活交流中,观察大学生是否有极端利己主义倾向,及时疏导和调整大学生心理状态;在学习上,任课老师要通过学生课堂言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帮助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潮侵害。其二,以任课老师、高校管理队伍构成的教育主体本身也要加强监管,防止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出现“源头污染”,助纣极端利己主义传播。高校要加强对任职老师等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认同感,维护和提升教育的纯净性,自觉做到抵御不良思潮侵蚀的影响。其三,针对校园环境,高校要严格制定校园管理条例。严禁校内宣传极端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杜绝校内传播负面能量,发挥主流价值观的教育作用;此外,高校还需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力度。及时删除校园网络上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社会思潮信息,传播正能量,杜绝极端利己主义在校园网络上蔓延,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

3.3 净化校园,营造健康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抵御极端利己主义的必要条件。如果校园环境充斥着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大学生人才就会沾染上利己主义气息,难以为国家建设所用,因而抵御极端利己主义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着手,去奠定整个校园积极健康的环境基调。在自然环境上,大学校园应当紧紧抓住校园的绿地、建筑、湖水等硬件设施,精心设计,融进属于自己学校的人文气息,让大学生在这美好的育人土地上健康成才。在人文环境上,高校要积极打造符合本校校情的校园文化,发挥出隐性育人的巨大功能,净化社会传递给大学生的污浊气息;高校还要立足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学术精神、道德精神、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够培育出适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此外,高校也要积极开展校园娱乐活动,借助校徽、校史等,去提升学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借助主流价值观,渲染校园文化氛围,创设友好环境,提升大学生对本校文化的认同感,利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和学术讨论,实现共同进步。

3.4 开展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开展实践是抵御极端利己主义侵蚀的必然要求。高校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可以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入手,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作用。开展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包括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个别学生谈话、班级主题班会等,高校老师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科学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培养大学生辨析社会思潮能力,揭开极端利己主义伪善面具,让大学生厘清其本质,认清其危害。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力图让大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学效果。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要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包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不拘一格,如开展校园文化节、课余休闲活动等,以娱乐化的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样化地向大学生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教学上,利用多媒体、网络、3D技术向学生展示当前极端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积极配合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自发学习马克思主义观点,自觉抵制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社会思潮,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个人利益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义的欺骗性及其批判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