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语境下广播主持人节目发展策略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主持人广播受众

(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 郑州 450003)

自从主持人节目诞生以来,就广受关注,并且发展迅速。然而发展到如今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主持人节目也在积极地探索媒介融合之路。在融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节目如何更好地发展是每一位广播人都需要关注的。下面就融媒体语境下广播主持人节目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主持人节目的现状和发展瓶颈

(1)主持人节目的现状。主持人节目在产生的初期大多采用编辑幕后编稿,主持人在话筒前用主持人的语调亲切地“照稿宣科”的方式。主持人也多由播音员“转型”而来,在主持人节目中担当的是用主持语调“播音”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主持人节目的认识不断加深,运作方法不断成熟,形式日趋多样,主持人和编辑记者的合作更加紧密,直至相互渗透和取代。当时就有人大胆预言,主持人节目将会给广播带来又一个春天。

(2)当前主持人节目需直面的问题。果不其然,广播主持人节目30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广播如日中天的时代,也是主持人节目红红火火的时代。但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相比报纸、电视受到的强烈冲击,广播主持人节目虽有伴随性的优势,车载收听市场也一直相对稳定,但受众被分流的趋势已不同程度地开始显现。广播主持人节目在坚守自己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如何主动拥抱互联网,尤其是与移动互联网主动融合,是广播主持人节目当前需要直面的问题。

二、广播主持人节目与各方面的关系已然变化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改变着舆论格局。于此同时,广播与受众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都发生悄然的变化。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广播主持人节目必须做出积极回应。我们必须明白,新时代里,主持人节目的受众需求到底是什么?人才如何培养?主持人节目运作模式如何改变?等等,可以说这些是技术问题带来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如果管理体制改革没有突破,机制搞不活,没有人才,那么广播在与互联网的融合过程中,就难免出现种种尴尬和无奈。

(1)主持人节目的受众选择日趋多样化。广播市场已经历了从人手一部袖珍收音机、随身听听到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变化,广播主持人节目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受众需求的变化。

我们的听众,不是解放初期的听众,也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听众。作为广播人熟悉并乐见的人手一部袖珍收音机或随身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下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放松的方式途径日趋多元化、碎片化,现在的年轻受众族群,都是伴着智能手机一同长大的人,收听广播已经不是他们的必选项,收听的途径也早已不是收音机,而是智能手机。赛立信调查数据表明,当前音频受众获取音频内容的环境与2000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广播已经不再是单一音频来源,互联网广播,尤其是以音频内容为主的APP,如喜马拉雅、蜻蜓、荔枝、考拉等,已成为很多音频爱好者的首选。再加上遍地开花的微信公众号,可以说,在单选变多选的环境下,广播主持人节目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2)主持人节目的受众需求日趋随机化。现实要求我们要对主持人节目面对的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的听众进行分析,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我们的节目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如果我们不能满足他们,帮助他们,就意味着失去他们,同时也就丧失了主持人节目播出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比如,我们用手机或收音机收听到了某一广播频道的节目,听了不多久,就想调到另一频道再听一会,甚至干脆从广播模式退出,翻翻微信、看看手机上的视频节目或者抖音。听众停留在某一节目时段的耐受力和持久性正在不断降低,他们随时可能因为某一小小的念头而调换收听、收看的内容。即便在车载收听环境,如果一档广播节目语言或音乐引起听者的稍微不悦,带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关机或换台。

三、广播主持人节目面对互联网的创新发展策略

新技术对旧技术形成冲击甚至取代,是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旧技术的从业者,能够因自己的力量,能够遏制新技术的发展。像内燃机对人力、畜力工具的冲击;像电力能源对煤炭能源的冲击等等,现在看来,任何固守旧技术阻挡新技术的幻想只能是一厢情愿和痴人说梦。

既然势不可挡,那我们就只能顺势而为、主动拥抱。

(1)主持人节目要主动拥抱互联网。河南广播电视台信息广播在20多年前,在每天早上5点钟,有一档广播节目《晓锋天天读》,在20多年前,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代,不少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仍然是广播电视。那个时候,早间5点,也算不上什么黄金时段。但是主持人刘晓峰并没有因为时段不佳而不予重视。相反,他在这档节目上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努力,并且在互联网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为了多增加一点影响力,他就把这档节目在广播播出后,再放到互联网播出,在当时看来,也并没有过多的策划和明确的预期,算是无心插柳之举吧。

然而,经过了20多年的互联网经营,这档节目在广播上早已不再播出了,但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却与日俱增,前不久在台湾《快乐联播网》签约落地,得到河南省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批示和支持。

(2)主持人节目语言的产生和演变。主持人语言的产生和演变是随着广播主持人节目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其实,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办主持人节目《空中之友》往前追溯,1935年国内就有了广播主持人的萌芽。只是这个节目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陆广播电视主持人及其语言正式诞生。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全部节目都采用主持人形式,主持人兼采、编、播、控于一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1987年元旦,同时开办了主持人节目《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对农村广播》《青年之友》,从而将主持人节目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3)融媒时代的广播主持人节目语言特点。①与国际广播电视主持人发展潮流接轨,在主持人语言的思想蕴含和内在功底上下功夫,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创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主持人语言体系。② 为对接互联网,适应文化上的多元化格局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固守一种语言风格,或简单地模仿某一种风格,只能使节目陷于被动、停滞不前,远远不能适应融媒时代受众的需求。我们对所有主持人语言中优秀的语言元素,包括网红主持的有益元素,都应该兼收并蓄,形成自然、流畅、准确、自如,或是落落大方,错落有致,或是幽默、诙谐,轻巧、利索,或是有深度、有韵味富有哲理的语言风格。③为避免广播主持人节目等同于自媒体主持人节目,主持人语言要向典雅性发展。拥抱互联网,并不代表要完全丢掉广播节目优秀的品质。正像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样,广播主持人节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的优秀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语言特点,恰恰是互联网需要的。与粗俗性、通俗性、普及性相对,融媒时代的主持人语言,迫切需要具有典雅性。

总之,面对融媒体发展,广播人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广播主持人节目所需要直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做好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广播主持人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更加精彩的节目。

猜你喜欢

主持人广播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