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物件里的大文化
——由嘎拉哈游戏想到的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拉哈满族男孩儿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北方人耳熟能详的羊拐骨,是兽类后腿的距骨,满语叫嘎拉哈(后文称嘎拉哈)。嘎拉哈当时流传的范围十分广泛,时间也十分悠长。据考古发掘,在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金墓和奥里米金墓中,出土了用水晶和白玉雕刻的嘎拉哈。黑龙江省的阿城县(金上京故址)还出土了铜雕嘎拉哈。用这种刻意雕制的仿真品陪葬,说明在广大人群中先形成了一种嗜好并视为宝物。而且不单是社会底层人民玩,还有贵族阶层也参与到游艺行列。如今是信息时代,现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电子游戏占据了大人孩子的大脑、双手、时间和精力,远离了嘎拉哈的自然和淳朴。就文化传承和弘扬来说,是不可小觑损失,至少是缺憾。笔者仅做一种粗浅的说明和引领。

一、嘎拉哈传说有显著的教育效果

当今教育改革的实践得出结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在此,不妨借鉴一个历史案例。在满族历史中,有一个关于嘎拉哈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故事的教育效果始终光辉闪烁。满族人入关以前以渔猎为主,能捕杀猎物者被视为有本事的人,特别是年轻小伙子以能狩猎为荣,捕猎最多的人被尊称为巴图鲁(意为英雄)。当人们捕到一只猎物后,取下猎物的后腿骨节作为纪念,猎物越多,嘎拉哈越多,这个人的本领越大,本领越大的人就是巴图鲁啦!据说这门实践课是金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之子完颜兀术的必修课,其训练内容为“奔跑撵上一只狍子,用剑射死一头野猪,用扎枪致命一个黑瞎子,并把它们的嘎拉哈取下来。”预期教育效果是“成为最灵巧的人,最有胆量的人,最有力气的人”。兀术经过千辛万苦,历经无数磨难、踏踏实实、勤学苦练才成就本领。他的老师不是教育家,是个普通白发老妈妈。此后,和兀术一样的年轻人常把自己猎到的嘎拉哈随时带在身边,日积月累,越来越多,作为战利品展示战绩,尽显英雄本色。闲暇时,作为玩具拿出来玩耍,说明劳逸结合,张弛有序的生活策略。

二、嘎拉哈游戏寄寓的思想情感

一般情况下,歘嘎拉哈都是女孩子独有的专利,物质匮乏年代,牛马羊十分珍贵,特别是羊嘎拉哈稀缺,供不应求,因大小适中,乖巧玲珑,造型精美,成为女孩子的挚爱,促成无数美好感人的故事里的信物。《六只嘎拉哈》讲的是一个随父从戎来到北方草原的男孩儿和一女孩儿的故事。二人在嘎拉哈游戏中建立的友谊成为十九年陈酿,嘎拉哈,在女孩儿心中成为远方的思念,在男孩儿身边成为友爱的信物,在两人之间承载一段难以忘怀的童年岁月。故事当中男孩儿矜持内敛,重情重义,女孩儿生动自然,纯净朴实,历久弥新。当年多少伙伴相约冬季的友爱萌发、建立与深入交往,都得力于嘎拉哈的聚合力,会有忘年交、好闺蜜,也时常发生将嘎拉哈视为财富的争夺战,会有死对头,大冤家,不打不相识的也有。

三、嘎拉哈游戏的文化多元性

人们在闲暇之余,便一起参与嘎拉哈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人们获得了快乐。满族有许多民族传统,在与其他民族长时间的交汇融合中,被吸收转化。最明显的就是汉族文化,很多方面都有满族民族文化的印记,因此,各个民族也逐渐改变了表现精神文明的形式。自从满族部落首领努尔哈赤击溃明朝统治,战胜汉族,为统一全中国奠定坚实基础以后,民族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各个民族之间人们交往更加频繁,文化相互渗透,友谊更为坚固。

四、嘎拉哈的文化创意

中国新闻网消息:新疆富蕴县杜热镇杜热村哈丁,胡家哈盘老人耗时一年多,用1540个嘎拉哈拼出了国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准备以此作为祖国65周年华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礼物。哈丁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羊拐骨又叫阿斯克,在哈萨克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避邪迎祥,勇敢无畏’的寓意,四个面分别为轮儿、背儿、珍儿、坑儿,在游戏中坑儿面朝上为‘如愿以偿’,就表示一定有好事发生。所以,我就用560个羊拐骨拼成地图,用980个拼成国旗,就是期望祖国繁荣富强,56个民族向每一个‘阿斯克’一样紧紧相连,团结一心,一起守护祖国母亲。”为这个文化目标,收集上千数额的羊拐骨,投放多少时间和精力,付出多少辛劳奔波、费劲多少心思和脑筋。老人对生活时代变迁,生活变化的认知感怀与时俱进。据说老人还表示,如果自治区博物馆或者民俗博物馆有意收藏他拼的国旗和地图,他愿意拿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创意珍品,感受那份爱国情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嘎拉哈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游戏,由我国北方满族人发明的,并一直保留至今,经过了长久流传,一直都是民族大家庭传统游戏中的一份子,并且充分证明了嘎拉哈游戏所包含的文化特性是满族人民所代表的,因此,保护“嘎拉哈”游戏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支撑现代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拉哈满族男孩儿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抓(“欻chuǎ”)嘎拉哈
"神州一歘"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
嗜夸如命的男孩儿
害怕自己是同性恋的男孩儿
我是五个男孩儿的妈
我要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