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财经类院校金融数学专业的突围与创新

2018-03-28肖晴初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财经类师资金融

肖晴初



地方财经类院校金融数学专业的突围与创新

肖晴初

(湖南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就地方财经类院校的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从师资力量、培养目标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索性思考,强调在夯实基础、强化专业素质、优化培养环境基础上迎接时代的挑战,完成专业建设的突围与创新。

财经院校;金融数学;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金融数学是数学、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的发展,金融事务前所未有地介入大众的社会经济生活[1]。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我们迫切需要善于利用现代数学与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和原理,并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挖掘、分析、处理庞杂的金融数据的专门人才,金融数学专业也就应运而生。金融数学专业具有实践性、现代性、综合性、交叉性、前瞻性等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数学专业教育在我国有了快速的发展,2012年中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将金融数学作为特设专业进行招生。到2015年,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开设了金融数学专业或者金融工程专业。2015年的教育部高招目录显示,有47所本科院校设有金融数学专业。

金融数学专业的开设促进了数学理论的应用与金融实践的结合,一改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而变为数学理论与金融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需要密切结合数学软件和统计软件分析研究实际的金融问题与数据[2]。在课程设置上,目前国内大学主要借鉴了国际上著名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初步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通过试点运行后,有待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与完善。在办学思路上,主要是运用概率论、随机分析和数学软件以及数值计算等数学方法处理银行、保险、股票、期货等领域的问题,如证券投资、寿险精算、风险控制、保险理财等[3]。

二、金融数学专业教育的现状:问题与症结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都开设了金融数学专业,最早的有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等[4]。不同大学的金融数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深入研究金融数学专业的定位、建设、发展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显得尤为必要。就数学学科和金融学科本身的发展来看,数十年以来数学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远超以往任何时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业的创新更是超乎预期,金融衍生品在最近30年里最为活跃,但因其产生的金融风险也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这些都给金融数学专业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给财经类院校金融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课题和机会。但在比较研究国内外金融数学专业的建设情形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本专业的建设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实践训练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5]。

(一) 师资力量融合度不够

目前开设金融数学专业的地方普通高校都是由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或者金融专业申报主持金融数学专业的日常教学与人才培养,基本上是整合了学校的金融专业、数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以形成金融数学专业的教师队伍。从面上看,这样的教师队伍组成既具有数学专业的力量,也具有金融专业的力量,还有计算机专业的力量,但是这三种专业的力量基本都是单一的,没有很好的融合。质言之,三个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与专业研究方向未必能有机融合。目前国内高校普遍缺少既精通数学模型又精通金融知识与软件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当然这些教师基本上能自如地运用计算机技术。

(二) 培养目标欠缺现实性

金融数学专业是数学与金融的交叉结合,专业课程的设置难免在数学专业与金融专业之间摇摆不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也决定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或偏重于数学与应用数学;或偏重于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但还是应用数学;或偏重于金融学的数学方法的应用,偏向于数理金融学,但也还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金融领域的展开。在具体的培养目标设置中,地方财经类院校往往在计算机科学、金融学和应用数学三者之间游移不定,而且各大学的定位也不尽一致。此外,由于地方财经类院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多由数学院系主办,金融实践的欠缺也使其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左右摇摆,缺少“主心骨”,对于数理金融和量化投资之类的市场把握不准是根本原因。

(三) 课程体系的完备性不足

地方财经类院校的金融数学专业主要是基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立的。考虑到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规模,其课程体系设置基本上依托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金融方向的课程则依托于金融保险专业。从内容上看,是数学或应用数学、金融学、计算机技术三者的组合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数学专业课程,所以尚不能说完全形成了金融数学专业自己的课程体系。虽然各院校都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同专业和相似专业的课程设置,仍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适合中国金融经济实际的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体系。

(四) 教学资源严重缺乏

如前所述,金融数学专业设立时就主要是由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承办的,原先的专业依托除了数学与应用数学,还有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辅助资源(教辅材料、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慕课资源等),都比较短缺甚至严重不足,特别是具有金融实践经验的师资紧缺,例如具备基金经理、量化投资经理等从业经验的师资特别少。

(五) 实验设备和实践环境不足

金融数学专业的专业教学设备、实验室资源都有所不足,特别是金融数学专业本身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实验室资源严重不足,实习基地也不完善。多数高校有的只是原来的ERP实验室,模拟炒股,其他的量化投资实验就开展不了。这都给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先天不足。

三、地方财经类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构想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觉得,作为地方财经类院校,要真正建设好金融数学专业,虽然有诸多方面的不足,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是大有作为的。

(一) 专注于市场,明确建设目标与任务

有目标就有方向,有了追求就有动力,专业建设也是如此。对于新开设的专业,没有现成的、完备的资源可供使用,就必须一点一滴地重新开始建设,自我完善,为此需要明确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做好五年或十年的具体规划。“十年磨一剑”,只要扎实推进,脚踏实地,一个良好而完备的专业教育基地就能建设好。以往的专业建设经验也充分表明,这种思路和模式是十分有效的。

(二) 促进师资队伍转型升级与更新换代

针对地方财经类院校金融数学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解决。一是引进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具有金融数学专业背景的博士或高级职称人才,或者聘请具有股票、期货、债券等行业从业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专业讲座教授,对于具有量化投资实践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更应该广为引进与聘用。此外,对于原有师资,也需要进行金融数学专业的培训,促成师资的转型升级与更新换代。目前很多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这类师资培训项目,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之。也可以让一部分教师出国作短期的访学或培训,以促进其知识结构的更新与升级。

(三) 人才培养的精细化

目前,某些地方财经类院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不清,时而参考国内名牌学校,时而参考国外著名高校,左右摇摆,莫衷一是。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认为,金融数学专业之准确的目标定位应该从市场的需要出发,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地方金融发展为依归,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化与精准化。所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化,就是基于金融市场的需求背景下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精准化,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定位市场方向、定位就业目标,而不是摇摆不定。金融数学专业的人才走向社会、走向就业岗位后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要求专业课程的设计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紧跟市场,而不是相反——不顾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不顾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 资源共享,优化配置

金融数学专业的教学既有理论性,更有实践性。理论基础知识固然重要,实习、实践内容更不可忽视。特别是金融实务,需要在校期间通过模拟实习来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熟练,因为金融经济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必须直面金融市场。有市场就有不确定性,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不可控性,这都需要有扎实理论知识与坚实的实践经验,如此方能使培养的专业人才真正适应市场。

金融数学专业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科交叉、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该专业不仅仅是数学的,也不仅仅是金融的,而是金融、数学、计算机技术的高度融合。因此,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教学资源的支撑。这就需要学校综合配置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同时也需要教学资源的优化共建,以达成最有效的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最终达成金融数学专业人才的最优输出。

(五) 凝练特色,创新模式

每一个大学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更有自己的优势,其中既有先发优势,也有后发优势。地方财经类院校虽然不及国内外一流高校那样具有前沿学科优势,但其人才培养也不同程度地具有地方特色,其在人才市场的定位也就有了特殊性。比如西部地方院校自然更多专注于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北上广的地方性财经类院校也必然具有自己特定的人才市场份额。有的学校可能侧重于数学模型,有的院校可能偏重于数据分析,这些都是可资利用与发挥的优势。地方院校只要充分注重这些地方性的优势,凝练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可以“后发制人”、赶超先进的。

[1] 刘永辉.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5(2):114-120.

[2] 李延敏.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 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40-41.

[3] 李胜宏.对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250-252.

[4] 胡金焱.山东大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1-33.

[5] 余秀荣.国外商学院模式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5(2):116-120.

[编辑:苏慧]

2018-01-08;

2018-01-20

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教改项目“地方财经院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研究”(2017)

肖晴初(1966—),男,湖南衡阳人,博士,湖南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数学,联系邮箱:xqchoo@163.com

G648.4

A

1674-893X(2018)02−0160−03

猜你喜欢

财经类师资金融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