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赛事对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以湖南省职业院校首届公益视频大赛为例
2018-03-28罗琦
罗琦
传媒赛事对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以湖南省职业院校首届公益视频大赛为例
罗琦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职业关键能力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养或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发现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主旨的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公益视频大赛是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大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走出校园,以赛事促进学生技能的提升。此外,启发教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技能赛项为任务进行课程设计,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强化对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
传媒赛事;职业关键能力;公益视频大赛
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成为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同时,随着全球网络化和国际化的到来,“信息处理”“与人交流”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也日益突显其现实的价值。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主要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形成职业基本能力,拓宽职业适应范围,培养关键能力。一般而言,职业关键能力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与创新能力。
然而,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不够重视,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脱节,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且滞后于行业发展。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公益视频大赛以“发现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主旨,以拍摄公益视频作品为契机,成为探索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赛事概况
为激发职业院校学生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中国微电影协会湖南分会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于2016年4月至9月举办了湖南省首届职业院校公益视频大赛。大赛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发现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行动口号,引导和激励职业院校学生关注公益,积极发现真善美、记录真善美、弘扬真善美,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赛作品要求以公益为题材,内容必须积极健康向上,体现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参赛作品分为纪实类和非纪实类两个大类。大赛共收到全省各职业院校学生参赛作品68部,经专家评审,评审小组审定,共评出各类奖项52个。纪实类作品有《微笑天使》等20部作品获奖;非纪实类作品有《不能忘却的记忆》等16部作品获奖;单项奖共有14个获奖,优秀组织奖2个。在作品中,题材丰富多样,有以保护洞庭湖的珍稀野生动物为题材的纪录片《微笑天使》,有以重现抗日画面的微电影《不能忘却的记忆》,还有表现西藏人民真善美的纪录片《虔诚拉萨》。
二、大赛的特点
(一) 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1. 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高职学生在做出参赛的决定时,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权威赛事能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仅是参赛过程学生进行了技能实践,在大赛的颁奖典礼中,颁奖典礼的视频录制全程是由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学院的师生们共同完成,是一次全体师生的专业技能大演练。在对外宣传工作中,新闻传播院新闻采编与制作的师生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撰写了新闻通稿,负责对外宣传工作。在现场节目录制中,由摄像专业教师带领的近二十人的学生摄制团队,包括八米摇臂在内的六个机位,各机位均由摄影摄像专业学生负责现场摄像,由专业教师带领编导专业学生负责现场节目的导播。此外,广电技术灯光音响方向的师生在现场负责灯光与音响的调整配合。可以说,颁奖典礼是一次新闻出版与广播电视专业群的学生的技能实践,是真实情境的演练,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
2. 提升抗挫折能力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主创人员需要经历策划、联系被摄对象或是寻找演员、寻找场地、拍摄、整理素材、编辑直至成品。一般而言,一部作品创作成型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创作人员会经历多次被否定的过程。首先考虑策划案是否有拍摄价值;其次是被摄对象是否有合作意愿。是否有理想的拍摄场地,演员是否符合人物设置等。即使所有的前期拍摄工作完成,在后期编辑的过程中,随时面临着缺少素材,系统崩溃的可能。
3. 提升组织管理能力
在一部作品的拍摄运作过程中,一个拍摄团队就如同一个小型剧组,其中不乏制片人、导演、摄像、后期制作和演员等多个角色。在团队中,需要有一名或两名核心人员开展协调组织工作。拍摄工作的开展能够充分锻炼核心成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需要具备团队意识与分工合作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此次赛事要求高,因而作品拍摄工作难度大,时间紧,只有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提升工作效率,完成作品的创作。总之,作品的创作从接受拍摄任务,到策划、拍摄、制作直至成品,需要团队每个成员的认真配合,才能共同完成任务。
4. 激发创新意识
当前大量的微电影冲击大众的眼球,如何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需要学生具有创新和想象的能力。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正能量,发现真善美,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才能拍出有新意的作品。例如,反映湘西苗族少数民族村寨学习汉字的作品《妈妈的秘密》,首先以山泉般甘醇的苗歌带领观众走进了湖南湘西苗寨。创作者从一位不识汉字却每天教孩子写汉字的苗族母亲入手,在最后才发现原来妈妈每天要去集市的秘密是向别人学汉字,再回家教孩子认字。作品不但向观众展示了山美水美的湘西苗寨,更通过这样一个秘密,向观众展示了一位普通湘西农家女子的“真善美”,传播了正能量,作品颇具创新意识。
(二)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自信心不足,有这样一个平台提供展示,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大赛主页和微信公众账号上,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专业评审可以对创作作品进行鼓励性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学生可以从其他参赛作品中学习创作风格与技巧,获得灵感,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同时,对真善美的捕捉与记录,也是一次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思想的升华过程。学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充分与社会接触,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寻找线索,与被摄对象接触,学生能够获得对真善美的感性认识,接受精神的洗礼。
(三) 把行业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引入到赛事中,使师生能够对行业发展充分感知
传媒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在很多纪录片和真人秀节目中广泛使用了无人机的拍摄。在此次获得纪实类二等奖的作品《细语坪塘》,开篇以航拍镜头向观众展示了长沙市望城区坪塘镇的田间风景,接着向观众介绍在这民风淳朴的地方有一位叫廖月娥的农村妇女建立一所养老院。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使作品开篇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能够讲授航拍镜头的使用,但真正对于航拍技术的运用,需要学生自己在课余去钻研与开发。
三、赛后的几点思考
(一)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技能赛项任务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取舍。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比较薄弱,在三年有限时间内无法学习太多专业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广泛性,那么学生有可能因为对知识技能接受的不全面彻底,反而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必须”“实用”的原则,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通过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等环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媒专业的行业属性比较适合将赛项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应用到教学中来,以学生完成的情况作为课程的考核依据。
例如,大赛开始时,专业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让学生以赛项要求为主题的作品创作任务让学生完成。指导老师可将赛项任务分解为作品前期策划、作品素材拍摄、作品后期编辑制作等阶段,根据学生的创作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考核。此外,在学生的学习创作形式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形式,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分工,教师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给予相应分数。在传媒专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可以采用多个专业联动,以专业群的形式进行创作。例如,影视编导的学生可负责作品的编导与前期策划或是剧本创作,摄影摄像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素材的拍摄,影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可进行作品的后期编辑制作。广播影视专业群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在课程设置时间方面,以与赛项任务设置在第四、五学期较为科学。第一、二学期,学生以行业通用能力的学习和单项技能实践为主,第四、第五学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或校园内的实习实训,更希望能够有职业能力的提升。因而,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开设一门以技能赛项为任务导向的课程,或是在课程中贯穿赛项任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又能提升职业能力。学生只有在作品的拍摄制作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专业教师在指导中,对学生的案例深入剖析,透彻讲解,胜过对多个案例的泛泛而谈,学生体会也会更加 深刻。
(二)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以赛事促进技能提升
从本次大赛来看,参赛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品创作的意志力还有待提升。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参赛情况为例,前期有42个团队提交策划,提交中期检查的有31份,最终上交成品的仅有21份。究其原因,有些是被摄对象不配合采访,有些是策划后发现拍摄难度太大,更有些是拍摄中自己的知识技能达不到最初的理想状态,还有些是不愿意牺牲课余时间拍摄.因而,在大赛伊始,指导教师应该对有参赛意识的学生鼓励,并告知一个作品的拍摄制作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心血,拍摄与制作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的过程,不应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优秀作品,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更需要有不怕困难与挫折的精神。学生一旦将一部作品打磨出来,会发现不仅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了不少,更会发现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总之,作品的创作从接受拍摄任务,到策划、拍摄、制作直至成品,需要团队每个成员的认真配合、分工,才能共同完成任务。作品的完成,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 组建教师团队,强化职业关键能力培养
职业院校需要有一支能够对学生进行赛事指导的团队。专业教师首先要对行业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理顺专业群各专业之间的关系,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有机地将理论融入教学实践中,力求“教学做一体化”。教师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课程总体内容贯穿成“知识链条”,分布于各教学模块。尤其在传媒领域,传媒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案例层出不穷,专业教师应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同时,进行自我的专业提升。
同时,高职教师要广泛参与行业一线的实践,不断接收行业的新知识,并将其更新发展至教学内容中。力争校企合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从事真实情境的节目生产,并转化为“生产力”。青年教师更应该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契合行业实际发展,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赛事既能推动教师学习行业新知识、新理念和新技术,又能推动教师积极探索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
[1] 顾准,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12.
[2] 樊艳君,夏全星.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J].职教论坛, 2011(13):13.
[3] 刘东菊,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6(25):25.
[4] 杨晓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6(14):14.
[编辑:游玉佩]
2017-11-20;
2018-04-03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卓越校建设”子项目“新闻出版与广播影视专业群学生职业关键能力评价研究”(150803B3-5)
罗琦(197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传媒职业教育,联系邮箱:40694388@qq.com
G642
A
1674-893X(2018)02−01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