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

2018-03-28李根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服务

李根



构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

李根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校要构建并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弥补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使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及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教师应转变工作思路,推动精品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精细化日常教育管理及人性化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建设,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目标,做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

高校; 精准化;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体系构建

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突破800万人,就业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升级,企业的发展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在这一形势下,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对员工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具有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满足时代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构建精准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今后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

一、构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意义深远

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实行就业优先战略并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力争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201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对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进行了具体的部署[1]。为有效执行国家人才战略计划,做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各高校应加强构建并完善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应围绕“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一时代主题,针对学生就业意愿模糊、岗位供给与签约比例不协调等问题,高校应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进一步拓展就业市场,充分采用信息化手段,搜集数量更多、覆盖面更广、更优质的就业信息[2],加大信息供给量,提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质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就业能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搭建更广阔的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将高校人才输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3]。

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输出端口,目前在相关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 理念模糊不清

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主要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主要以处理学校交办的事务性工作为主,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部门大多扮演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对于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教育及服务存在诸多问题。同时,缺乏对国家就业政策的深度研究,对工作对象也缺乏深入了解。在经济转型、企业改制的背景下,高校负责主管学生就业工作的部门也应当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因势利导,积极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模式,不断改进就业创业指导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把握教育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做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4]。让学生真正获得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顺利就业创业。使就业工作真正成为不断革新、富有实效的“伟大工程”。

(二) 组织结构混乱

当前,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出现多头管理,互不统属的局面。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由学生工作处或校团委管辖,并没有专门的就业管理部门负责。并且,信息管理、市场调查与拓展、学生日常教育引导、就业创业咨询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也没有进行具体的分工,或者分工不够细致等,导致了“看似都在管,谁也没管好”的局面[5]。多头管理导致不能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发挥部门应有作用,工作效率低下。

(三)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教学团队数量不足、团队人员稳定性较差等原因都限制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发展。目前,各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团队整体业务水平较低,并且也缺乏相关的教师业务培训[6]。在理论知识传授方面,校内就业指导团队与校外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的合作交流较少,影响了就业指导的全面性、科学性。究其根本,大多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相应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充足的人员配备。若要加速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建设,需以制度保障为先导,以资金投入为基础,集合各方力量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四) 课程缺乏针对性、全程性、创新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存在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现阶段,受到场地和人员的限制,大多采取大班教学、集中授课的方式。因缺乏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求职意向学生的细化分类,造成就业创业指导教学针对性较弱,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7]。此外,虽然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针对全校学生进行,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毕业年级。虽然其他年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课程,但授课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其中,二年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更是处于空白状态,这样的工作安排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职能,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多一些人文关怀[8]。就业指导应当具有针对性、全程性,以“小火慢炖”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重视面试技巧的学习,忽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及职业素质提升的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高校的教学安排中虽然包含了少量的实践课程,但大多局限于校内实践,缺乏校外实践。如要妥善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联合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多方力量。高校应利用富有成效的教学手段,避免灌输式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要依托“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将高校人才输送至国家需要的岗位上。

此外,高校就业部门对于网络等新媒体在工作中的运用还不够充分。一是网站信息不够全面、新颖,板块划分不够精细。二是网站所起的作用不够明显,未能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网络咨询等。目前学生大多是从网络中获取信息,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网站、自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高校应广泛运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加强网络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功能。进一步深挖自媒体(如微博、微信、QQ及视频动画教育短片)等教育载体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与分享交流功能。

三、西安工程大学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西安工程大学在就业创业工作方面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加强各学院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搭建就业创业交流平台,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加大就业创业市场拓展力度,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制定并完善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就业帮扶项目建设和就业反馈制度,形成就业工作良性发展的局面。

(一) 完善组织领导,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着力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对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专题会议和就业创业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工作思路与目标,认清就业创业形势,集合学校的师资力量,齐抓共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发挥协同协力效应。与此同时,实行基层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落实具体工作。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完善就业创业规章制度与管理规范,完善就业考核与就业奖励办法,制定《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奖惩办法》等管理制度,依照制度对就业创业工作进行考核。在就业指导教育方面,调整优化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对本科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课程,对其他年级学生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

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每年组织选派多名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参加校外高水平的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和科研水平较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教师,扩充就业创业师资力量,组建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肩负起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制定并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采用网络学堂、微课堂、团体辅导、集中内训、情景模拟、职业技能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保证工作开展的效果。

(二) 搭建就业信息平台,积极拓展就业市场

在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将提高就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就业工作重点,加大信息的提供量和提供频次。同时,通过西安工程大学就业信息网、毕业生QQ群、微信群、主题板报等推送就业信息,使毕业生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以及招聘企业的特点,学校定期安排就业市场拓展小组分赴国内相关省份,拜访当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并加强与当地校友的联系,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就业信息打下坚实基础。对学生实习单位及招聘单位进行跟踪回访,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交流。邀请用人单位、人才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进校,与学校相关学院、部门及学生进行交流,收集有关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效果。

(三)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结合就业帮扶项目建设工作的开展和各学院的实际情况,由学校牵头引进一批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学校学生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相关指导教育,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在就业技能、职业技能等方面,鼓励学院开展具有特色的就业帮扶工作,发放就业帮扶基金。开展校内就业见习助理工作,在全校20个单位设置校内见习助理岗位,为毕业生提供见习锻炼平台,并发放就业补贴。除了经济帮扶外,将政策和信息帮扶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咨询月”活动,在两个校区设置专门咨询点,对毕业生遇到的就业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同时,通过就业心理辅导、信息指导、求职技能指导、“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全方位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帮助,使学生坚定信念,顺利就业。

(四) 重视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与离校服务工作

通过多部门协同,共同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日常管理工作。要求各学院学生工作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毕业生的学习情况,加强毕业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鼓励各学院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指导,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此外,做好毕业生离校档案转递工作。针对教育部对毕业生档案转递的新规定,对档案封装内容、手续办理等相关流程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建立档案查询数据库。对于已离校毕业生,定期进行问卷回访,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构建精准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应着眼于加强思想引领、强化素质培养、完善信息平台、创新教育方法与内容、重视就业创业帮扶[9]。以“学生为中心”,以提供人性化服务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精准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

(一) 加强思想引领

新时期,注重思想引领,要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责任与担负的历史使命。要积极开展基层就业创业主题活动,以学生职业发展规律为依据,开展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服务为主的活动,为其提供富有实效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保证就业工作的高质量、高品质。发挥榜样力量,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积极性,减少不就业、缓就业的学生数量。围绕学生加强就业创业宣传:一是开设讲座,加强就业指导宣传。邀请校友、创业者、就业指导老师、企业HR与学生进行座谈,为学生带来鲜活的就业创业经验。二是制作完善就业指南,制作视频动画宣传就业创业知识。借助这些宣传品向学生介绍近期的政策法规、就业形势、就业岗位及薪资待遇。将面试技巧、就业法规、就业流程、创业政策、合同签订、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就业创业相关情况。三是开辟招聘信息专栏。利用学生宿舍宣传栏,将国家有关就业创业最新的方针政策以纸质版的形式张贴在学生宿舍楼公告栏,使学生及时地了解就业创业情况。四是开辟专门的日常就业服务咨询窗口,为学生答疑解惑。秉承专门化、专业化的思想,将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细分,由专人负责解答学生问题,并做好后期跟踪回访,将工作落到实处。综上所述,当下就业创业宣传工作要围绕学生、贴近学生,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更新信息内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二)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拓宽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增强就业素养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需要高校搭建校内外就业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积极调动校内资源,主动借助校外企业资源,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训机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高校积极开展就业培训,让学生学习就业创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就业技巧。同时,将校外实践学习成绩纳入学生考核体系当中,与奖学金评比挂钩,以此调动学生校外学习的热情。二是依托团学组织,积极举办就业技能竞赛。通过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成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搭建合作平台。与校友企业、国企及行业协会紧密合作,集聚优质资源,最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此外,实施就业体验,采用“3+1”的教学模式,合理分配学生校内与校外实践的时间,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总之,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强化校企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互动与合作,拓展与学校发展关系密切的社会资源;以校园招聘平台为基础,搭建“校企互动,校内联动、内外贯通”的新型合作平台,完善校内外实践能力培养机制;以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训为突破口,搭建沟通的桥梁,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素养。

(三) 打造就业创业信息平台,拓宽育人新途径

近些年,我国政府提出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就业管理的深度融合,目的在于将信息及时推送给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打造优质的信息服务数据平台。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将网络与育人相结合,为学生开辟更富有时效性、针对性的教育新模式。

首先,要发挥学校就业创业网站的网络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就业教育、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开展。建成更加富有朝气、便于学生及企业利用的就业创业网站。增设以职途在线、职业测评、创业天地为主的教育板块,方便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就业教育服务。

其次,善于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就业创业宣传教育。通过各学院学生团学组织进行传播,多角度打造就业创业信息平台,不断拓宽育人新途径。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工作,定期统计分析就业创业方面的各类信息,为学校统一安排部署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做好就业创业的反馈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创新就业创业工作。

(四) 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高校理应重视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广阔平台。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改革实际,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合。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组织举办多种多样的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机会,初步达成“就业领进门,创业送一程,服务送上门”的要求。就业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活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精准化,推动指导与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总之,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广阔舞台。

(五) 丰富就业创业帮扶内容,扩大帮扶范围

要不断丰富就业创业帮扶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就业帮扶。高校应着力整合、优化已形成特色的帮扶项目和帮扶形式。鼓励各学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学院在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点、难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就业为基础、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进行帮扶项目建设。同时,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校级帮扶项目,影响并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提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深入学院进行调研,了解就业帮扶项目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研究分析适应于学校当前实际的具体项目。建立起程序化、制度化的项目管理模式,保证就业帮扶项目的效果。

此外,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帮扶。帮助学生获得对职业的正确认知、良好的心理适应与职场发展能力。缓解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与焦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要不断扩大帮扶范围,做好建档立卡和贫困毕业生精准帮扶。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帮扶、就业帮扶与就业跟踪工作,使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同步提高。重视对毕业未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的帮扶工作,树立“负责到底”的责任意识,由专人负责该类学生的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五、结语

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以加强思想引领、搭建校内外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为核心;以完善组织领导、优化师资队伍为基础;以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提供精准化就业创业信息为手段;以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目标。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创业就业教育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举措。着力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形成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良性发展机制。逐步推进毕业生精准帮扶工作,力争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保障。总而言之,推动就业创业指导精品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1] 候士兵.就业效率视角下研究生就业导师工程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9):83-84.

[2] 张莉鑫.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69-71.

[3] 李焱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J].传播力研究,2017(10):255-256.

[4] 刘佳.新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 梁业胜.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

[6] 顾滢.分析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时效性的创新途径[J].才智,2016(12):47-50.

[7] 李冉.大学生就职指导课程建设有效性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9):97-98.

[8] 金晓迎.浅谈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2017(8):141-143.

[9] 贺婧雯.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97-98.

[编辑:胡兴华]

2018-02-10;

2018-04-03

李根(1991—),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联系邮箱:ligen_403879853@.qq.com

G611

A

1674-893X(2018)02−0102−0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服务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