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育人视域下革命文化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探析

2018-03-28蔡徐涵吴昊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革命精神

蔡徐涵,吴昊

文化育人视域下革命文化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探析

蔡徐涵,吴昊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党的革命史也是一部恢弘的创业史。在文化育人背景下,高校应当将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这对重塑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功能、提升创业教育的精神塑造功能、增强创业教育的品质锤炼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当前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提供对策与思路。革命文化融入高校创业教育应当在课程教学、实践教育和营造革命文化氛围等方面着手着力。

文化育人;革命文化;革命传统;创新创业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育人。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2017年12月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文化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组成部分。高校在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中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教育,针对性地挖掘和弘扬相应的文化内涵,发挥文化的引领、感染和浸润作用。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高校大力推进创业教育要着重挖掘革命文化的创业要素、弘扬革命文化的创业精神、践行革命文化的创业思想,将革命文化融入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提升高校的创业教育实效。

一、革命文化的基本内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映中国革命现实、凝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1]。革命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在时间跨度上,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革命文化启蒙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轫于“五四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逐渐形成,先后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是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形成上的时间分界点。但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以后,随着新中国意识形态的确立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大量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事迹的文艺作品广为传播,革命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凝练、挖掘和弘扬。从历史时期上看,革命文化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虽然归属于其的历史时期较为短暂,但却是轰轰烈烈、特色鲜明、承上启下。在地域跨度上,革命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足迹,基本上覆盖了全国,从上海、嘉兴“一大”时期的红船精神开始,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北坡精神,等等,革命文化的形成足迹由南自北、自西向东,没有地域的属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智慧结晶。在涵盖内容上,革命文化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理想、革命理论、革命道路、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等,中国革命文化的本质内涵在客观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政治观、革命观、价值观与群众观在观念文化中的凝聚[2]。

二、革命文化融入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一) 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创业素材

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采取渗透和结合的方式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实施的,具有独立的教育体系、功能和地位的教育[3]。革命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创业教育素材,对于学生创业能力提升和创业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有网友发帖,将中国共产党称之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身的初心和使命。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砥砺奋进,由弱小到强大,由稚嫩到成熟,在自身不断成熟的同时也不断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革命团队的创业史。这种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在各种资源约束之下开展的革命实践活动,为创业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创业精神、创业团队、创业资源等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给学生讲明的内容在革命文化中都有体现。

(二) 革命文化蕴含着强大的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并不是只培养创办企业者,而是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开创精神,使他们不论身处于何种岗位都能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为创业教育的接受者讲清楚什么是创业、为什么创业、如何创业、怎样争取创业成功等问题,而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则用实践雄辩地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革命、执行什么样的革命理论和路线、革命如何取得胜利等重大问题,而这些又都蕴含在革命文化当中。虽然当前的创业教育无论是推进的背景,还是目标的指向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但并不影响有着相同逻辑范式的革命文化对创业教育开展价值引领、进行文化熏陶、提供精神支撑。

(三) 革命文化蕴含着师生共同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共同坚守的文化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每个人在成长过程都在不断学习、实践这种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特别是革命文化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对革命文化产生共同的记忆。所以,将革命文化引入创业教育中,容易引起师生共鸣,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这就可以让革命文化在创业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革命文化融入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积极投入,高校创业教育繁荣发展,从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精神的培育、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到成功创办并发展企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着在创业教育目标导向功利化和世俗化、重知识普及轻精神塑造、有实践锻炼无品质锤炼等问题,将革命文化融入创业教育,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 将革命理想融入创业教育,重塑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新创业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处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所处的更大背景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经济增长面临新旧动能转换,政府迫切希望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创业成为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然而,高校在迅速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较少注重创业教育过程中价值引领的注入,同时,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也大都怀揣创业致富的憧憬,目光始终着眼于新点子、好项目、高利润,很少有人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的目标,更不用谈家国情怀和为人类发展谋福利这样的宏伟愿望。

一方面,不难发现,真正成功、长久的大公司必须有其宏大的愿景、深刻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企业文化。例如苹果公司始终致力于用科技创新改变世界、小米公司追求让每个用户都能用上先进的科技产品;华为致力于创造更加美好的全球互联世界;另一方面,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都迫切要求在创业教育中注入价值引领,引导大学生将创业梦构筑于中国梦,将创新创业的开创精神投入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中。

革命文化集中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坚定信念是支撑和鼓舞共产党人不断拼搏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这种革命理想正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需要教给学生的价值追求,也是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传递给学生的精神力量。通过革命理想在创业教育中的注入,能使学生在学习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的同时领会和树立坚定、强烈的信念,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创业成功。

(二) 将革命精神融入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教育的精神塑造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当传递并帮助创业者塑造的独特的思想理念、精神风貌和意志品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必须葆有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开创精神;持之以恒、砥砺奋进的拼搏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一往无前、永不懈怠的向前精神,等等。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偏重对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创业精神的培养。知识的习得相对容易,淡忘也更为迅速。而创业精神的塑造往往建立在对更为深层次的理念、思想的深刻领会、高度认同和自觉实践的基础上。创业精神的塑造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仅仅通过课堂讲授、实践运用就能自觉形成,精神的塑造需要有文化环境的持续熏陶、教育过程中的持续引领、知行合一中的持续碰撞。创业精神一旦形成便不会轻易遗忘和放弃,将会持续影响和支撑创业者的创业实践。

革命文化中蕴含着革命精神。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结晶和价值体现,集中体现着党在革命时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风貌、精神力量,革命精神是党的巨大精神财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历久弥新,蕴含着巨大的精神价值[4]。革命精神是创业精神培育的重要养料。学习红船精神可以领会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学习长征精神可以领会红军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可以领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刻内涵;学习西柏坡精神,可以领会到共产党人永不停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

(三) 将革命文化融入创业教育,加强创业教育的品质锤炼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撸起袖子干,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就必须具备面对苦难不畏缩,面对挫折不后退的坚强品质。当前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大学生知行脱节、闭门造车、眼高手低、纸上谈兵、怕苦怕累、半途而废等现象显见,究其原因,在创业教育中缺乏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逐渐形成并传承了许多优良传统,如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团结奋进、严守纪律等,这些革命优良传统集中体现着共产党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韧的意志品质,传承至今始终闪耀着革命的光辉,这些革命传统对于青年大学生,尤其是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说是宝贵的精神食粮。

青年大学生在成长过程缺乏意志品质的磨练,而创业过程恰恰需要这种在革命时代就已经凸显出来的坚韧意志品质。高校创业教育就是要将优秀的创业品质教给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将会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锤炼学生品质,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四、革命文化融入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 将革命案例引入创业课程教学

案例教学是创业教育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案例,当前的创业教育由于偏重创业者创业基础知识的习得因而使用的案例多为商业案例,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创业者进行价值引领和精神塑造的过程中,应当充分挖掘革命文化中的红色资源,将历史事件、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等融入创业课堂教学当中。历史事件、革命故事、英雄人物等案例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生动鲜明的感染力、可歌可泣的高贵品质,是革命先烈智慧和血泪的凝结,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讲授创业动机的过程中引入中共一大、红船精神等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创业愿景,始终秉承家国情怀,将个人事业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讲授创业团队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党委会也是谋事创业的工作团队,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我党领导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于创业团队增强团结、严明纪律、开展创业实践有诸多借鉴之处。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也是一部恢弘大气的创业史,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也会如当下的创业者一般,遇到团队组建、项目谋划、项目实施、克服风险、一步步取得更大成功等问题和挑战,应该说一般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品质和条件、会遇到的问题在党的革命历程中都曾遇到过,只不过身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所谋的事业不同,但其中的精神、品质、方法有很多共通之处。应当系统挖掘和梳理革命文化中的创业教育资源,通过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将其系统的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创业教育的价值引领力、精神铸造力、教学感染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将红色资源引入创业实践教育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高度肯定了青年创业者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并表示学习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教育部依托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平台,组织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是红色资源引入创业实践教育的生动案例。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情景教学是十分有效的革命传统教育方式。在创业实践教育中应当进一步引入红色资源,增强教育实效。

一方面,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红色资源的挖掘阐释,使红色资源更加符合创业实践教育的需要。例如有针对性地挖掘和阐释红船精神,将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与创业者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相耦合,以红船精神激励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创新实践教育形式,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参与大学生将创业项目与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相结合,也可以设计革命老区产业发展调研、红色旅游创业项目大赛等形式。

(三) 将革命文化基因融入创业氛围营造

文化育人是通过营造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浓厚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以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情感的陶冶、思想的感化、价值的认同、行为的养成。营造文化氛围是文化育人的应有之义。

要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整体建设范畴,将革命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要抓好思政课堂主渠道,做好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讲授,让思政课堂成为大学生学习革命历史、浸润革命文化的主阵地。二是抓好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系统谋划,抓住革命纪念日和建党、建军、建国等重要时间节点,就近就便利用革命遗址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是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渠道,通过集中宣传、日常推送、专题网站等形式开展好革命文化的阐释、传播工作。

同时,要着重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营造革命文化氛围。统筹大学生创业课堂、实践载体、服务平台等教育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革命文化融入创业文化。在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场地布置体现开创、拼搏、进取等精神因素的革命文化展览和景观。在创业教育考核体系中加强创业动机、创业精神、创业品质等考核比重,让创业教育在革命文化的浸润中取得更好实效。

[1] 徐利兰.论中国“革命文化”的内容和特点[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36-39.

[2] 利康平.中国革命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7):122-127.

[3] 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71.

[4] 郭亚丁.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7):99-105.

[编辑:何彩章]

2018-01-08;

2018-04-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武汉地区高校为例”(17JDSZ3014)

蔡徐涵(1991—),男,湖北荆州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吴昊(1991—),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395794470@qq.com

G641

A

1674-893X(2018)02−0087−04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革命精神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