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以红色文化为载体

2018-03-28林丽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红色育人大学生

林丽蓉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1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

1) “新时代”的提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步成为世界大国,不断走向国际舞台中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1]。“新时代”的提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同时也坚定了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日益尖锐,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经济转型中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引发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困惑。与此同时,互联网高度发展,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极大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一些学生背离经典沉迷于快餐式信息消费和碎片式阅读中,缺乏理性思考。海量信息真假参半,大学生在开阔眼界、拓宽思维的同时,思想意识差异增大,价值追求和行为模式多样化。

新的时代起点,新的征程,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要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内容和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以红色文化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 红色文化的含义。“红色”是红色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从广义上说,红色文化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带领广大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2]。红色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其物质文化层面体现为革命战争遗址、革命根据地、革命领袖故居等建筑遗迹以及革命文物、文献、歌曲等文艺作品;非物质文化层面表现为革命道德传统、革命理论和革命精神(比如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特区精神、创业精神等),其中革命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教化、凝聚、导向和激励作用,是一种宝贵的思想政治资源。

2)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① 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思政教育的时代特色。红色文化是我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追求国家富强的实践产物,凝结着崇高的爱国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革命传统以及顽强战斗的作风,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创新的特质,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源泉[3]。红色文化形式多样,资源分布广泛,内容丰富、生动且感染力强,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有极好的说服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天然载体,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构建红色文化育人机制,传承红色基因,可以让广大青年学生锤炼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精神支柱。

② 可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凝心聚力。红色文化凝结着党和人民的信仰、精神和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的见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无数革命先烈正是怀着这样的理想信念披荆斩棘、历经磨难、无私奉献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当中,才得以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在国家建设和社会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继续积极实践红色文化的价值追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不畏艰险、艰苦奋斗、锐意创新,让我国从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当今屹立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4]。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可以让新时代的大学生认清历史,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明白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③ 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奋斗创新的活力。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思想来源和重要体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程,由于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对红色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坚守,才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内涵,传承红色精神,内化红色信仰,可以增强广大师生对红色文化的自觉自信和爱国情怀,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5]。

3 当前高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 高校红色育人意识不强,缺乏红色育人实施方案。红色文化体系博大精深,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的误区,一些高校领导和年轻教师对红色文化内涵和价值认识不足,忽视了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思政价值,认为红色文化只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特定文化,不能很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红色文化关注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大,红色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指导思想、计划方案、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等内容。

2) 红色文化教育内容陈旧,红色文化课程设置不足。不少高校主要以革命战争年代的素材作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把红色文化精神局限于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精神。红色教育内容凌乱、陈旧,老调重弹,极大缩小了红色文化内涵,没有与时俱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内容缺乏新意,没有联系时代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无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受市场经济影响,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只注重打造专业特色,忽视思政课程建设,缺乏红色文化课程设置,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没有系统性,红色文化进课堂较少。

3) 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僵化,红色网络阵地功能不强。部分高校开展红色教育形式老旧,单一重复,无法让大学生喜闻乐见。只重视在革命历史纪念日和传统教育日组织开展红色讲座、参观红色景点或观看红色影片等活动,流于形式,而不是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感知,无法内化于心,不能深刻体会红色教育资源的精神内涵。同时,大部分高校对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不够重视,红色文化网站页面简陋、内容简单,往往直接转载上级文件政策要求,生搬硬套,缺乏相应的红色文化网站管理人员和建设经费。

4) 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片面,缺乏兴趣。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历史记忆中的“匮乏”“艰苦”环境不能对接,存在时空差距,对过去的革命和建设历史没有兴趣关注,甚至对红色文化从不涉猎,对教师的革命理论灌输教学产生逆反心理,对学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没有兴趣,参与红色主题活动积极性不高。

4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对策

1) 高校领导应提高红色育人意识,顶层设计红色育人机制。作为高校领导,应首先树立对红色文化的自觉自信,以人为本,强化思想引领,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打造红色育人工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首先,要成立红色育人机制领导小组,对红色文化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和规划,以红色精神为主题,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校园红色文化体系。其次,要健全红色育人制度和考核激励措施,比如出台《红色育人工程实施意见》《红色育人工程考核办法》等,使红色育人制度化和系统化。再次,要对红色育人活动的开展和师资培训提供专项经费、场地和设施设备支持等,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把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教育。

2) 打造素质过硬的红色育人师资队伍,完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培养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红色文化素养高的的师资团队,激发教师运用红色文化开发教学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不断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好思政理论课的主阵地,深化教学改革,把红色题材列入思政教学计划。在思政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促进红色资源与思政课的有机结合。还可以开辟专门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红色文化选修课等,让红色文化内容课程化,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红色基因融入师生的血液中[6]。同时,应注重对辅导员、班主任、大学生导师、专业课教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理念的宣讲,引导他们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的浸润教育。

3) 丰富和创新红色文化内容,将红色文化与时代热点相结合。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性,随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内容。高校应精心编排红色文化内容,把握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以人性化、生活化和时代感来创新文化内容。除了宣传教育传统革命精神,还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的时代精神,比如民主科学、重于求实、独立自主、改革创新等。同时,还应掌握大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比如我国载人航天、抢险救灾、创新创业大赛、高铁成就等,将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其中,找准切入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

4) 发挥党团、社团红色阵地的作用,培养红色文化主力军。高校党团组织是大学生学习政治、弘扬主流文化的重要渠道,是红色教育的主力军,因此,高校要对学生党、团两个红色阵地进行强有力的政治指导,加强组织建设。在党团内部通过开展党团课,开展红色探访调研、教育帮扶等实践活动培养一群品行端正、素质过硬的学生党团骨干,为党代言立言,使红色育人工作更具活力和感召力。同时,也应看到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高校应鼓励学生自发成立红色社团,如“红色文化学习社”“红色文化读书会”“革命文化兴趣小组”“红色旅游协会”等,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特色创建活动,展现红色团体时代风采,激发大学生群体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意识,让高尚的红色品质感染学生。

5) 加强红色文化网络阵地建设,构建红色文化的融媒体传播体系。“互联网+”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校要主动运用优秀的红色文化占据校园网络的主流阵地,加强校园红色网站建设,对网站页面、内容等进行设计和维护,充分挖掘优秀的红色网络资源,如可以链接政府或公益机构开发的红色文化网站,增强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自主性。与此同时,面对偏好视听的当代学生,高校还应创新红色教育传播渠道,努力构建红色文化的融媒体传播体系。首先要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和创新,形成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文字、图片、动漫、微视频等。其次除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传统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还应利用校园网、论坛、贴吧、易班、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同步推送,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PC端、移动端同频共振,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大学生愿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获得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启迪教育,成为红色文化的受益者、传播者。

6) 开辟红色文化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红色文化源于实践,发展于实践。高校要把红色文化内在的育人功能巧妙地从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社会实践中,积极开展体验式、情景式、实践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切实的实践体会,增强对红色文化育人效果的切身感受。比如可以结合重要革命节日在校内开展红色文化征文、红色唱诵比赛、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书画展、红色电影配音、演绎红色经典活动等,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走出学校开展红色调研、寻找红色文化遗迹、体验红色文化、重温红色历史等实践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大学生把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外部红色机构、红色基地的协作,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推进红色教育常态化、实践化运作。

7) 规划红色文化校园布局,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准确把握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加强红色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以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装扮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让红色文化在校园中可见、可感,使校园景观不仅发挥使用功能,还发挥道德教育功能[7]。一是优化文化景观建设,如开辟红色广场,设置革命伟人或革命事迹的雕塑、浮雕等。二是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比如宣传栏、橱窗等,定期张贴红色书法、绘画、语录等作品,积极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让红色教育润物细无声。

8) 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力量。先进典型是旗帜和榜样,是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新时代呼吁伟大精神,需要榜样引领。高校可以邀请参加过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做革命优良传统报告,还可以把当今社会各行业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邀请到大学生中做事迹介绍和经验分享,使大学生真切感悟榜样的力量,传承红色初心,增强其对革命理想信念的认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时,注重树立学生先进典型,让“红”字当先,比如开展“寻找最美学生”活动、评比学生“党员之星”等,发布“身边好人榜”,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身边的榜样带动全校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 陈帅.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12-15.

[3] 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2):73-76.

[4] 李苑静.红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导向研究[J].文教资料,2012(9):91-92.

[5] 谭备战.论高校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途径[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1):106-108+112.

[6] 陈昉,陈炳霞.红色文化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7):171-172.

[7] 刘江南.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途径探索[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46-48.

猜你喜欢

红色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追忆红色浪漫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