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2018-03-28顾美娟
顾美娟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 江苏南京 210048)
2014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在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指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和教育制度的重大创新,要贯通从中职,到高职,到本科,到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不断壮大发展就必须要求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各自健康发展而且互相有效衔接。而中高职能否衔接关键取决于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只有课程有效衔接了,中高职培养目标才能有机统一,教育资源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1]。
1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中职与高职的衔接也在有效开展,但是,在中高职教育衔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衔接脱节、重复或断层等,这不仅影响着中高职学校的办学质量,还严重阻碍了中高职衔接的进程,遏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大量的文献研究[2]以及对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中高职衔接专业实际调查发现,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文化基础课脱节
文化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人文素养,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中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中高职的文化基础课衔接上却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数学等文化课基础较差,中职学校为了顺利推进教学,不得不降低文化基础课的标准,本着“够用”的原则,而且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够用”标准,各中职学校之间也有不同的“够用”标准,所以,同一个学校不同专业或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水平参差不齐,且与高中毕业生有一定差距。而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授课对象是高中毕业生,制订课程体系时依据的是高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导致中职的毕业生升入高职后不能理解基础课中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公式推导更是因为数学较差而难以听懂,教师只能从最基础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解,理论课程进度较慢,课程衔接面临较大困境。
1.2 专业课重复内容多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同一专业虽然专业名称相同,但是培养层次和学习目标却不同,很多时候中高职学校对这些专业培养目标层次界定不明确,导致在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时培养目标衔接不上。部分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出现课程内容重复,这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还大大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导致学生对重复内容的厌学,因为课堂知识没有新鲜感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在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时,有些中职学校没有与高职院校进行充分的沟通,部分课程设置不完整,导致中职毕业生无法通过高职入学考试。而近一两年刚兴起的专业可能只在中职或高职开设,更加谈不上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1.3 专业技能课程重复或倒挂
目前高职升学考试主要有以下几种:普通高考、对口单招、自主招生等,不管以何种方式入学,生源主要是普高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大类,这两类生源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比较大的差距。中职学校以就业为目的,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较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而普通高中则以升学为目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但是升至高职阶段后不管是来自高中还是中职,技能培训要求都一样,对于中职生来说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技能课程的重复。另外,部分中职院校由于历史悠久,专业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技能培训的现代化水平比较高,而一些高职院校因资金或专业设置时间短等问题,实验场所和实习基地还不完善,学生没有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有待提高,导致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训练效果反而不如中职学校,出现“倒挂”。
1.4 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不匹配
随着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逐渐增强,职业技能鉴定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企业用人的依据之一,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也推行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但是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3]:第一,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不匹配,证书不能体现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第二,高职院校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不高,与中职相比没有体现高层次性;第三,教学内容并未融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资格等级考试也无直接联系,学生基本是课外复习准备考试。
2 中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问题归因分析
2.1 顶层设计滞后,办学定位不准
陈锋副司长已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贯通从中职、高职、本科到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高职的学生毕业后除了可直接走向社会工作,也可升学在高职类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或者到普通本科院校就读。国家应从顶层科学地规划设计,使得本来相互独立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这两大体系相互打通,互相衔接。由于职教体系没有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完整,部分职业院校把“创示范”“升格”作为发展方向和目标,发展规模上只求大不求特,专业建设只求全不求精,专业设置功利化倾向明显,而对行业、企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却没有深入把握。
2.2 衔接流于表面,培养目标界定不清晰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技术工人,而且是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人才和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不管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应该发挥各自的特长。另外,我国现阶段中职与高职衔接主要是招生方式的衔接,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并没有深入衔接,尤其在各自培养目标的层次上,更没有清晰地界定。
2.3 生源参差不齐,教学过程无差异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管以何种方式入学,来源主要分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两种。这两类学生由于中职和高中办学目的不同,同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导致中职毕业生的文化课水平低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水平[4],而在专业技能上又强于高中毕业生的水平。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中职生和普高生两种生源分别独立编班,但是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却是同一份,并未制订差异化方案,使用的教材也一致。
2.4 保障制度滞后,职业教育支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大部分还停留在学校行为阶段,没有上升到行业、地区乃至国家等更高的层面。国家还没有出台非常健全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比如国家拨出专项资金给高职院校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明确要求资源库建设必须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建设,但是大部分企业还只是形式上参与,并未真正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研发和教材建设中,课程建设还是停留在高职院校内部,并未到行业、区域的水平;企业在整个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3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建议与对策
3.1 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相适应
不管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都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同时还应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另外,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应是中职学校专业的拓展和延伸,只有当高职的专业范围比中职更广,中高职专业衔接才有可能顺利开展。只有专业顺利衔接,课程衔接才有可能。因此,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从顶层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保证有效实施;专业设置时要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要按照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来确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提高毕业生就业时的成功率和对口率。中职学生要实现对口升学,中高职院校就必须在专业设置上做到规范统一。
3.2 明确中高职培养层次,共同制订层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升级、创新的驱动带来了社会对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要求系统培养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和高职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目标虽然均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但两者的培养层次应是递进的,只有明确双方各自的培养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才更有针对性。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强调技能;而高职教育培养则既强调技能又强调技术。两者的培养目标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又存在差异,高职教育比中职教育要求有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强的创新能力及更高的技术水平。作为中职学校,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努力向高职院校输送合格人才。而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确保与中职学校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层次性和内涵。各自的培养目标明确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分别对各自的毕业生展开跟踪调查,共同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重组,共同制订层次分明、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3.3 做好专业顶层设计,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分析专业岗位群所需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进行组合,以此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某一岗位群共同的理论和技能,在将来面向工作岗位时能有更多的选择;同时统筹文化基础课程标准,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服务。另外,合作的中高职学校双方要紧密合作、定期沟通,做好相关衔接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3.4 明确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共同构建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加强沟通,共同制订相应的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计划,不同的阶段侧重点和要求不同,共同构建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确保职业资格认证成为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完善学校现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明确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各自职业资格证书的具体等级要求,同时要求证书与其专业核心岗位能力相对应;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使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对接,努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5 政策上互相支持,共同吸收优质生源
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和录取比例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职业教育陷入一种困境,即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更高级的教育,企业需要更高级的技术工人,从而导致中职学校招生举步维艰,高职院校生源危机也愈演愈烈。为解决这个问题,近些年国家试行中高职衔接,如对口单招、自主招生、中高职联合培养、注册入学等,但是这些中高职衔接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门槛,即必须通过相关的统一考试才能进入,而且衔接领域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和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还未真正纳入。在这种状况下,可以考虑入学不设置过高的门槛,而相应提高毕业时的要求,如同现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博士招生一样,可以采取考核的方式,如在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都达到中职或高职相应的要求,即可申请毕业,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中高职的生源危机,
另一方面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样职业院校才能受到社会好评,生源不断壮大,职业教育才能稳定发展。
3.6 政府加强主导,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如改革现有的招生考试制度。同时,国家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让企业成为职业教育建设的参与者,要求企业在享用技术人才的同时,必须履行培养技术人才的义务,强化政行校企协同育人,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中高职项目衔接全过程。对于积极参加职业教育建设的企业,国家应给以政策鼓励,制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的激励办法,在全社会范围内要营造重视职业教育、认可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4 结束语
自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以来,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也变得尤为重要。不管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均应以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为契机,以中高职课程衔接为切入点,大力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
[1] 李兴洲,耿悦. 中高职衔接“课程链”建构研究[J]. 职教论坛,2017(6):12-18.
[2] 谭强.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6:70-102.
[3] 陈熔,毛烨. 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J]. 教育与职业,2017(9):89-92.
[4] 刘培琴.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 成人教育,2013(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