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反转”事件中媒体形象的坍塌与重建

2018-03-28杨春花

传媒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彩礼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杨春花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抢夺头条、博取关注度,将一些不实、虚假甚至编造的信息公布在公共平台上。不顾及对大众可能造成的影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社会负面舆论甚至社会恐慌。而所谓新闻反转,便是恶果的出现与再现。在新闻报道或是舆情扩散蔓延过程中,通过有心人的挖掘、求证或是当事人的辩解,便又出现与之前所述完全相悖的“真相”,而这一真相的真实与否却同样难以保证其绝对性。

一、“新闻反转”事件中媒体形象坍塌的背后

(1)前线记者信息获取不充分。去年某媒体报道:在河南某县城,一位母亲跳河自杀,疑似因儿子结婚而女方要求买车作为彩礼,压力过大而寻了短见,而其父亲看到尸体悲伤过度,也跳河轻生,后被救起。对于“彩礼”二字本就是一些平常家庭难以言说的痛,而前线记者在报道过程中,虽以“疑似”二字作称,表明并非已定事实,但在众多公共平台中这样的急速信息通道,群众无从查证新闻的真相,记者作为事件转述人直接引导着群众思路和社会舆论,一些“热心网友”自然便将自己无处安放的“同情心”和对彩礼一事的不满套用在这样的实例上,运用自己的“武器”对另一方口诛笔伐。而在后期该县宣传部发布真相中显示:死者林某某是因嫌弃儿子谈的对象个子低,便以死相逼,一时想不开跳河自杀。由此可看,虽然结果一样,但过程却在本质上存在极大差别,新闻记者未能真正查明真相便以“疑似”臆测,同时还加注“彩礼”二字,引发人们热烈讨论,甚至网上的口诛笔伐,可能对女方造成重大精神伤害,如此不负责任,后期的“打脸行为”也是情有可原了。

(2)新闻报道的标签化。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信息中迅速夺人眼球,在进行报道时,刻意加入或是放大当事人的某一身份标签。例如前段时间引起热烈讨论的“大学生怒踹熊孩子”事件,“大学生”“熊孩子”在一些未明真相的看客眼中本就是极其敏感的字眼,去判断孰对孰错有时已不是在关注事件本身。据新闻报道称:宋女士说她与一位家长带着两个女孩到某饭店吃饭。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邻桌的女大学生与同行的男朋友吵架,嫌孩子吵闹,拿自己女儿当出气筒,踹了女儿一脚。于是网友们迅速站成两方队伍,有的说熊孩子就该揍,有的说现在大学生真是没素质。而在事情发酵后,现场监控以及很多在现场的网友证明,宋女士的孩子一直在闹,踢凳子,女大学生根本没有踢到孩子,是踢了凳子,但孩子的妈妈却是真的动手打了女大学生。这样的反转直接颠倒了事件真相,由此可见,刻意标签化名词的加入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引导大众舆论偏向甚至放大某一冲突点,而忽略事件的本身。而作为新闻人,专业性与情感的合理把控是处理此类新闻的一大要素。

(3)媒体对真相挖掘耐心的缺失。一项新闻出现在大众视野引人关注时一定是一件事情的结果,而其背后的原因多是由媒体后续挖掘补发或是跟进报道才逐步展现的。对于一些职业素养较差的媒体人,为了早同行一步抢得头条,便将手边破碎残缺的信息拼凑进行有目的性的推测性报道。作为重要的公众媒体平台,只言片语都可能是点燃炸弹引线的星火,再加上“水军键盘侠”的推波助澜,想要获取事件的真相,反而变得困难。当受众接受的信息真假难辨,“新闻反转”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新闻媒体形象的重建

(1)提升媒体人的专业素养。媒体本身客观来说就是传播信息、新闻的工具和渠道,媒体人是事件发生始末的搬运工和发布者,并非小说家或评论家,其本质就是要将信息完整客观地传达而已。整个新闻的形成和传播都应本着严谨的专业态度,在相关规定的层面上尽可能做到不虚假、不谎报、不放大、不隐晦,目的在于将事件的本真展现出来。除此之外,新闻报道撰写人对措辞、标题的处理也极其重要,任何隐射或是诱导性的语言都可能直接影响事件的发展,并要注意在许可范围内强调信息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尽可能做到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2)提倡新闻的“慢态度”。新闻有着时效性和方便性的两大特点,但在当今快餐化文化过度发展的情况下,让新闻产品慢下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新闻的及时性我们不可随意否定,但面对一些真相未明的新闻事件时,其内容的搜集、整理、处理和传递就应该遵循一个慢态度。每一条新闻都要本着对大众和事实负责的态度,每一条都力求做细做精,避免善良随意被消费,尊重自身也尊重受众。

(3)打击虚报谎报的新闻行为。各大公共平台的“标题党”“新闻党”是新闻媒体行业的一大“腐肉”领域,他们擅用一些夸张、骇人的字眼无端放大信息来博取眼球。通常这类新闻既没含金量又存在杜撰和虚假的风险,在一些难辨真假的受众心目中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因而想要重建新闻媒体形象,从根源处否定、打击、杜绝这些恶劣的新闻报道行为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彩礼新闻媒体新闻报道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我,结婚不要彩礼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天价彩礼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