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古演绎”贴吧的参与式文化研究
——以“清§皇朝”为例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复古管理者文本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21世纪初期,随着《金枝欲孽》《步步惊心》《甄嬛传》等宫斗剧、穿越剧的热播,在QQ群、贴吧、论坛上兴起模仿古代人行为举止的文字演绎活动。其中,2011年《甄嬛传》的收视狂潮,更是掀起了“复古演绎”的热潮,产生了不少诸如“秦汉天下”“前唐遗风”“大明后宫”等粉丝成千上万的“复古演绎”贴吧。然而迄今为止,对“复古演绎”贴吧的研究仍为空白。

本文将以现存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复古演绎”贴吧——“清§皇朝”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八个月的参与式观察,充分了解其运营、游戏模式等内容。并以“参与式文化”这一理论视角为指导,从贴吧主体、生产手段、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对“复古演绎”贴吧进行分析,以期对“复古演绎”贴吧进行简单地论述。

一、“复古演绎”贴吧——“清§皇朝”与“复古演绎”迷群

(一)作为“复古演绎”迷群聚集地的“清§皇朝”贴吧

复古演绎,是指借助QQ、贴吧、论坛等网络平台,基于某古代背景,所进行的模仿古代人行为举止的文字Cos的演绎活动。复古演绎十分强调角色的延续性,角色都由专人认领,参与者需要为某个角色持续提供人物设定及情节设想。基于关键词建立的多元、动态、松散、开放的主题交流社区——贴吧为“复古演绎”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场所,成为“复古演绎”一个主要的游戏平台。

“清§皇朝”于2008年开吧,发展至今已有成员3.5万余名,发帖量达550余万帖,日签到数700名以上,是现存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复古演绎”贴吧。

(二)“复古演绎”迷群的构成

亨利·詹金斯提出,迷群能够“将自我的个体反应转化为社会互动,将观看的文化转化为参与式文化”。“迷”即是指“粉丝(fans)”,这类人群通常对某事物抱有极高的热情和关注度。而他们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不单单只是一味地接受,还会主动解构原始文本,对“偶像”进行自我解读,从而生产出新的文本。

故而,“复古演绎”贴吧即是个迷群组织。“复古演绎”迷群对“穿越”古代有着狂热的喜爱,这种以文字“穿越”古代的模式使这种需求得以满足,共同属性和归属感使他们不断聚合,聚集在精挑细选后选定的同一贴吧,对古代历史、文学、习俗等原始文本的传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协作分工的方式进行文字演绎、编写剧本,丰富自己的“人生”,也完善“复古演绎”贴吧的“历史”。

二、“复古演绎”迷群参与式文化的生产手段

(一)“复古演绎”贴吧“群体构建”和“智慧众筹”的游戏模式

“互联网让群体构建变得越来越简单,群体行为是一个递进行为,按照难度级别分为共享、合作和集体行动。共享最简单,而最高级别的集体行动要求一组人共同致力于一件特定的事,它要求集体的决定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人都具有约束力。”基于贴吧平台组织起来“复古演绎”迷群按照“复古演绎”贴吧的组织规定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文本生产、剧本编写。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力量汇聚,形成巨大的集体力量。这种协作的群体性生产及其交互的传播机制便是典型的群体构建。

由于是在共同兴趣爱好下组成的“王国”,“复古演绎”迷群对于这个“兴趣”的归属感极强,他们虽来自社会各界,均在这里畅所欲言演绎自己喜欢的角色,这种共同爱好使大家产生“共鸣”。正是因为这种“团队精神”与“共鸣感”,使贴吧具有成为“智慧众筹”土壤的可能。

而“复古演绎”贴吧的文本生产也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功效,在独有的游戏模式中,每个个体作为知识链中的一环,以一种自发的协同机制参与到共同的文本生产中去,在各司其职和集体协作中自主高效地进行自我“故事”的书写,从而汇聚成一朝“历史”,实现“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互作用。

(二)“复古演绎”迷具有辨识力的主动性生产

“复古演绎”迷群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一群对“穿越”抱有热情的粉丝,他们幻想穿越到古代,成为其中某一身份,上则九五至尊,下则市井小民,甚至是某一历史人物。于是,他们将所有期待投入到贴吧这一平台,建立“复古演绎”贴吧,认领他们心目中角色,随即按照这一身份应有的(带有主观色彩)社会地位、生活状态等进行演绎,完成一次次的“自我呈现”。

迷群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即辨识力、生产力与参与性和文化资本积累。在“辨识力”上,“复古演绎”贴吧在选择贴吧背景及框架时就已经体现了贴吧创立者批判性的思考和选择,唐朝的民风开化、抑或是对“清朝的天已经被穿成筛子”的清穿小说的喜爱,皆体现着管理者的主观喜好。同时,“复古演绎”迷群选择贴吧,也会对贴吧背景、模式、制度等进行自由选择,角色认领、文本生产更是对其历史、文学“存档”的体现,也充分反映其主观审美及品位。“生产力和参与性”上,“复古演绎”迷群对于文本的使用是一种再创造的重构行为,他们对复古及演绎抱有极大热情,因此对于新的文本生产的投入是积极主动的,而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创造性、能动式的参与行为。

三、参与式文化场域中对“复古演绎”贴吧的反思

“复古演绎”贴吧发展至今,文本生产已从当初的“模仿电视剧、历史中的经典片段”,逐渐发展为根据贴吧所建立“王朝”的大背景,参考其他成员已生成的文本,共同分工协作后自行创建新的文本。文本之间的聚合大都体现了角色的人设、角色之间的关系、各方势力所呈现的局势,甚至还体现了“王朝”的发展脉络。然而,“复古演绎”贴吧式微几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现存尚还活跃的贴吧除“清$皇朝”“青灯辞”等外,仅有两三个刚建立的新吧勉强能维持贴吧的运营。故而,审视“复古演绎”贴吧中存在的问题已然不可规避。

(一)参与鸿沟的不断扩大

“社会性落差”面向上的“数字鸿沟”指的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隔阂”,主要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就受众参与而言,数字技术虽为每个人提供了参与的可能,但在现实中媒介使用者参与度处于不均衡的状态,而这种不均衡会在持续发酵中使得“参与鸿沟”处于愈演愈烈的趋势。

“复古演绎”贴吧的成员多为在读大学生,“时差党”也不占少数,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呈现精英化特征和年轻化状态。他们对媒介的接触十分频繁,除“复古演绎”贴吧外,多数人会长期接触各类网络游戏,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也十分活跃,对时下热门的话题、电视剧、小说等都保持极高的关注度。在年轻化和精英化的背景下,使得“复古演绎”贴吧围观容易参与难。贴吧的规章制度虽无明文规定对报名者有限定,但“不苏不白”(即不玛丽苏,演绎水平不小白)已成为“复古演绎”迷最基本的要求。当新人进入贴吧,演绎水平高者多数不愿与其演绎、编写剧本,使新旧之间的演绎差距愈发扩大,久而久之,这种排斥导致了成员的不断流失,使得贴吧不过是几群在“复古演绎”界混迹多年的人的天下。

(二)管理者与成员之间的权力碰撞

参与式文化强调“集体智慧”,是指通过某种身份认同,以积极主动创作媒介文本、传播媒介内容、加强网络交往为主要形式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自由、平等、公开、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样式。但在实际中总要面对不同力量的权利碰撞。

“复古演绎”贴吧虽说为“复古演绎”迷提供了一个民主的平台进行文字演绎,强调管理者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平等及管理的公平公正,然而,由于管理者运营贴吧时涉及审核晋级、剧本,以及与“皇权”关系亲疏等十分具有主观性的内容,故而管理者和成员之间的权力碰撞几乎是每一个“复古演绎”贴吧所要面临的困境,管理者和吧友之间的骂战已是屡见不鲜的事情,而骂战通常都会导致成员大规模流失,或是管理者的出走,无不对贴吧的长久发展产生极坏的影响。

(三)依赖科技力量的同时受其制约

参与式文化是在以Web2.0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中孕生的,新科技力量让更广泛的人群能够使用多媒体工具完成信息传播和制作参与,号称能赐予人们民主参与的方式,实现了主体性的提升。然而,技术是参与式文化的驱动器,同时也存在一定制约。

“复古演绎”贴吧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科学技术带来的传播便利,缺乏科技力量的支撑将失去自我话语权和传播方式,而百度贴吧官方的制约使得“复古演绎”贴吧的活动受到诸多限制。就百度贴吧封号删帖而言,总会导致许多已经生成的文本瞬间化为虚无,给“复古演绎”带来诸多不便。故而,“复古演绎”贴吧想获谋求真正的自由和长远的发展,必然要长时间和科技力量互相制衡。

四、结语

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是参与式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技术革命深刻变革了人们的社会互动方式,促使人们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导致一种新的生产传播模式的出现。

“复古演绎”迷群集聚“复古演绎”贴吧,具有辨识力地进行文本创作,并以分工协作的形式进行着群体生产。在这种模式下,个人力量汇聚成集体智慧,共同书写一个“王朝”的传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鸿沟不断扩大、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权利碰撞、过分依赖科技力量等因素,导致“复古演绎”迷群大规模流失,参与门槛较高使得新人难以加入,贴吧逐渐式微。故而,“复古演绎”贴吧要想继续发展,需要充分关注“复古演绎”贴吧中出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复古管理者文本
Old Is Gold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秋日的复古之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复古“轻”暗黑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