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人员素质培养
2018-03-28
(中学生学习报社,河南 郑州 45000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科技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出版业已经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编辑在传统出版业转型期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大。编辑对作品的加工与整合而生产出的新的文化作品,应经得起时代的检验而成为经典和优秀的作品。这就对编辑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多的和新的要求,再加上出版单位已经变成了企业,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角,为了在市场中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出版单位和出版市场对编辑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为我国的出版产业带来了生机与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随着出版单位变成事业性质,但是以企业进行经营后,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公司都想进入到出版行业,以获取更多更大的利润。另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国资本进入印刷行业,必然会对我国的传统出版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在自媒体、电子出版物、外国大型出版公司的猛烈进攻下,传统出版单位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且危机四伏。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广告业主做广告有了更多的投放广告的渠道,在眼球经济的刺激下,受众成为了不同媒体抢夺的对象,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要有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时刻保持着对市场的敬畏之心,为赢得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编辑人员除了应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外,还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以更好地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的分工更加精细化,以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存在的弊端是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互相帮助缺少了。无论是报社、杂志社还是出版社,无论是出版报纸、杂志还是图书,都不是一个编辑能完成的工作。比如,出版社要出版一本图书,就需要有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美术编辑、校对,还需要有市场销售人员的合作。因此,培养编辑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二、应精通市场营销和储备更多的知识
出版单位改革后变成了企业,出版单位自负盈亏,出版单位负责出版人员的工资发放。因此,出版单位为了生存下去,为了能够有足够的钱给员工发工资,为了本单位能够更好地进行发展,出版单位必须学会经营,必须面向市场,以期能够在市场中获得利润。作为出版单位一员的编辑,也必须具备市场意识,精通市场营销。编辑所出版的作品必须受到受众的喜欢,才能使读者愿意掏钱购买,出版单位也才能获得利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首先必须要考虑选题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出版后读者会不会喜欢,会不会掏钱购买。要做到这些就要求编辑必须精通市场营销,必须具有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知识的增长越来越快,作为媒介编辑,应该时刻走在信息社会发展的前沿。编辑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还有熟悉多个领域的发展动态,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更要掌握社会科学知识。
三、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出版单位也是企业,也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下去,因此作为出版单位产品生产者的编辑,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具备创新能力。出版行业相较于传统行业来说是一个比较特别的行业,这个行业的产品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因此具有特殊性,因而在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从这个角度来说,编辑只有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才可能编辑出引领时代潮流的作品,才可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使出版单位获得更多的利益。
通过研究欧美国家的出版史可知,一些大型的出版公司能够出版出经典的、流行的作品,而且能够长久的兴旺发达,究其原因可知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因此,作为编辑,开展编辑工作不是对作者的稿件简单地进行文字加工,而应包含着编辑个体的创新性工作。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在不同的时期,编辑在对作品进行创新时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从作品来说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一直是提高稿件质量和作品畅销的前提。无论编辑在形式上怎样进行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内容,都是为了让产品更好地进行畅销。这就要求编辑在进行创新时,要把形式创新和内容创新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使形式更好地表现出内容,进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编辑要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和前沿文化与科技,从而扩大知识面,为创新融入更多的知识,进而推动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四、结束语
面对新的出版形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使出版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取得更大的效益,就必须要求编辑在具备传统编辑素养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学习,更新编辑观念,不断地提高工作技能、政治素养、业务水平等,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对编辑个体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