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训练对播音专业学生基本功提升的作用
2018-03-28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播音主持专业从诞生至今,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做着实时的调整和革新,以此来适应传播手段的革新和受众接收信息习惯的转变,从而一直保持着较为旺盛的生命力。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无论教学理念和内容如何紧跟时代变化,播音发声、普通话语音等专业基本功的教学一直在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尽管如此,不少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基本功不过关而吃了闭门羹,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语音专业教师,如何提升基本功教学的质量,成为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播音主持专业基本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社会风气浮躁,学生重视不足。但由于传媒行业的特殊性,行业中的佼佼者拥有更便利的条件把工作成果更轻易地展示在大众的视线当中,并且影响力相对较大,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等相关职位被许多人看成了“明星职业”,许多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也开始“明星化培养”。
2016年直播技术的迅速普及,让每一个拥有智能手机的人都变成了内容制造者,大家在直播平台上展示才艺、分享知识甚至哗众取宠,不少人因此“一夜爆红”受到许多人的关注甚至追捧。受此影响,很多学生学习专业时更多想的是如何更快地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特别是看到网络上一些所谓的“网红”,普通话并不比自己好却拥有众多粉丝,自己对普通话的要求不免会受影响。
(2)学生好高骛远,学习缺乏耐心。每个学生都想象着有一天他们能够清晰流畅地播报新闻、详细全面地报道现场、够澎湃昂扬地朗诵文章,认为那才是一个播音主持学生该有的样子,特别是初学者,他们更愿意上手就朗诵文章而不是练习韵母声调。而在在教学安排方面,大一阶段主要是基本功的训练,到了大二大三才会逐渐地展开各项综合能力的训练,所以很多大一的学生每天向往的是尽早地进入大二大三,去学习口语表达、配音朗诵、新闻播读等技能,而对单调乏味的声母韵母、阴阳上去失去耐心。
(3)教学手段单一,学习效率低下。播音主持的语音基础训练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从基础的字词发音到简单短语再到句子文段。教学过程多是教师听完学生的发音后进行纠正并示范,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在此过程中,词语练习的趣味性没有文章朗读强,单一的重复朗读也没有主持配音课那样形式多样,再加上许多院校因各种原因在小课学生人数分配上并不能达到小课要求,这使得学生不能在整节课做到注意力集中,公平和效率产生了冲突,整体教学效率会受影响。
二、朗诵训练对语音教学的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朗诵训练加入到语音基础的训练当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强化专业意识。专业意识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作为一个传媒工作者,通过制作内容、分享内容来实现面对大众的人际传播,所以我们的播讲状态也不是日常人际交流中的一对一的交流状态,而作为初学者往往意识不到这种面对大众应该有的播讲状态,所以在以往的词语或句段练习中会出现学生只对老师一人甚至只对自己播讲的状态。朗诵本身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我在对大家说”,这样会使学生下意识地调整到最佳的播讲状态来更好地满足朗诵目的的需要,学生的专业意识会潜移默化地成长。
(2)认清自己所需。上文说到,学生容易好高骛远,想早点徜徉在语言表达的乐趣中,以此心态为基础,放手给学生朗诵稿件,让其尽情地表达,通过学生的相互对比,加上老师的分析和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的练习也就有了目标和方向。特别是在入学的第一学期,更应及早地给学生树立典范和目标,让其认清自己与自由地表达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学生脚踏实地地练好基本功。
(3)提升文化修养。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普遍情况是学生文化底蕴薄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而我们深知文化涵养对于一名传媒工作者的重要性,所以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修养也是一项任务,朗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此产生积极作用。表达的前提是理解,有感而发,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在做朗诵训练的时候选择文学经典篇目,学生为了更好地表达会自觉去学习其中的内涵,练习与学习同时兼顾。
三、结语
基本功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我们再去证明,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更有效更多样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才是我们教学工作者该做的。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教学中加入朗诵训练,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当前阶段的短板,激发学生练习专业基本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衔接接下来更加综合的课程训练。
当然朗诵训练的参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认真思考、积累经验,尽全力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