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经济报道如何巧借新媒体提高传播力
2018-03-28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宁夏 银川 750000)
新传媒时代,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受众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变化,对信息的呈现形式倾向于图片和视频化,对媒体报道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信息的权威性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鉴于以上,党报的经济报道必须紧贴这些改变,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报道形式和传播方式的转变。
一、借助新媒体,让经济报道内容更“接地气”
在传统大众传媒时代,党报经济新闻报道多是政策性解读、大主题的报道,与受众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新闻稿件内容显得“高高在上”。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一方面给了人民群众更多发表自身需求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经济学专家、学者发表自身研究内容以及对新闻事件分析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空间。借助新媒体平台,党报编辑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专业知识,拓展自身报道主题的选择范围,做到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从而提供更加专业的新闻报道服务。
党报经济新闻报道改革,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做到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当下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离不开各种社交平台,这其间蕴含着丰富的经济素材,经济报道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听取群众意见,选择群众迫切需要的信息内容作为报道的主题。
如在2018年10月《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物价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基础”,报道选材背景为网上热议的“油价四次的持续增长”,通过现阶段中国市场需求结构以及生产发展状况分析,明确油价多次上涨的原因,并就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生活中粮食、蔬菜等价格走向进行分析。这种报道来自社交平台人们对焦点问题的议论,观点也取自网友的热议,其理性的分析也是为了“平息”网友对事件的关注。
二、新媒体提升了党报与读者的互动效果
新媒体时代,受众拥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与自身观点的表达平台,舆论多元化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为党报丰富自身职能,更好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看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党报的经济性新闻报道中,要注重民意调查,增加党报媒体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有益于推动党报形成舆论阵地,更好地发挥党报“舆论引导者”的作用。
比如在进行一个经济事件的策划报道时,可以把关于这个现象的受众调查、分析,作为一个板块,真实反映读者的所感所想。这时诸如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留言、问卷小程序等,通过这些新媒体的平台,进行资料的搜集和统计,使经济报道更具贴近性和互动性。
三、新媒体为深度挖掘经济报道提供了资源
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与发展,拓宽了党报编辑获取新闻素材的途径;也为记者编辑处理稿件提供了新的视角,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本身也为经济报道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这些为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和深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经济报道的作用不仅仅是传递已发生的经济信息,更重要的是为读者分析经济现象背后的新闻。例如夜宵经济这个话题,多数新媒体对夜宵经济的关注多在交易金额。2018年《中国城市报》中有这样一则报道:“探问夜间消费:深耕夜宵市场,潜力还有多大”,文章分析现阶段我国夜宵市场的组成,将夜宵市场划分为:夜间排挡、情调餐厅以及外卖软件三大类,分析各类市场的主要客户,创造性提出商圈夜宵与外卖夜宵依旧存在较大的增值空间,为读者提供了发展参考。
在这个报道中,“外卖软件”就是一个网络交易平台,是夜宵经济的组成部分,这个切入点比较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实际。再者报道策划前期,在微博平台上进行网友故事和评论,编辑进行整理归纳后,提出了几点代表性的意见,邀请专家进行点评,使报道更加深入。
四、借势新媒体,提高经济新闻影响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新闻生产到传播的周期明显缩短,这对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好的新闻报道,也应该通过新媒体途径及时进行传播,提高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随着5G网络建设不断提速,各式各样的新应用新产品也不断亮相。5G网络的前景是受众比较关注的话题,2018年10月10日,《经济日报》刊发了《三大运营商5G布局各有特色》一文,对三大运营商的5G前景设计进行了详实报道,认为不仅带来了高速率大宽带、低延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的网络环境,更有助于传统工业制造业改造,并使海量的机器通信实现“万物连接”。作为一则专业财经报道,《经济日报》这处理稿件时,将其制作成不同版本,以适应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如针对微信公众号,则主打制图和视频采访,文字报道进行概括精炼;针对微博平台,则是专家精炼的点评;报纸则是文图并茂,展现出文字的张力。不同的拆分和新闻元素的组合,使该报道呈现出不同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总之,新媒体时代对经济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资源和传播平台。党报经济新闻报道应该借助新媒体时代传媒行业改革的潮流,注重贴近人民群众需求,丰富报道层次,做到对不同读者群体的更大范围的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