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如何看待新闻反转现象
——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
2018-03-28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引言
新闻传播速度和效率不断提升,但新闻可信度却在下降,新闻反转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当新闻媒体都不能相信的时候,社会将存在欺瞒和恐惧当中,所以为了保护人民的知情权和社会透明度,减少新闻反转势在必行。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反转的内涵
新闻反转是指连续性的新闻报道,后文对前文进行推翻辟谣,事件发展转入另一个方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时效性不断加强,新闻报道成本也在不断降低,以致于新闻反转发生频率不断增高。引起新闻反转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现在的新闻报道大多没有经过多方核实,许多自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比的不是质量而是速度,谁能将事件的“最新进展”第一时间发出去,谁就能获取更多的关注度。
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事故发生当天17时许,许多公众号就发文推送“女司机逆行导致大巴车坠江”,导致网络上对女司机铺天盖地的谩骂。就在网友在网上为女司机被警方控制的消息拍手叫好时,在两个小时之后的19时左右,陆续有公众号再次发文称“反转!这次不是女司机的错”,称女司机是正常行驶并无逆行、超速等现象,是大巴车失控冲入江中。经过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大巴车中有乘客与司机争吵拉扯导致车辆失控坠江。此时舆论才倒向了真正的事故责任人。30日上午,警方解除了对小轿车女司机邝美娟的控制。
三、新闻反转的原因
(一)媒体“把关人”角色失去作用
自媒体作为媒体,失去了媒体“把关人”的作用。根据卢因的“把关人”理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而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许多所谓的“新闻”媒体成了有闻必录的传递者。媒体“把关人”功能失去作用。
(二)注意力经济对于新闻媒体的引导
1994年5月加州洛杉矶大学的理查德·莱汉姆发表了《注意力经济学》一文,他说,在信息经济中,人类的注意力,即人类利用数据信息的行为,是稀缺的日用品。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许多网络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将自己打造成新闻资讯网站,而为了在众多网络新闻网站中脱颖而出,也为获得更多的受众资源,将新闻媒体的“内容为王”改为了“流量为王”,采用与内容有出入但却吸引人注意的标题成为“标题党”,换取点击量。还有的媒体会对未调查清楚的事件擅自进行判断,引导舆论,网络上这种行为被称为“带节奏”。
四、新闻反转现象的危害
(一)媒体公信力受到损坏
作为媒体,尤其是新闻媒体来说,权威性和公信力一直都是媒体的属性之一,如果新闻内容总是不真实没有可信度的话,那么新闻业就会像“狼来了”一样不被人相信。尽管现在新媒体时代,自媒体众多,许多媒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体,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主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保持公信力,这是媒体能够长期存在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媒体健康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关注度只是一时的,没有了公信力、权威性,势必会被人民所抛弃,被时代所淘汰。
(二)损坏社会利益,危害当事人安全
例如在上文提到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在警方公布调查结果之前,媒体仅凭网络传言,就发布了“当事女司机逆行”这样的言论,评论里更是一股脑地批判女司机为马路杀手,并有人在微博对女司机车牌号及家庭信息进行人肉搜索并公布于网络,笔者在浏览这些新闻下方的评论中不时看到有网友对女司机及其家人的咒骂。尽管随着警方辟谣女司机未超速,以及事件真相浮出水面,陆续有媒体出来为女司机澄清,并将矛头指向真正的肇事者,但笔者在通篇指责肇事乘客的评论中看见了少数几条为此前被媒体和网友冤枉的女司机打抱不平的评论,但还有网友认为其不能算作受害者,因为与坠江事件中遇难的公交车司机和乘客们相比,她只是“被骂了几句,并没有实际损失”。可见网友对网络暴力的宽容程度也是许多自媒体可以随意引导舆论的原因之一。
五、如何避免新闻反转
(一)加强“把关人”意识,树立“编辑部”意识
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加强“把关人”意识是改变新闻报道现状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今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并不是所有的“麦克风”里的言论都是可信的,而新闻媒体区别于其他网络言论的区别就应该在于其不可被挑战的真实性。对于未曾经过调查的言论,务必要谨言慎行,不煽动社会舆论,不助长谣言疯长才是一个新闻媒体应该有的素养。尽管现在许多的新闻网站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甚至只是由几位编辑用几台电脑经营,但传统媒体所留有的“编辑部”意识即层层把关的形式还应当保留,网络编辑也应当有审核制度,对责任进行归责,这样才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二)摒弃“点击率至上”,重视社会效益
尽管新媒体的一些特质导致“流量”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就如同“收视率”于电视、“收听率”于广播一样重要,关乎经济收益,但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络,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强化责任意识,自觉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全行业公信力,应当明白一时的“注意力”只会获得短暂的利益,只有得到了受众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的关注。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领导下的媒体应当以社会效益为第一位,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应当重视社会效益,如明知某条新闻存在部分内容可能虚假的情况,即便它能引起许多受众关注,也不能将其发布出去。
(三)多角度报道,做舆论引导者,而不是被舆论所引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传播者全面地观察事物,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对于新闻事件要多角度进行报道,使得多种声音能够得到汇集,避免出现单一舆论主导。如上文中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的女司机,就在媒体和网友没有弄清事实的情况下遭到攻击。网络世界千姿百态,网民言论更是众说纷纭,媒体要切忌被网络言论所控制,保持相对独立性,同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网络谣言达到高潮的时候,媒体应该主动担起社会责任,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得到官方权威消息后及时发布,而不是任由事态发展,任由谣言传播。
六、结语
新闻反转一直是损害媒体公信力的原因之一,虽然说对于处于发展中的新闻事件,为了保证人民的知情权,新闻反转有其发生的客观原因,但尽可能地减少其发生是每一位媒体工作者应当努力的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新闻媒体更应当注重调查,不造谣不传谣,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