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创作路径的改变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纪录片话语语境

(庆阳广播电视台,甘肃 庆阳 745000)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纪录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时期,在这一阶段,不管是什么题材的纪录片,都难以实现有效的传播,观众对此也不买账。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纪录片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起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希望通过纪录片来减缓和平衡商业中的过度娱乐现象,也实现了不错的效果。新媒体从创作主体、传播渠道、观众互动等多个方面影响纪录片,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新媒体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话语权,让普通群众更真切地参与到历史叙述之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途径和传播渠道也实现了极大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现象级节目在播出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轰动效应,这其中就包含着几部纪录片。毋庸置疑,在当前的时代发展形势下,纪录片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充分发展,这些都是促进纪录片繁荣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一、新媒体技术对于传统纪录片创作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得到了应用和普及,这就给纪录片拓宽了传播的路径和渠道。从实际的纪录片播放情况来看,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纪录片是在手机端播放的,因此手机端也逐渐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入口。因此纪录片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更好发展,就应该积极转变传播观念,将新媒体作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积极探索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方式,进而实现自身的突破。同时新媒体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纪录片的话语形态。一些制作成本较低的微型纪录片也得以在互联网平台之上播出,借助新媒体的优势进行传播和发展。纪录片的主题是十分重要的,主题是否鲜明,能否符合观众的整体需求,一直是纪录片发展的关键。在新媒体时代,社会信息纷繁复杂,在政策的影响下,纪录片的主题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纪录片一般都是以平民百姓的视角为主,更多地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贴近生活实际。但是随着国家的政策扶持,纪录片的主题开始逐渐倾向于宏大的视角。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讲述历史和建筑特点的人文纪录片,还包括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纪录片以及特定主题形式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除了普及一定的知识之外,还承担着宣传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作用。

二、新媒体时代创新纪录片拍摄路径的策略

在新媒体语境下,考察纪录片存在着多种角度,但是单从话语的角度来讲,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纪录片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和丰富的话语场景,使纪录片能够在此形成自己独有的语境。虽然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话语语境的博弈,但是纪录片确确实实通过影像的拍摄,实现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了不同语境之间的相互融合。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的创新拍摄路径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纪录片拍摄要探索多元发展的路径

从一般的维度上来讲,纪录片一般偏重于主流的话语态势,通常多数纪录片会采用叙事策略,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有纪录片开始尝试用独具个性化的语言展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反映出社会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影像拍摄的过程中,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成为一个事件或者故事的记录者。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普通的老百姓成为了纪录片的主人公,纪录片的语言主体更加丰富化,不局限在显赫人物身上。同时借助丰富的“互联网+”手段,我们可以很容易在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上购买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同款食物。基于此,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传播,所以拍摄过程中也要更加多元,进而吸纳更多信息。

(二)在纪录片拍摄中要注重元素的丰富

在新媒体端播出的纪录片,用户可以写评论,利用“弹幕”发表赞扬或吐槽的言论,用户与用户之间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交流,从而使得纪录片在传播的过程中携带观众的思想,且这种思想是不受到纪录片创作者控制的。纪录片的播出载体从传统的电视、影院转向互联网平台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纪录片的门槛,使得纪录片的影像赋权变得更加可行,创作主体拥有了更多的影像表达权力。基于这样的互动性,可以在互联网版本中加入独立的元素,提升纪录片的丰富程度,满足现代纪录片发展的真实评价。比如说,对于《如果国宝会说话》,就加入很多互动元素和文化元素,反响很好。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探索纪录片拍摄的创新,离不开对现代审美与技术发展的准确预判,要根据社会发展热点与趋势,调整传统的纪录片创作模式,寻求有效的创新路径,提升纪录片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

猜你喜欢

纪录片话语语境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