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短视频新闻与资讯娱乐短视频新闻对比谈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资讯电视新闻

(四川大学文新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引言

基于数据显示,在海量网民中有79%的互联网用户通过短视频获取新闻资讯,短视频新闻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新闻形态。但即便是同样利用声音和画面对新闻事件做出呈现,短视频新闻却与传统利用声画传播新闻的电视新闻具有巨大的差异。笔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本市场中产生的短视频新闻和带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新闻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两者在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有什么差异,希望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短视频的精髓也得以为电视新闻所有。

二、新闻价值取向的差异

(一)素材选取从宏观到微观

“V观”在对2018年7月19日习近平主席对阿联酋进行国事访问这一新闻进行报道时推出一则时长为57秒的短视频新闻《习近平抵达当晚阿布扎比燃放欢迎焰火》,该短视频新闻主要利用影像和现场音响的呈现方式对新闻内容进行表现。以该电视短视频新闻为例,烟火大会没有实质上国事访问的相关内容介绍,该新闻选取的是绚丽的烟火表演作为内容,实际上是对领导人国事访问的一个内容截取,选择了最能吸引受众关注的画面内容,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中对时政内容报道的严肃化、刻板化处理的惯例,而传统电视新闻则较为完整地呈现出习近平的一次外事活动过程,这其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烟火欢迎仪式的画面,因为在传统的电视新闻价值取向上国家领导人与外国领导人的交际活动才具有传播价值。

(二)画面冲击唤起用户共鸣

“看看新闻”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一款资讯类APP,其主要产出的内容便是短视频新闻,自2017年4月3日至4月17日,“看看新闻”以夜·行者、夜·生计等5个关键词为题,推出11集《夜·上海》系列短视频新闻产品,单独的一则短视频新闻产品时长都在3分钟左右。“看看新闻”推出系列短视频采用独特的“夜”视角,展现上海五年来的城市发展成就和城市治理理念的改革创新。《夜·上海》推出后也取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全网总点击量突破2180万。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短视频新闻产品也常以系列的形式推出,如“小央视频”2016年在对“四个全面”“十三五”做传播时就采用系列短视频新闻产品的形式加以表现,其实这相当于电视新闻语境中的“系列报道”。这一类短视频新闻产品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多次、连续报道,而这样的表现形式即便是在资讯类短视频新闻产品中却也几乎不存在。以主打资讯推送的梨视频为例,其对短视频新闻主要进行单条推送,而且新闻画面主要选取动感、具有视觉冲击的内容,对新闻事件的呈现也集中在高潮部分。

(三)小结

综合前文的论述可以得到这一结论:具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新闻在表现形式上和传统电视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内容均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具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新闻时长明显短于电视新闻,两者的新闻内容选取标准也不同,这一部分将在下文再做详细分析;具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新闻会以系列的形式对某一新闻事件做出比较详细的阐述,而资讯类短视频新闻则采用单条短视频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做出呈现。就前文的比较而言,具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新闻相比其母体电视新闻而言确实更适于在移动互联网做传播,但是相比互联网世界诞生的资讯类短视频新闻,系列推送的形式却虽能对新闻做深入解读,但是在观众注意力资源极其稀缺且观众时间碎片化严重的环境下,观众是否能在海量的短视频中连续接收系列短视频便已经存疑了,而且即便是能够接触到这一系列的新闻信息,观众是否又会理解并认可系列短视频新闻更是一个有待考证的问题。

三、生产模式的差异

具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新闻和娱乐资讯类的短视频新闻有一个巨大的差异便是两者的生产模式不同。具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新闻往往是由专业的团队摄制,所以实质上是专业的PGC内容,其对新闻的呈现也多是第三者的视角,追求短视频新闻的客观性和完整性,甚至会在短视频新闻中出现解说、话筒、记者等带有强烈的传统电视新闻特征的符号。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系列短视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就以纪录片的形式对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回顾,而该系列短视频也正是习近平十九大讲话精神的一个新媒体产品,也是十九大传播内容矩阵中重要的一环。为达到多渠道联动扩大传播效果的目的,该系列短视频新闻通过中央电视台这一平台进行传播,其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电视新闻特征:固定的片头、字幕和采访等,而这样的特征呈现正是由于其是PGC短视频新闻产品。反观娱乐资讯类短视频平台所生产的新闻内容,其所展现的大多是主观视角,采用的是去故事化与侧重场景描绘的叙事手法。作为一种碎片化时代的媒体内容生产,UGC平台的短视频新闻渐渐呈现出“去故事化”的特点,更多是场景描绘,而且由于非专业新闻从业者进行UGC内容生产,其放弃传统电视新闻的编辑思路,减少辅助镜头,如无意义的空镜头、仅为渲染情绪而使用的特写镜头等,使用较小景别增加画面冲击力。同时UGC的短视频新闻多使用手持拍摄的运动镜头,传统电视新闻极力避免镜头抖动反而能增强画面的现场感。

四、传播渠道的差异

(一)“中央”短视频新闻自建平台生产独家内容

具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新闻和娱乐资讯平台的短视频新闻还在内容的传播渠道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央电视台旗下的“V观”主要是在“央视新闻”APP上进行内容传播,其次也在央视网网站上进行传播,其在互联网进行传播的主要渠道则为央视新闻的官方账号,以上三个网络传播渠道涉及移动APP、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这也是大多数具有电视基因的短视频进行网络传播的主要渠道。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原创短视频产品“小央视频”则是创建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对自己的短视频新闻内容进行推送,并积极与粉丝进行互动,但是其内容的首发平台还是在央视影音APP的子栏目之下。中央电视台这样布局其短视频新闻产品的好处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综合资源,使自己的短视频产品可以在网站、移动客户端和电视台形成联动效应,各平台的资源也能形成互补从而扩大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应,但中央电视台的短视频新闻产品没有一个完全独立的传播平台,用户接触内容的路径较长,因此在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用户流失。如用户若是对习近平走访陕北的一则短视频新闻有兴趣,那用户必须先下载央视影音客户端,然后打开“小央视频”栏目后再打开“习式妙语”子栏目才能获取新闻内容,在这个传播过程中用户要主动去寻找新闻,中央电视台仍是一个传统的内容提供者的角色,被动地等待用户获取新闻,而这与娱乐资讯类的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征形成巨大差异。

(二)娱乐资讯类短视频新闻从数据了解用户

娱乐资讯类短视频新闻最大的传播平台便是短视频APP,主要传播渠道也是网络传播,这样的特征使得主动下载短视频APP的用户可以较为轻易地转换为短视频新闻的用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存在复杂的转化路径可能导致用户流失的情况,而且能在打开短视频APP的页面直接获取新闻内容。娱乐资讯类的短视频还与社交媒体合作拓宽传播渠道以求扩大内容影响力,如梨视频在新浪微博的传播,除此之外短视频APP还利用算法给用户进行内容推荐,以头条系的短视频产品为例,其与今日头条共享了一套算法推荐系统,分别从内容、用户特征和环境特征三个维度去为用户做特定场景的内容推荐,同时也会采用为短视频内容加标签的形式,精准地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传播给用户,头条也成立了专门的科学实验团队和技术机构人员一起不断改进系统模型架构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头条系短视频新闻利用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精准传播,再由人工对内容进行运营维护,而电视平台生产的短视频新闻几乎没有主动对用户进行传播,其技术支撑力量仍然十分薄弱,主要依靠人工运营的方式去对短视频新闻内容做维护。

(三)小结

综上比较,两者在内容传播的理念和技术上便有巨大差异。但也有完全融入市场主流的短视频内容平台,其独立进行内容生产但借助平台的技术与渠道进行内容的分发与传播。如山东广播电视台在抖音APP上开设抖音号“闪电新闻”,其生产的短视频新闻与抖音其他UGC短视频从形式和传播渠道而言毫无差异,但是不同的是“闪电新闻”仍有一个专业的具有电视新闻背景的团队在运营。笔者认为“闪电新闻”这样的抖音号是具有电视基因的新闻短视频发展的一个方向,因为现有的电视新闻在进行短视频新闻内容创作时往往独立开辟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然后进行内容生产,却不考虑新平台是否有用户基础、其内容是否可以抵达用户等问题。短视频新闻是在短视频获得大量受众取得良好传播效果之后发展出的一个类别,其实质便是市场主流的短视频平台,而非电视台开辟出的新平台。

五、结语

在前文的论述中,笔者分别从新闻价值取向、生产模式、传播渠道等方面对电视短视频新闻和资讯娱乐类短视频新闻做了比较。笔者认为电视短视频新闻仍然遵循传统的电视新闻价值取向,其新闻主题的选择仍是以传播主流价值为目的,而资讯娱乐短视频新闻则偏向刺激用户基本生理反应,这样的价值取向难免会导致传播内容有主题低俗化的倾向;电视新闻短视频生产模式为PGC,其利用母体专业摄制团队生产大量优质内容,而咨询娱乐类短视频新闻基于用户进行种类繁多的内容生产,两者生产模式的差异使前者内容生产效率低下,但是单条传播效果优于后者;电视短视频新闻能够利用该母体资源综合联动传播渠道加强传播效应,而咨询娱乐类短视频新闻利用高黏度的用户社群获得极佳的传播效果,于是出现了电视媒体以用户的形式进驻资讯娱乐类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一方面电视主体用户可以利用其媒体资源对短视频新闻内容进行创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技术支持与用户基础,而不必进行平台的再次打造,所以笔者认为这也是电视短视频新闻发展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资讯电视新闻
资讯Information①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