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1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政治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时代条件下,摆在每一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概念

关于新媒体的概念,在学术界可谓是百花齐放,众说纷纭:这里列举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由此开启我们对新媒体特点的研究。

先来看第一种说法,清华大学熊澄字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宫承波教授,在他们看来,新媒体是一个历史概念。在广播出现的那个时代,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在电视出现的那个时代,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等到网络出现了,电视就成了旧媒体,网络成了那个时代的新媒体。

另一种说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廖祥忠教授,他提出“以数字媒体为核心的新媒体,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方式。”从科技发展过程看,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当我们从电视走向网络,从网络走向手机,最大的技术推动是什么呢?当然是数字化。所谓的数字,其实指的就是O和1,当所有的数据形态,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都可以用0和1表示时,看电影就不必只依赖于胶片,看电视也不必只依赖于电视机……正是因为数字化,特定的媒介依赖被打破,“媒介融合”才有可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给新媒体简单的下个定义: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媒体的“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都是一种工具,都是传播信息提供服务的,依靠数字媒体技术跨越时空为信息传播者提供了交互和共享的机遇和平台,并且将信息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传播效果达到空前状态。

(二)新媒体的特征

1.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交互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海量且种类繁多,满足着高职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网络在线课程的开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的广泛应用,充分丰富地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资料,也给高职学生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互的机会。

2.传播过程的个性化和虚拟化

传统媒体带给高职大学生的信息资源是无差别的,无法满足高职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而新媒体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充分实现高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价值观、爱好和兴趣选择相关信息。虚拟化是指在网络手机等媒体上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利用非真实的身份,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年龄、性别、种族等,学生的自由度极大、双重身份、双重人格可能性极强、不良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改变性极深。

3.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新媒体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家事国事天下事,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小到生活小窍门、健身养生,各种信息应有尽有。高职大学生可以随时利用手机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搜索微博热门话题和订购新闻热点,就能够实现对实时信息的了解。复杂性是新媒体所表现出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因为网络所呈现出的信息多元化,西方意识形态、色情信息、不良社会思潮、暴力、恐怖等内容的存在,高职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浅薄、是非分辨能力欠缺,让其难以察觉、甄别和选择,从而造成思想状态的改变。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手机的普及,给高职院校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挑战

高职大学生们都是95后,甚至有的已经是00后,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隐蔽性、可匿名性,非常容易引起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淡化,做出一些违背社会公德和道德良知的行为,个别的甚至会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中出现的大量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信息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们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二)对高职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人与人交往在虚拟的环境中掩盖了自己的身份。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打破了传统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模式。开放性、全球性的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满足了当代高职大学生的需求,同时,多元的思想文化对于“三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大学生造成强烈冲击,从而对传统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挑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工部、团委、宣传部、宿舍管理员、各系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等有关教师。他们对于新媒体的运用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构成了挑战。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为年龄较大不会使用多媒体而依然用传统的方式工作,有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虽然年轻但不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而跟不上时代潮流。

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应对策

新媒体时代,为了迎接挑战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应该顺应新媒体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采取如下措施: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大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对于网络上的不良思想观念,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辨别,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理念。

(二)在思政课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在思政课上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一方面,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掌握最基本的多媒体技术,努力提升新技能,在课堂上熟练地操作PPT、播放Flash动画,尤其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思想等方面,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冲击,结合网络内外的内容,将思政课上得尤为精彩,让学生真正做到“毕生喜欢,终身受益”,从而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包括其他所有课程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应与时俱进,主动融入新媒体教学,充分发掘与其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转变教学理念,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修养和政治敏锐性。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新媒体信息传播快、范围广、时效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结合新媒体手段传播党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有利于将思想教育的内容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活泼,从而提高对高职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在思政教育中,高职院校教育主体要积极走近学生,尝试使用高职学生流行下载的APP,主动尝试下载和使用学生喜欢的微信、微博、MSN、论坛等,走进学生的心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领会学生的新媒体心理,传递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律。

四、结语

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作为一种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笔者也希望该研究对兄弟院校及同行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