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与老年健康
——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8-03-28张籍元马爱霞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专生理变量

张籍元 马爱霞

1 引言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45岁以上人口达到 33.24%,60岁以上人口达13.31%。国际上把 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由此可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1]。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衡量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还需要考虑其综合健康信息。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与老年人健康紧密相关,那么教育是如何从这三个方面来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呢[2]?本研究借助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最新的抽样调查数据,从生理、心理和自评健康这三个方面共同探讨教育对健康的影响机制[3]。

2 文献综述

很多已有研究表明,教育和健康之间存在明显正向关系[4]。Gross and Kaestern发现,教育可以提高健康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即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能更好地优化其健康投入组合[5]。Spasojevic发现,教育对于 5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健康指数和体重指数(BMI)方面有显著的正向影响[6],Glied and Llreas Muney对70岁以上美国老年人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7]。Fayissa and Nsiah就 1979年至 2006年NLSY79面板数据研究教育对健康的影响以是否“无力工作”衡量健康,以“时间t时完成的学业年数”衡量教育程度[8]。Braakmann根据英国的教育制度,将是否在 2月之后出生作为受教育程度的工具变量(IV),但该工具变量只对低水平的教育程度有效,不能代替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来研究健康与教育之间的关系[9]。

国内的文献有关教育和健康之间的实证研究较少,胡安宁和Jingfeng以自评健康为因变量,是否受教育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教育和建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城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与城市居民在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不同阶段所体现出的健康回报有所不同[10]。程国令等通过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渠道研究,认为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行为是教育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1]。

在健康的衡量方面,国内外学者多从自评健康和生理健康两个维度对老年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到心理健康层面;而在教育衡量方面,国内外学者也大都采用“是否”接受教育的二分类形式,并未进一步分类分析。CGSS 2013年的数据较为全面地从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三个维度对老年健康问题进行了考察,并对教育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分类。本研究借助CGSS 2013年的数据,从生理、心理和自评健康这三个方面共同探讨不同教育水平对健康的影响机制。

3 数据和描述统计

3.1 数据来源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年CGSS。该调查始于2003年,2013年为CGSS第二期(2010—2019)的第4次年度调查,调查在全国一共抽取了100个县(区),加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 5个大城市,作为初级抽样单元,总样本量约为12 000人,全面地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调查中的25个问题,115个变量,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中国10年来社会变迁的趋势。

在分析教育对老年人健康方面的影响时,采用了最新的2013年CGSS数据,分析对象为2013年受访的70岁以上老年人。该调查的总样本量为11 438人,去除非研究人群及所研究变量缺失值后的样本量为1224人。

3.2 分析方法及变量设定由于因变量健康水平都是定序变量,使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会产生估计偏误,因此本研究采用定序logistic模型来分析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Hi是个体i的健康水平,Ei是个体i受教育水平,X代表控制变量,M是中介变量,ui是随机误差项。通过方差膨胀因子分析,未发现多重共线性的存在。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样本为70岁以上老年人群,其健康状态不会影响曾经的受教育情况,因此不存在反向因果关系,而且目前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健康行为也不会影响曾经的受教育水平,因此可以避免内生性问题的产生[11]。通过logit回归分析不同教育水平对健康各方面的影响是否显著,以及不同教育水平对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将被解释变量设定为老年人的个体健康水平,通过三个维度来衡量包括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自评健康能反映被访者的综合健康信息,有关自评健康的问题为“您觉得您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1=很不健康,2=比较不健康,3=一般,4=比较健康,5=很健康);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为“在过去的四周中,您感到心情抑郁或沮丧的频繁程度如何?”(1=总是,2=经常,3=有时,4=很少,5=从不);有关生理健康的问题为“在过去的四周中,由于健康问题影响到您的工作或其他日常活动的频繁程度如何?”(1=总是,2=经常,3=有时,4=很少,5=从不)。解释变量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0=没有受过教育,1=义务教育,2=高中教育,3=大专及以上)。控制变量包括性别(1=女,0=男),年龄,婚姻状况(1=已婚有配偶,0=其他),户籍所在地(1=城市,0=农村);以及介于教育和健康之间,起到传导作用的中介变量,其中衡量个体经济地位的有取对数后的年均收入,有无医疗保险(1=有,0=没有),有无养老保险(1=有,0=没有),房产数量;衡量健康行为的变量有过去一年的锻炼、聚会、读书看报的频率(1=每天,2=一周数次,3=一个月数次,4=一年数次,5=从不)。

3.3 数据的描述统计

表1主要报告了不同教育水平下老年人三个方面的健康状况,可以看出不同教育水平下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水平总低于其他两个健康水平,这表明老年人整体的健康水平受到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次,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生理健康方面大专及以上相比未受教育其得分高 23%,但大专及以上人群的健康水平却低于高中教育人群的健康水平。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教育对健康影响的基础分析见表2。

表2反映了在控制人口学基本特征的情况下采用序logit模型计算的全样本回归结果。当以自评健康为被解释变量时,高中教育的OR值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相对于未受教育,当教育水平为高中水平时,倾向于更健康的机会要比倾向于更不健康的机会高8%;而义务教育和本科及以上则对自评健康没有显著影响,该结论和 Braakmann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从性别对自评健康的OR值来看,该数值小于 1并显著,这意味着老年男性的自评健康要好于老年女性。其原因可能是与老年女性相比,在家庭照顾方面老年女性比男性承担更多的责任,老年女性承受着更多精神上的压力,同时在生理方面,老年女性也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而言,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专及以上均对健康水平产生正向影响;相对于高中水平而言,大专及以上学历对健康的正向影响程度较低,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这可能与大专及以上学历老年人的职业有关,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其从事的工作要求较高,因此在工作时期经历压力更大,工作和家庭生活满意度较低,使其健康存量受损,因此相比高中学历老年人其健康状况较差[12]。不论是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还是自评健康,当老年人是城镇户口时,倾向于更健康的机会要比倾向于更不健康的机会分别高67%、54%、35%。

表1 各教育水平与健康水平

表2 教育对健康影响的logit回归及OR值

4.2 教育对健康影响中介因素分析

表3 教育对健康影响中介因素分析

表4 与基础分析相比的OR差值

由表3和表4可知:①在加入表示健康行为的变量后,教育程度对自评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教育水平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影响虽然依旧显著,pseudoR2值分别为0.037和0.036,但与基础分析结果相比其显著性和OR值都有所降低,其中在教育水平为高中时,生理和心理健康的OR值分别降低0.48和 0.25;在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时,生理和心理健康的OR值分别降低0.64和0.31,这意味着当加入影响健康行为的变量时,教育对健康的影响程度降低,说明教育可通过影响健康行为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②在加入社会经济地位的变量后,教育程度对自评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教育水平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影响虽然依旧显著,pseudoR2值分别为0.03和0.028,但其显著性和OR值都有所降低,其中在教育水平为高中时,生理和心理健康的OR值分别降低0.39和0.16;在教育水平为大专及以上时,生理和心理健康的OR值分别降低0.52和 0.24,这说明教育可通过提高社会经济地位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健康行为对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影响要大于经济地位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上述分析证明,自评健康更容易受到健康行为、社会经济地位等其他中介因素的影响,这一结论和胡安宁等的研究结论相一致[10],而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中介因素的影响。

5 结论

本研究表明,教育会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正向影响,但并不呈递增的形式,高中教育水平相比未受教育对健康的整体影响程度最大;大专及以上学历虽然对老年人身体健康也会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低于高中学历,这与其职业要求相关;除此之外,不同教育水平老年人的健康均会通过中介因素(经济地位和健康行为)来影响健康水平,而且随着受教育水平的增加,中介因素对老年人健康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应大力宣传老年人健康教育,同时要培养老年人读书、看报等爱好,让老年人可以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读书、看报等教育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使得老年人更加健康[2]。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样本量中的信息有限,只是从相关文献中得知大专及以上学历老年人由于职业原因对生活的满意度较低,并将此作为教育会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正向影响,且不呈递增的结果解释,因此对于产生该结果的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另一方面,本研究采用的2013年CGSS数据是截面数据,不能得知不同时期教育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面板数据进一步研究教育对健康的时间效应。

[1]李甲森,马文军.中国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2):177-181.

[2]谷琳.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与健康状况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2):45-47.

[3]徐雷,余龙.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健康——基于(CGSS)2013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3):52-59,67.

[4]Llerasmuney Α.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Αdult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05,72(1):189-221.

[5]Grossman M,Kaestner R.Effects of education on health[EB/O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3178937_Effects_of_edu cation_on_health.1997.

[6]Spasojevic J.Effects of Education on Αdult Health in Sweden:Results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J].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Αnalysis,2010(290):179-199.

[7]Glied S,Lleras-Muney Α.Health Inequality,Education and Medical Innovation[J].Nber Working Papers,2003.

[8]Nsiah C,Fayissa B.Remittanc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Αfrica,Αsia,and Latin Αmerican-Caribbean countries:a panel unit root and panel cointegration analysis[J].Working Papers,2011,37(3):424-441.

[9]Braakmann N.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health and health related behaviour: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England[J].J Health Econ,2011,30(4):753-763.

[10]胡安宁,Jingfeng L.教育能否让我们更健康——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城乡比较分析(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5,36(1):64-82.

[11]程令国,张晔,沈可.教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来自中国老年人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5,14(1):305-330.

[12]Koopman C,Wanat SF,Whitsell S,et al.Relationships of alcohol use,stress,avoidance coping,and other factors with mental health in a highly educated workforce[J].Αm J Health Promot,2003,17(4):259-268.

猜你喜欢

大专生理变量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