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托必利治疗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8-03-28龙再菊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伊托必利阀值肛管

曹 军 龙再菊

慢性便秘为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疾病。随着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也不断增大,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疾病。由于排便次数减少,个体体内堆积大量毒素,容易导致色斑、口臭、肠胃不适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便秘的病因复杂,病程时间长,发病率高,一些患者由于持续的便秘症状而加重病情[1-2]。传统治疗多采用泻药、润肠药等,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药物依赖。伊托必利是新型胃肠动力药物,对于改善恶心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笔者为探究伊托必利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特选取65例便秘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5例慢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确诊,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3],明确研究目的,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均经过钡灌肠、结肠镜等检查,无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排除伊托必利药物过敏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在试验前1周停止使用其他种类的胃肠促动力药物。65例患者中有男26例,女39例,年龄15~78岁,平均(44±11)岁。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服用伊托必利进行治疗,每日三餐前30 min服用1次,50 mg/次,连续服用 2周,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各项症状变化情况。胃肠传输时间通过钡条排出情况和分布情况来计算,患者早餐时服用20枚钡条,钡条不透X光,分别在48 h后和72 h后拍片观察。钡条的残留率是72 h后患者肠内残留的钡条量占总摄入物的比重。采用多道胃肠功能消化道检测仪测量肛门直肠测压和直肠感觉,检查前患者首先排空粪便,然后经肛门将测压导管插入,直至括约肌高压带,记录括约肌的长度和静息压、排便时括约肌压力的变化、用力紧缩肛门时括约肌的变化。检测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时,向气囊注气,10 ml/次,记录直肠感觉功能指标,肠顺应性、初次排便感觉阀值、排便窘迫阀值。根据检测结果将65例慢性便秘患者进行分型,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MTC)三种,分别观察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

1.3 评价标准对STC、OOC和MTC患者的的症状进行评分,包括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时间[4]。排便困难0~3分,没有困难0分,轻度困难1分,中度困难2分,重度困难3分;大便性状根据Bristol分型进行评分,0~3分;排便频率0~3分,2 d和低于2 d内排便1次0分,3 d排便1次1分,4 d排便1次2分,5 d及以上排便1次3分;排便时间0~3分,10 min以内0分,10~15 min为1分,15~30 min为2分,30 min以上为3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传输时间和平均钡条残留率比较患者服用伊托必利治疗后胃肠传输时间明显比治疗前短,治疗后的平均钡条残留率也比治疗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5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胃肠传输时间和平均钡条残留率比较(±s)

表1 65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胃肠传输时间和平均钡条残留率比较(±s)

治疗时间 胃肠传输时间(h) 平均钡条残留率(%)治疗前 49.07±10.23 69.72±0.75治疗后 33.21±10.14 42.50±0.33 t值 5.468 5.327 P值 0.001 0.001

2.2 肛管直肠压力和直肠感觉阀值比较所有患者采用伊托必利治疗后,和治疗前的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阀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65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肛管直肠压力和直肠感觉阀值比较(mmHg,±s)

表2 65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肛管直肠压力和直肠感觉阀值比较(mmHg,±s)

注:1 mmHg=0.133 kPa

治疗时间 肛管静息压 直肠静息压 肛管自主最大收缩压肛管直肠压力治疗前 49.5±3.6 7.7±0.8 169.5±15.9治疗后 51.3±3.7 7.8±0.6 170.6±15.8 t值 1.023 0.258 1.152 P值 0.103 0.124 0.087治疗时间 肠顺应性 排便窘迫阀值 初次排便感觉阀值直肠感觉阀值治疗前 34.7±12.5 255±57 172±60治疗后 35.3±13.2 250±58 170±57 t值 1.003 1.236 0.359 P值 0.069 0.076 0.092

2.3 分型治疗症状评分比较根据检测结果将65例慢性便秘患者进行分型,STC患者23例、OOC患者22例和MTC患者20例。STC患者治疗后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时间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OC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C患者治疗后的排便频率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而其他症状评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见表3-5。

3 讨论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北京、西安等地区慢性便秘发病率在6.1%~9.2%,且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关系密切,早期预防与合理治疗将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5-6]。

表3 23例STC患者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分,±s)

表3 23例STC患者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分,±s)

时间 排便困难 大便性状 排便频率(d/次)排便时间(min/次)治疗前 2.63±0.56 1.72±1.17 3.33±2.76 26.25±1.81治疗后 1.14±0.81 0.85±0.83 1.66±1.47 17.64±1.72 t值 3.587 3.213 4.162 4.059 P值 0.021 0.025 0.002 0.002

表4 22例OOC患者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分,±s)

表4 22例OOC患者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分,±s)

时间 排便困难 大便性状 排便频率(d/次)排便时间(min/次)治疗前 2.53±0.57 1.62±1.15 1.93±0.82 35.23±11.55治疗后 2.48±0.76 1.67±1.09 2.03±0.75 33.58±10.96 t值 0.246 0.352 1.157 1.132 P值 0.103 0.113 0.095 0.086

表5 20例MTC患者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分,±s)

表5 20例MTC患者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分,±s)

时间 排便困难 大便性状 排便频率(d/次)排便时间(min/次)治疗前 2.98±0.65 2.32±1.05 5.61±4.78 30.98±13.57治疗后 2.56±1.12 2.27±1.13 3.86±1.75 28.36±11.79 t值 0.205 0.176 4.528 1.628 P值 0.124 0.137 0.001 0.098

导致慢性便秘的原因较多,与年龄、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肠道病变、全身性病变及滥用泻药均有密切关系。此外,便秘也与身体内液体摄入不足有关,比如平时饮水较少很易导致便秘。随着病程的延长,肠道功能越来越差,治疗难度随之增加,形成恶性循环。目前,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较多,主要通过改变粪便的软硬程度,或变成水样便来改善症状,比如应用泻药。但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泻药会损伤肠壁运动功能,使肠蠕动能力不断降低,且易形成依赖性,因此不宜长期使用[7]。

伊托必利为新型促进胃肠动力药,与现有药物的作用机制完全不同[8],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引起消化不良的一种新选择。研究发现,伊托必利能够刺激胃肠收缩性,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减弱其对胃肠道收缩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胃肠道收缩能力,减少小肠运转时间和胃排空时间[9-10]。伊托必利还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对内源性乙酰胆碱形成刺激,抑制水解,提高释放力,使其持续作用,促进胃肠运动,通过增强大肠蠕动功能,改善排便困难,尤其对于大肠传输功能障碍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还有研究发现,伊托必利用于治疗便秘具有促进大肠动力的作用,与口服渗透性通便药物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53.3%和60.7%,虽然作用机制不同,但同样具有通便作用[11]。

本研究显示,服用伊托必利后患者胃肠传输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提示伊托必利能够促进胃肠传输,增强胃肠运动。同时,服用伊托必利治疗后,肛管直肠压力和直肠感觉阀值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伊托必利对便秘患者直肠压力和直肠感觉调节功能的效果不理想。对比不同类型便秘治疗效果发现,STC患者经伊托必利的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而对OOC和MTC患者治疗不佳,可能与使用剂量、治疗时间、盆底结构异常等有关,需要优化个体治疗方案,继续深入研究。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患者例数较少,且未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未来期待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治疗便秘更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慢性便秘患者使用伊托必利治疗能够缓解排便困难,促进胃肠运动,且对慢传输型的慢性便秘效果最佳,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1]冯锦山,叶营,杨正,等.伊托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便秘远期效果分析[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20-22.

[2]张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6):188-188.

[3]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4]黄璇.慢传输型便秘与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2):159-160.

[5]戴菲,龚均.慢性便秘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研究[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1):13-14.

[6]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9-121.

[7]邹雨琴.药物使用不当会引起便秘[J].中华养生保健,2017(4):40-40.

[8]孙菁,袁耀宗.伊托必利在胃肠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10,30(10):791-792.

[9]李相臣,李荣先,张波,等.中医内外同治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6):90-91.

[10]张映平,史晓艳.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98-99.

[11]孙丽瀛,陈钢.伊托必利治疗便秘的临床观察[J].天津药学,2011,23(4):43-44.

猜你喜欢

伊托必利阀值肛管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自适应阀值检测算法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于模糊数学的云南省区域经济研究
某尾矿库在线监测设防阀值确定方法
胃铋镁联合伊托必利治疗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分析
深度学习在无人驾驶汽车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伊托必利联合复方聚乙二醇在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