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怎样挫败澳反共反华政策
2018-03-28
不久前,澳大利亚反华闹剧又添新戏码,在澳孔子学院无故“躺枪”。反华人士称,这些中国语言和文化中心的资金部分来自汉办,而汉办直接隶属于中国教育部。这种与政府的联系意味着,它们将被用于限制学术自由,进行政治宣传,从事间谍活动并削弱澳大利亚的价值观和制度。其实,这不过是澳大利亚近日来来反华活动日益猖獗的众多表现之一,澳大利亚反华历史由来已久。
冷战期间掀起反共高潮
澳大利亚对原住民种族灭绝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被称之为所谓“白澳政策”或曰“白澳主义”。一直到2008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才为白澳政策对原著居民的伤害道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白澳主义的最早出现并不是针对原著居民的,恰恰是针对华人的。
不少人都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西方国家取得了贩卖华工合法化的特权。而实际上,华工被大批贩卖出国要比条约规定的时间更早。19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便开始了向澳大利亚贩卖华工的高潮。澳大利亚的白人殖民者在大量贩卖华工入境的同时,又不断的挑动反华排华情绪来转移普通人对于经济压力和阶级矛盾带来的不满。
1854年,澳大利亚发生第一起排华事件。1861年,新南威尔士州通过了第一个排华法案。1880年,在悉尼召开的澳大利亚殖民地会议上通过了在排华方面各州采取一致行动的决议,此后排华法案席卷了整个澳大利亚。这就是白澳政策的源头。到20世纪初,这一政策才发展的全部非欧洲系种族。
多年的排华政策对于在澳的华人产生了近乎种族灭绝性的影响,据统计,从1880年到1947年,澳大利亚的总人口从52万急剧增长到750万,而其中华人总数却减少了95%:因为“白澳政策”实行,新移民不能入境,老移民又逐渐年老衰亡。这使得华人总体人数日益减少。据澳洲史料记载,1947年,全澳洲华人仅有4000多人。1960年代之后,人数才逐渐上升。然而,早在1880年,华人却有8.8万多人。
1971年7月10日,周恩来总理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会见澳大利亚工党代表团,和惠特拉姆团长进行了友好交谈
随后,澳大利亚在冷战期间掀起了反共高潮。1949年12月,澳大利亚工党下台,以反共为中心政策的自由国家党上台执政。当时,澳大利亚领导人孟席斯宣称冷战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的战斗;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总裁则声称“澳大利亚处于危险之中”,面临共产主义这一“人类致命敌人”的全面进攻;所谓“文化自由大会澳大利亚分会”也创立了,其宗旨便是“动员知识界与共产主义开战”……
新中国用强大的软实力撬开了一道缝隙
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新中国成立了。反华的种族主义政策与反共的意识形态自然而然地在澳大利亚上层当中融合了起来,其反共反华的情绪超越了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名义上的宗主国英国承认新中国的时候,澳大利亚竟表示不满。当时澳大利亚外交部长斯彭德宣称,应该支持美国的“骨牌理论”,“阻止共产主义在亚洲蔓延”。在1950年6月美国与李承晚集团挑起朝鲜战争后,澳大利亚第一时间表示将两艘军舰和一个空军中队交给美国指挥开赴朝鲜半岛作战。1951年9月,澳大利亚的孟席斯政府签订了《美澳新安全条约》。这一条约是澳大利亚在英联邦之外参加的第一个军事联盟,其本身就是针对新中国的。
在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仍然坚持反华政策。其派出了8000人参加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导致两国关系更加恶化。在1964年,澳大利亚强烈谴责新中国进行核试验,胡说什么“大气核试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更有甚者,当时澳大利亚政府公开表示,苏联离得太远,新中国才是澳大利亚的主要敌人。
但是也是在这个时代,澳大利亚与中国的民间交往日益增多。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新中国大规模进口澳大利亚的小麦。到1966年,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小麦是澳大利亚本国消费两倍。同时,澳大利亚的学术界出现了对华友好,驳斥中国威胁论的观点。至于年轻一代的学生当中,反对澳大利亚当局白澳主义与反共政策的声音更是形成了难以抑制的浪潮,连续不断的学生运动使得澳大利亚当局在1966年放松了对于华人移民的限制。也就是说,在澳大利亚上层一片反共反华的喧嚣当中,新中国已经用强大的软实力撬开了一道缝隙。
重拳彻底摧毁澳反共反华政策
到20世纪70年代初,国力进一步增强的新中国采用一系列重拳彻底摧毁了澳大利亚的反共反华政策。
第一拳是小麦事件。其实,这个事件还是澳大利亚自己捅的娄子。在1966年,澳大利亚当局认为澳大利亚的小麦是新中国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希望停止对于新中国的小麦出口,但是由于社会各界的普遍反对未能实现。新中国或许是从中学到了经验,到了1970年同加拿大建交之后立即表示转向从加拿大进口小麦,不再从澳大利亚进口小麦。这一下子就把澳大利亚打懵了:澳大利亚的小麦出口已经严重依赖中国,整个小麦出口的三分之一是卖给中国的。小麦利益集团要求政府尽快制订措施,夺回中国的小麦市场。联盟党政府内部也有了分化,国家党和乡村党都从本国的农民利益出发,希望能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二拳是邀请反对派首脑——工党的领袖惠特拉姆访华。1971年7月2日,惠特拉姆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对新中国进行访问,与周恩来总理会谈并讨论了两国贸易等诸多问题。讨论中,惠特拉姆表示工党一贯主张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中国方面也表示支持其对华友好的做法。
第三拳是与尼克松和基辛格的“越顶外交”。在惠特拉姆访华之后,澳大利亚执政当局及主流媒体抨击惠特拉姆对华态度损害了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也损害了澳大利亚同美国的关系。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惠特拉姆访华之后一个星期,基辛格便来华进行了秘密访问。由于这次访问连美国国内许多人士都进行了隐瞒,当然也没有告诉一贯紧跟美国反华的澳大利亚麦克马洪当局。消息公开之后,麦克马洪当局傻了眼。但是其还想死抗,在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当中,澳大利亚是少数投反对票的国家之一。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麦克马洪当局彻底撑不住了。
1972年12月3日,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上台执政。惠特拉姆成为了20多年来的第一位工党总理。同年12月21日,中澳两国建交。随后,中国不仅恢复了小麦进口,而且进一步增加了两国的大宗商品贸易。1973年,澳大利亚宣布从越南撤出全部军队。也是在这一年,惠特拉姆政府修改了移民法,正式废除了“白澳政策”。更能说明当时新中国影响力的事件是,在1973年10月惠特拉姆访华前夕,澳大利亚退出当年美国在南海地区主导的“海狮行动”军演,理由是这一军演被认为是针对中国的。
就这样,随着1973年10月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同毛泽东主席的会面,澳大利亚百余年来反共反华的“传统国策”最终在新中国的崛起与斗争中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