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耻”:士人君子的第一德品

2018-03-28

新传奇 2018年5期
关键词:气节士人君子

古代的君子,开始是以位称,后来主要以德称。有德无位的知识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所谓士。修身所要达致的“智仁勇”三达德,也主要是对士的修养的要求。其中尤其是“知耻”一项,更是士之为士的必不可少的第一德品。

“行己有耻”是士行的核心内容

古代的君子,开始是以位称,后来主要以德称。有德无位的知识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所谓士。修身所要达致的“智仁勇”三达德,也主要是对士的修养的要求。其中尤其是“知耻”一项,更是士之为士的必不可少的第一德品。

何谓士行的立身之本,即“行己有耻”是也。《反身录》写道:“士人有廉耻,斯天下有风俗。风俗之所以日趋日下,其原起于士人之寡廉鲜耻。有耻则砥德砺行,顾惜名节,一切非礼非义之事,自羞而不为,惟恐有浼乎生平。若耻心一失,放僻邪侈,何所不至?居乡而乡行有玷,居官而官常有亏,名节不足,人所羞齿,虽有他长,亦何足赎?论士于今日,勿先言才,且先言守,盖有耻方有守也。论学于今日,不专在穷深极微,高谈性命,只要全其差恶之良,不失此一点耻心耳。不失此耻心,斯心为真心,人为真人,学为真学,道德经济咸本于心,一真自无所不真,犹水有源木有根。”

由此可知,“行己有耻”是士行的核心内容。“曾子制言”第五十五亦云:“是以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仁之见逐,智之见杀,固不难;诎身而为不仁,宛言而为不智,则君子弗为也。君子虽言不受,必忠,曰道;虽行不受,必忠,曰仁;虽谏不受,必忠,曰智。天下无道,循道而行,衡涂而偾,手足不揜,四支不被,此则非士之罪也,有士者之羞也。”这是对士行要求的分情节的具体化,要义在直道而行,不曲学阿世。“宛言而取富”,“屈行而取位”,均为君子所不为。至于当政者无道,使得气节之士不得发挥,那不是士本身的责任,而是当政者的耻辱。

“君子有五耻”:一是“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二是“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三是“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四是“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五是“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士的知耻和不知耻

士之为士的必须具备的修养,包括各方面的知识修养和特操气节的历练。就知识修养来说,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就行为而言,必须是有来历的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必须言行合一,矢志不移。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改变初衷。则这些要求不仅是士行而且是士节了。此正如《礼记·杂记》所强调的“君子有五耻”:一是“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二是“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三是“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四是“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五是“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礼记·祭统》则提出了另外的“三耻”,包括自己的先祖并无美德善誉,而犹称之,或者有善誉但却不知情,以及知而不能传,都是为君子所耻的事情。

士的知耻和不知耻,还体现在一些视听言动的细目上。譬如花言巧语,华而不实,这在孔子认为是很可耻的事情。而本来对某人心有怨怼,却装作若如无其事的样子,故作友好之态,这也是令孔子所看不起的。此类事例,都耻在一个“伪”字上。还有言语夸诞,好说大话,而在行动上却不能兑现,这样的作风也为孔子所深耻。

另外,孔子说,年幼的时候不能努力学习,年龄大了又不能给人以教益,也是可耻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人离开故乡以后,仕途顺利,官做得越来越大,但在遇到家乡人的时候,却不能讲点旧时的趣事,地位高了而转脸忘旧,在孔子看来也属于可鄙之事。

知耻心是读书人奋发猛进的思想源泉

士君子的知耻,即孔子所申明的士行的“行己有耻”,是士之为士的头等大事。士人的有耻,就是体现在诸如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其中“出入”一项尤其重要。所谓“出”,就是出而出仕,所谓“入”,就是辞而不受官职,宁可终老乡曲。

关于此点,夫子之教至为详明。《论语·泰伯》:“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当遇到政治贤明的好社会,一个士人却在那里无所事事,过着贫穷的下层生活,这种情况应该感到愧耻。反之,处身一个正义见弃,是非颠倒的污浊社会,你却官运亨通,既富且贵,同样是可耻的。这在孔子看来,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十足的“耻”字。

陈寅老晚年在《赠蒋秉南序》中致慨良深。一则曰:“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二则曰:“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三则曰:“孰谓空文於治道学术无裨益耶?”然则,寅老相信,只要不是曲学阿世之文,出自“行己有耻”之人的文字,终归会有益于世道人心。

早年陈宝箴在《说学》一文提示:“今我辈读古人书,但能知耻,便有懦立顽廉之意,精神自然焕发,志气自然凝定,故曰:‘知耻近乎勇。’好学力行,皆赖此始,为人德之门。先辈有言:‘不让今人,便是无量;甘让古人,便是无志。’量之不宏,志之不卓也,舍耻其奚以乎?堂堂七尺之躯,其孰甘自居无耻矣!古今来,往往有才气卓荦之人,少年失学,或不免跌荡自喜、放轶不羁,一旦获亲有道,幡然悔悟,折节向学,卒能卓然自立,超出乎铮铮佼佼之上。盖由秉气充强,故愧悔之萌,若不可复立人世,其为耻者大,故其致力者猛也。”其中所强调的还是立志和知耻。特别知耻心的确立,在陈宝箴看来,是读书人奋发猛进的思想源泉。

猜你喜欢

气节士人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竹外疏花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关于“气节”
明朝的区域来源、政权性格与“江浙士人”
君子制义与两汉士人的政治际遇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