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改写战争结局的“大撤退”
2018-03-28
有时候,撤退战并不是仓促逃跑,而是有计划地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最终利用有利时机一举取得战争的胜利。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战略大撤退,悄然改写了战争胜败结局,甚至影响了历史。
“敦刻尔克奇迹”保留对德军力
随着德国法西斯军队于1939年9月1日向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正式引燃。
1940年5月10日,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比利时和荷兰等国。10多天后,德军的装甲部队就直插英吉利海峡的法国岸边,对位于法国北部的英法联军事实上形成了包围之势。当时,利用船只渡过英吉利海峡进行战略大撤退,成为英法联军的一个选择。
1940年5月26日晚,英国海军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从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整个敦刻尔克撤退行动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在整个行动中,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其中有226艘英国船只和17艘法国船只被德军击沉。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先后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但英国空军自身也损失了飞机106架。
敦刻尔克撤退战被称作是历史上最艰苦、最英勇的军事行动之一,主要是当时的撤退面临着德军发射的鱼雷、空中的疯狂轰炸和巡洋舰的围追堵截。但敦刻尔克撤退战依旧成建制撤退回了英法联军的军事主力,为日后继续对德作战保留了力量,因此也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
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后来曾反思,如果在1938年攻占武汉作战的同时就攻占宜昌,将发挥超乎寻常的战略价值,足可见“宜昌大撤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图为宜昌大撤退纪念园
俄罗斯向拿破仑唱“空城计”
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60万法兰西大军几乎征服了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国家。彼时的俄国军队只有区区18万人,而且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缺少率军征战沙场的经验。
就在拿破仑大军一路奔波劳苦进向莫斯科之时,俄罗斯人却选择了拒绝与法国大军大决战,他们进行了持续的战略大撤退。只要法兰西人前进,俄罗斯人就撤退,再前进,俄罗斯人就再撤退,反正他们背后有着大片可供撤退的国土。拿破仑大军在进攻伊始就遭遇强烈的暴风雨袭击,随后而来的炎热夏季也令法军备受摧残,法俄双方对抗两个月之后,拿破仑的主力部队就已经减少到10万人。
数周之后,当拿破仑抵达莫斯科之时,俄罗斯人再次选择撤退,给法国人留下了一座空城。等最后一批俄国军队撤退之后,俄罗斯人甚至还纵火烧掉了任何对随后赶到的法国人有用的物资,大火持续烧了3天3夜,将拿破仑征服俄国的信心也燃烧得一干二净。可以说,在此次战争中,俄国军队避敌人锋芒的卓越撤退行动,为抗击拿破仑大军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样的故事此后再次在俄罗斯土地上上演。当德国气象学者对希特勒作出1941年至1942年冬天应该是暖冬的保证后,希特勒决定大举进攻苏联。闪电战开始后,数周时间,苏联整个西部大片国土丢失殆尽,在乌克兰有数十万苏军被德军消灭或俘虏,甚至还出现了苏联部队整军或整集团军投降的情况。为了保存战略实力,在未来的反击中再次凝聚力量,斯大林开始了向西伯利亚的战略撤退。
通过利用西伯利亚铁路和公路运输,苏联向“大后方”撤退了用以反击的重工业基础和科研技术人员,大量兵工厂和基础工业在西伯利亚地区重建并恢复生产。苏联还趁此次战略撤退逐渐开始反击,部署在西伯利亚的60多万军队陆续调集到西部前线。这些后备军在寒冷中长大,大部分士兵头戴毛帽、脚穿毛靴,身上有带衬垫的夹克和白色迷彩服,最终也成为抵抗住德军疯狂进攻的中流砥柱。
中国上演“宜昌大撤退”
早在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进行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起初,晋国内乱时公子重耳出逃到楚国,为感激楚成王的热情款待,许下了做晋国国君后打仗时退避三舍的承诺。没想到后来晋楚两国真的刀兵相见,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曾许下的“退避三舍”诺言,借机令晋军撤退以躲避楚军锋芒,楚军冒进最终被晋军歼灭两翼。
在艰难困苦面前选择撤退进行战略转移,同样是克敌制胜的一招“妙棋”。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攻打中心城市受挫,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决定躲避敌人主力,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才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开辟了著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仅保住了革命的果实,更为今后的燎原之火保留了火种。从这个意义上讲,撤退战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也曾有过一次震惊世界的战略大撤退。1938年10月,武汉陷落,宜昌危在旦夕。
可以说,当时全中国90%的兵工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力量,此刻都交付宜昌。然而,宜昌扼守着长江三峡,航道狭窄弯曲,滩多浪急、暗礁林立,1500吨以上的轮船不能直达重庆且夜晚不能航行。同时,枯水期一到,运载大型机器设备的船只根本无法开航,当时能拿得出手的运输船只奇缺。关键时刻,经营船运业务的民生公司的“船王”卢作孚迅速调配了20余艘船只,利用“三段航行法”,在40天内将本来可能需要1年时间运输的人员和物资运送入川,同时还将川军的6个师和5000余吨弹药辎重运送到作战前线,川军将士更是称赞民生公司是“长江上的航空母舰”。
对于这次精彩的“宜昌大撤退”,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后来曾反思,如果在1938年攻占武汉作战的同时就攻占宜昌,将发挥超乎寻常的战略价值,足可见“宜昌大撤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