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火”是伪科学?骗了中国人多少年

2018-03-28

新传奇 2018年5期
关键词:鼻血口唇疱疹病毒

说到“上火”,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口舌生疮是上火,咽喉肿痛是上火,大便干燥是上火等等。但这些真的都是上火吗?其实民间常说的诸多上火症状,都是伪科学。我们只有知道了上火究竟是怎么回事,才能做到真正预防。

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小到大,“上火”这个词就伴随我们一生。

吃了很多辣椒,或者加班太晚没有休息好,转天口唇起泡,就认为“上火”了。

秋冬交际,天气干燥,吃了一些羊肉,或者喝了参汤,结果开始出鼻血,又是“上火”了。

上火就是一个筐,凡是口唇起疱,嗓子红痛,便秘,口腔溃疡,都可以往这个筐子里装。

那“上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出鼻血、口唇长疱说成“上火”是伪科学

民间常说的“上火”大概分两大类来解释:一类就是吃了一些“热性”的食物后出鼻血;另一类是熬夜或者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后口唇长疱,嗓子红痛这种。

先来说第一种。

传统医学认为出鼻血是因为内火上至鼻脉络所致。既然流鼻血与内火有关,某些食物,导致肺热,就容易引起出血,所以要避免积热的食物。听起来挺有道理。

但其实没有道理。因为哪些食物是积热的食物呢?食物的热是个什么东西呢?不知道。

那么现代医学怎样解释这种出鼻血的现象呢?

人体鼻腔,尤其前段,有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而鼻黏膜很薄,这些毛细血管遇到干燥气候,或轻微刺激,都会很容易破裂出血。

为什么某些特定食物会引起鼻出血呢?食物可跟鼻腔毛细血管不接触啊。科学研究解释了这个谜。

食物引起鼻出血的人,鼻腔的毛细血管对于各种抗凝血的物质或者抗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异常敏感,尤其是患有一种叫做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人。这些人一旦吃到了富含抗凝血物质的食物,就会导致鼻腔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2013年,美国耳鼻喉医学会的官方学术杂志发表了英国皇家大学医学院的一份研究,详细测试了容易引起鼻出血的各种食物。清晰地解释了食物引发鼻出血的原理。

这份研究发现引起鼻腔出血的食物主要分为几大类;第一大类是酒精,特别是红酒;第二大类是辛辣食物。红酒里含有大量的水杨酸和水杨酸盐,辣椒里也含有大量水杨酸盐和姜黄色素。水杨酸和姜黄色素能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聚集抑制是出血的最大诱因。姜黄色素同时还能抑制血管收缩,所以抑制了止血;第三类最容易诱发鼻出血的是巧克力。巧克力中的可可也是有名的血小板抑制剂,特别是黑巧克力;第四大类是富含omega3的食物。比如,鱼油和三文鱼。

再来说第二种。

民间常说的这种“上火”,其实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口唇引起的,常表现为在嘴唇长出疱疮或口腔溃疡。感染率很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逾37亿50岁以下人群染有1型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通常表现为口腔溃疡或者口唇疱疹,也是所谓上火的元凶)。

但感染有口腔单纯疱疹病毒的人多数情况下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病毒也几乎不会自己消失。就一直在口腔潜伏。所以多数情况下自己不知道口腔有这种病毒感染的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或者病毒活跃度上升,这时候病毒就激活,开始出现口唇起泡,口咽疼痛等等症状,看起来就是“上火”。能激活疱疹病毒的诱因很多,常见的有生活压力,感冒,熬夜,过度悲伤,女性来月经,夏天晒太阳太久等等。所以看起来就是“火”太旺,导致了“上火”。其实呢,就是潜伏的病毒重新激活,开始出现口唇起泡,口咽肿痛的症状了。

这种疱疹感染通常一两周自愈。但口腔疱疹活跃期的病毒传染性很强。从开始有感觉(嘴唇灼痛)到完全消失的时段,传染性最强。完全愈合后就几乎不会传染了。疱疹活跃的时候口唇的病毒处于活跃期,这时候亲吻了别人,尤其是孩子,很容易就传给了被亲吻的对象,所以“上火”的时候不要亲孩子。孩子的免疫机能还没有发育完整,一旦感染非常危险,所以跟幼儿接触的人,一定要注意。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勤喝水勤洗手。

吃特定食物后口腔容易溃疡的“上火”,具体原因现在不是太确定。研究认为生活压力和口腔粘膜破损是主要的原因。另外,酸性水果蔬菜也是诱发因素之一,比如柠檬、橙子、菠萝、苹果、西红柿、草莓、无花果等,硬的食物或者刷牙破损也是诱发因素。这种通常是不需要治疗,过几天或一两周就自愈了。

便秘并不总是“上火了”

另外,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便三五日、七八日,甚至更长时间解一次,排出困难,每次解大便常需半小时或更长时间,有时候还伴有腹部胀痛……出现这些症状,那就是便秘了。但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便秘都是“上火了”。中医理论认为,便秘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不能完全归结于“上火”。

临床上,我们将便秘分为两大类七种分型,可以涵盖绝大部分的便秘患者,“上火”导致的便秘只是七种分型之一。

便秘包括两大类,实性便秘和虚性便秘。年轻气盛的便秘患者,常伴有腹胀腹痛、反酸打嗝,这些人面色多较红,往往伴有口臭,舌苔比较厚,脉有力,多属于实性便秘。

而年高体弱或者患病日久的便秘患者,往往大便不干,但有便意时却排不出来,无力感明显,伴有心悸气短,腰膝酸困乏力,手脚发凉,或者大便干结,出虚汗。这类患者舌苔比较少,脉象比较细弱,多属于虚性便秘。

实性便秘分为热性便秘、气滞便秘和寒凝便秘。如果患者津液耗伤,肠道干涩失去润泽,大便干燥难以排出,这就形成所谓的“热性便秘”,即真正的“上火了”。表现为大便干硬,腹胀腹痛,面色发红,周身发热,口干、口臭,心中烦躁,小便发黄、量少等。这类患者可以自制凉茶解暑通便,为大家推荐一个凉茶小处方:生地、乌梅、陈皮各10g,竹叶、芦根、通草、山楂各 3g,多加水煎煮出约3000ml的凉茶。分三天饮用,每天上下午各500ml。

虚性便秘分为气虚便秘、阳虚便秘、阴虚便秘、血虚便秘四种类型。虚性便秘的调养并非一时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

上述各种类型便秘常合并出现,或互相转化,比如热性便秘和气滞便秘可以一起出现,寒凝便秘与阳虚便秘可以共同存在。虚实便秘之间还可以转化,可由虚转实,可因虚致实,从而虚实便秘同时存在。所以,一旦出现便秘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找专业医生就诊,明确便秘原因,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是“上火了”,从而延误病情,甚至错误服用“泻火”药物而出现毒副作用。

泻火药服用须有度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时会“上火”,而只要一上火,他们就通过各种食物或药物来清火。那么,上火了就一定要用清火药吗?

在能够治疗“上火”的药物里,很多是清火药,但也有很多其他药物。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清火药主要适用于实热类型的“上火”,而其他类型的“上火”,比如说阴虚类型的“上火”、气滞类型的“上火”等,就不能够单纯靠清火药来治疗,而是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配伍选用。也就是说,“上火”的人,并不一定都用清火药,不是实热型“上火”的人,不应该以清火药为主来治疗“上火”。

即便服用清热泻火药,也应“中病即止”,一旦服用达到目的后,就不宜多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刘蓬指出,现在很多人因“滥用”清热泻火药及凉茶导致体质越来越弱,这是因为这类药性味多苦寒,服药过多不仅去除了“邪火”,还把人身本来的阳气也削弱了。

猜你喜欢

鼻血口唇疱疹病毒
周宸逸:那一幕,令我感动
犬疱疹病毒感染治疗
皮肤镜在鉴别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中的应用
冰糖葫芦
出鼻血怎么办
快速止鼻血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由疱疹病毒迅速播种而保护脑免于感染
出鼻血记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