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语素“人”和高频语素“家”的构词及使用情况报告

2018-03-27杨婉晴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词义

杨婉晴

摘    要: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共收入109个与复杂语素“人”相关的三字词,收入210个与高频语素“家”相关的二三字词。本文通过分析“人”和“家”在《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构词及使用情况,分别报告这两个语素的义项分布、构词情况及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最后发现了“家”→“人家”→“人”的语义扩展趋势,对“人家”这个词的词义和使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关键词: 人    家    人家    语素义    词义

一、复杂语素“人”

语素“人”的构词能力很强,单分析由它构成的三字词就有三种形式:“人”处于词首的(位置1),“人”处于词中的(位置2),“人”处于词尾的(位置3)。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109个三字词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语素“人”处于位置1的词有26个,占总体的24%;语素“人”处于位置2的词有39个,占总体的36%;语素“人”处于位置3的词有44个,占总体的40%(见图1-1)。

通过在线新华字典(http://xh.5156edu.com)可查知“人”的基本义项有4个: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4.己我

通过统计义项在不同位置的分布,可以发现:当“人”处于位置1时,义项1有20个词,义项2有2个词,义项3有4个词,义项4没有;当“人”处于位置2时,义项1有30个词,义项2有6个词,义项4有2个词,义项3没有;当“人”处于位置3时,44个词全为义项1。由此可知义项1在语素“人”组成的词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是所有的语素义都能够直接地完全地表示词义。

符淮青(1981)把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分为5种:第一种类型,语素义直接地完全地表示词义(下文称相等关系);第二种类型,语素义直接地但部分地表示词义。这种类型的词义等于语素义之和加上词的暗含内容(下文称缩小关系);第三种类型,语素义和词义的联系是间接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比喻义(下文称扩大关系);第四种类型,部分语素在构词中失落原义(下文称缺失关系);第五种类型,构成词的所有语素的意义都不显示词义(下文称无关)。[1]

按此标准,笔者进行了统计:当“人”处于位置1时,词义与语素义相等的情况最多,有15个,词义缩小的有5个,扩大的有3个,剩下两种情况没有出现;当“人”处于位置2时,所有的关系都出现了,其中词义与语素义相等的有14个,词义扩大的有14个,词义缩小的有9个,语义缺失和语义无关的情况各一;当“人”处于位置3时,44个词的词义与语素义是相等的(见图1-2)。由此,可以看出在“人”的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上,相等关系的最多,其次是擴大,再者是缩小。

语素“人”在三字词的构词情况显示:当“人”处于位置1时,有21个偏正结构,1个量补结构;当“人”处于位置2时,有25个偏正结构,9个述宾结构,2个联合结构,还有一个派生词(老人家);当“人”处于位置3时,除了“嫂夫人”是联合结构,其它均为偏正结构(见图1-3)。说明当“人”处于词首和词尾时,它更容易构成偏正式的复合词。

这些都是词典中的情况,那么“人”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又如何呢?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料库(http://www.cncorpus.org.)进行检索,可以找到与“人”相关的例句103023条,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人”既是一个复杂语素,又是一个高频语素。人作单纯词共出现33991次,是频次最高的,排名2—21都是二字词,22-24是四字词,排名最靠前的三字词是第25位“四人帮”有543次,然而这个词在词典中未录入,笔者考虑这可能和语料收录的时代相关。

为了查看复杂语素“人”所构成的三字词的使用情况,笔者对词表中的109个词进行了统计:当“人”处于位置1时,有650条例句;当“人”处于位置2时,有870条例句;当“人”处于位置3时,有1637条例句。其中,使用频率超过100次的词有:人类学(120)、人民币(139)、人生观(103)、老人家(246)、面人儿(100)、主人公(163)、当事人(277)、被告人(176)、机器人(291)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词多为偏正式的复合词且意义多为义项1。也有一些词语料库中一次也没有出现:人造土、人渣滓、得人儿、行人情、场面人、承保人、茨冈人、局中人、亮眼人、罗姆人、陌路人。这说明,复杂语素“人”在静态词典和动态语料中的使用是不一致的。

二、高频语素“家”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关于“家”的二三字词筛选后发现:语素“家”共出现210次,具体形式有:“*家”形式(家置于尾部的)有118处,二字词101个,三字词17个;“家*”形式(家置于首部)有75处,二字词72个,三字词3个;三字词中“?家?”形式(家置于中间)有29处。要注意的是“过家家”一词在后两种情况都计入了统计。而且“家”的重叠情况只有这一种。

通过在线新华字典可查知“家”的基本义项有14个:

jiā

1.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3.居住:“可以家焉”。

4.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家。作家。科学家。

8.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姓。

jia

11.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家。

12.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家。

13.古通“姑”。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jie

14.助词,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成年家;整天家。

不考虑单纯词和成语的情况,只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关于语素“家”二三字词统计,可以看到:义项3、12、14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二三字词中未被收录;义项9(独家)和义项13(奴家)只有一个词;义项1是最多的有106个词,占了近一半,其他使用比较多的义项还有义项2,义项6和义项7(见图2-1)。

此外还有一些词和“家”的义项都不是很匹配,如:公家、家伙、过家家等。这里反映出语素义和词义的不对等关系,即,词义不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语素“家”和其他语素组合会产生新的词义或出现词义的扩大和缩小现象。若将可以匹配义项的词都视为语素义与词义相等的,只分析那些不匹配时的情况发现:这些不能和义项一一对应的词共18个,其中词义在语素义上扩大引申的有9个;词义是对语素义缩小的5个;部分语素在构词中失落原义的有4个。

语素“家”的构词情况表明:高频语素“家”可以作为一个单纯词来使用,其含义包括之前提到的1、2、3项;“家”作合成词时有两种构词类型,派生词和复合词。

作派生词时一般是作类词缀使用,类词缀指语义已经开始虚化,但还没达到真正词缀那样的虚化程度。此时的含义有4(作类前缀)和7、8、11、13(作类后缀)。

作复合词的情况比较复杂,笔者从义项的角度来总结:使用义项1复合词主要类型有联合式、偏正式、述宾式和主谓式,其中偏正式最多共85个,包括81个定中结构和4个状中结构,占了义项1中的近81%;述宾式有11个,且构词形式均为“*家”的形式;主谓式(合家欢)和的字结构(当家的)各一个,并且都是三字词。使用义项2的主要是述宾式的复合词,共12个占义项2的66.7%,且构词形式均为“*家”,其他的复合形式还有偏正式共6个;义项5都是偏正式的复合词,主要为定中结构,只有2个为状中(家养、家种),构词形式一般为“家*”,义项6全为定中结构的偏正式复合词,构词形式一般为“*家”;义项9虽然作量词,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二三字词中笔者找到的不是数量数量结构,而是定中结构(独家);义项10均为偏正式复合词,且构词形式均为“*家”

总体来看,语素“家”构成偏正式的复合词的情况最多有126个,述宾式的有23个,主谓式、联合式就比较少了;“家”作类词缀的情况有近40个,后缀的情况更多一些(见图2-2)。“家”做词缀时和“人”的语义有一些互通性,有一种趋势:“家”→“人家”→“人”(如:画家→画画的人家→画画的人)。

那么“家”在语料库中的使用又如何呢?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系统对语素“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含语素“家”的例句共有5361条,笔者用随机数发生器抽取30条样本,发现在抽取的30个样本中有15个偏正式复合词的用法(主要表现为义项1和2,还有义项10),5个数量结构的用法(义项13),4个述宾式复合词(义项2),5个作类后缀的用法(义项7)值得注意的是语素“家”还经常用于人名、地名这30个样本中就有1例(如,严家骥)。

通过对词典统计结果和语料库抽样结果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高频语素“家”在实际使用时和在词典中的统计结果是基本一致的。主要为偏正式的复合词和做类后缀的派生词。不过,“家”作量词的情况虽然在词典中只找到1个而且还不是数量结构,但在语料库中还不少,占了17%。可见“家”作量词的用法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比较多的。

三、关于“人家”

在分析以上两个语素时,可以发现一种趋势:“家”→“人家”→“人”。可以看到从“家”过渡到“人”,通过“人家”这个词作中介。所以笔者对“人家”这个词的词义和使用进行了调查。

通过现代汉语词典可知“人家”的义项有以下10种:

1.他人之家。

2.民家,民宅。

3.住户。

4.家庭。

5.家业。

6.未嫁前的夫家。

7.别人;他人。

8.指某个人或某些人,同“他”或“他们”相近。

9.对人称自己。

10.与名词连用表示身份。

与“人”和“家”的义项对比可知义项2、3、4、10与“家”的义项相近,义项7、8、9与“人”的义项相近。有了“人家”这个词作纽带,我们就不难发现“家”→“人家”→“人”这种趋势形成的原因。

薛国红等(2007)对代词“人家”的来源进行了调查。发现短语“人家”出现时,由于受“人”和“家”本义的限制,应该是被用来表示“人居住的地方”。“人家”是由“人”和“家”构成的偏正关系的短语,“家”最初并非词缀成分,这显然是受古代汉语词义特点制约的。到唐代才凝固成词,其间经历了语法化的过程。“人家”从短语到名词,即“人家”由“人+家”两个词根构成的短语经过转喻机制完成了从短语到词的语法化过程。旁指代词“人家”的产生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句子的语义结构限制了“人家”的词义,同时,动词的次类变换对代词“人家”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判断“人家”是旁指代词还是名词或短语的标准之一。[2]“人家”的语法化过程既是汉民族心理深层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又与语言系统中词义的聚合关系有一定联系。语素的意义发展与词义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家”的词义发展是伴随着“人”和“家”的词义的变化而完成的。

陈满华(2007)指出在对北京话中的“人家”省略现象的调查中发现在普通话里,代词“人家”是一个轻声词,“家”读轻声。在北京话里,“人家”的“家”也读轻声,而且还有弱化现象。北京话“人家”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省去“家”字。[3]

由此,可以看出“家”→“人家”→“人”这种趋势是由人脑认知的转喻机制和发音习惯共同决定的,是符合语法化趋势的。

笔者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对语素“人家”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含“人家”的例句共有1794条。用随机数发生器抽取30条样本,统计后发现,义项7最多有13句,占比43%;义项8有5句,义项4有4句,义项2有3句,义项9有2句,义项1、义项3和义项6各1句,义项5和义项10在这30句中并没出现。可见义项7在实际使用中用的最多,义项5和义项10使用的较少。

四、结语

通过对“人”“家”两个语素和“人家”这一词汇的分析。可以发现这它们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并且形成“家”→“人家”→“人”的语义扩展趨势,这种趋势是由人脑认知的转喻机制和发音习惯共同决定的,是符合语法化趋势的。

虽然在意义上有联系,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会相混。“人”主要用“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这一义项;“家”主要用“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这一义项;而“人家”在实际使用中往往用作代词,代指他人或自己。

参考文献:

[1]符淮青.词义和构成词的语素义的关系[J].辞书研究,1981(01):98-110.

[2]薛国红,马贝加.代词“人家”的来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01):122-127.

[3]陈满华.北京话“人家”省略为“人”的现象考察[J].汉语学习,2007(04):21-25.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猜你喜欢

词义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如何学习掌握古代汉语词义*——何九盈先生《古汉语词义丛谈》评介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隐喻手法帮你理解词义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法律解释中的词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古代文化词义考释四则
试论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异同
字意与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