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贫困生民主评议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8-03-27高汾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长效机制

高汾

摘    要: 贫困生民主评议具有诚信教育意义和价值,有助于贫困生从心理援助、思想脱贫、视眼格局等多个角度实现脱贫,有利于高校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贫困生民主评议参评主体支撑材料可信度不高、评议小组成员对评议重视程度不高、评议结果缺乏审查与复议等问题。解决对策是加强诚信教育,增加问责机制,优化民主评议过程,形成民主评议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贫困生民主评议    诚信教育    优化民主评议过程    长效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是脱贫攻坚、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应当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2017年资助普通高校学生4275.69万人次,资助金额1050.74亿元,比上年增加94.90亿元,增幅9.93%[1]。从这一数据可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高校在校生和贫困生人数都有所增加。贫困生认定和管理方面问题开始凸显,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就有可能影响贫困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贫困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国的贫困生认定存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国外拥有完善的收入税收体系,家庭收入、分类指标、资产指标等可以通过收入税收体系反映,可以根据收入税收体系的内容认定贫困生。目前我国的收入税收体系尚未健全,很难直接通过对学生家庭的税收数据认定家庭经济状况[2]。一般通过生源地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再通过民主评议及资助工作人员主观判断相结合,从而认定贫困生。其中民主评议是重要的一环,应充分认识民主评议的重要性,它既是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基础,更是贫困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其定位应符合当前教育环境和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要求。貧困生教育的社会背景和我国的发展目标,要求我们对贫困生教育的功能进行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未雨绸缪,提出改革和完善贫困生教育管理的对策,促进我国贫困生教育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民主评议的价值与功能

1.贫困生民主评议具有诚信教育意义和价值,在贫困生认定过程博弈中起着重要作用。

贫困生民主评议涉及诚信的方方面面,有参评主体的诚信,诚信开贫困证明,诚信申请助学金,做好贫困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是贫困生民主评议的重要环节。贫困生民主评议是诚信教育的载体,在民主评议的各环节均可考量学生是否诚信,辅导员可以通过民主评议发现学生的诚信问题。对于一些失信行为,加以教育引导可以促进贫困生工作乃至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贫困生诚信教育中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点是,贫困生能够诚实地讲出家里的情况,关于贫困生是否需要开诚布公地讲出家庭情况的大讨论,笔者的观点是不了解家庭情况如何认定贫困生[3]。这里强调两点:第一,贫困生是在经济方面存在困难,而不是精神缺钙铁锌,要勇于讲出家庭的不幸,这是正视自己成长阶段的基础。第二,能够坦诚讲贫穷,诚信讲困难,不是见谁都讲,也不建议主动在公众场合诉说不幸遭遇。只是要对贫困生民主评议小组清楚表述家庭情况,民主评议小组根据家庭情况诚信认定贫困生,对国家资助政策负责。

2.贫困生民主评议具有全面了解参评主体的功能,有助于贫困生从心理援助、思想脱贫、视眼格局等多个角度实现脱贫。

贫困学生的认定不仅是帮助贫困学生获得助学金,享受国家的红利。学校针对贫困学生要跟踪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就业导向,需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有详尽的了解,在民主评议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学生的问题,掌握贫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4]。民主评议是学校经过多方面的考量的,民主评议小组的成员是学校各个阶层的人员,认真做好贫困生民主评议工作,将对贫困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在民主评议的过程中贫困学生既是参评主体又是评议的组织者之一。辅导员可以了解贫困学生的办事方法与处事方式,对贫困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使贫困学生在民主评议阶段认识自己的问题,客观了解自己的情况,对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

3.创新完善贫困生民主评议制度,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发展。

民主评议是学校资助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民主评议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填补学校资助制度的空缺。民主评议常论常新、常议常优,可以作为一项班级常规任务,把贫困生的动态管理做到最佳。稳步推进学校资助工作。民主评议小组成员是学校资助工作的一线解说员,对于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起到桥头兵的作用。在响应省资助中心的各项宣传政策时,可以发挥评议小组了解贫困生情况和熟悉资助政策的优势,做出更接地气、更符合扶贫工作的资助成效展示,对学校关心贫困学生和传达资助政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民主评议存在的问题

1.参评主体支撑材料可信度不高。

在中国现行的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最主要的方式是参评主体到政府部门开具贫困生证明,这是民主评议之前,认定贫困生的最重要的依据。这份贫困生证明不是贫困生主观的表达,而是政府部门对贫困学生客观的证明[5]。这份证明是否客观,当地的民政部门对申请贫困证明的学生的家庭是否正真正了解,政府部门没有真正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调查,在有些情况下,存在与高校认定贫困生工作过程中一样的难点与痛点。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样一份工作,贫困证明的真实性大部分是有很大作用的,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政府部门着力于解决将扶贫专项资金发放到真正贫困户手中,贫困学生由村或居委先出意见,盖上公章,然后到镇或区民政部门盖章,村或居委会对于家庭情况了解更详实,贫困证明在民主评议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具有参考价值,但是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证。在参评主题的支撑材料中,还有重要的内容就是贫困学生自己所写的贫困生申请、家庭情况的表述存在主观性,不乏有学生家庭条件很好,但在利益的驱使下,在向民主评议小组申请时,会讲的与事实不符[6]。当然也有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羞于讲出家里的实际情况,没有将真正的困难清楚表述。最终导致助学金不能精准发放到需要的同学手中。

2.评议小组成员对评议重视程度不高。

评议小组成员的选择根据各班实际情况,一般民主评议小组的人数不低于班级总人数的20%,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从每个宿舍中选出一位利益无关者,由各班辅导员担任班级民主评议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认定和档次确定。评议小组成员在班级是公开的,评议小组成员在对贫困主体评议的过程中会主要考虑与贫困主体的关系,是对该生的主观感觉,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贫困程度。在评议过程众多的打分项中阅读不是很仔细,评议过程追求速度,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

民主评议的过程中大部分是分数制,近些年来,民主评议的内容越来越细化,包括家庭贫困程度、勤俭节约情况、学习态度、思想表现等各方面。但是单纯的打分发现会使分数很接近,一些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为了方便分数几乎都是打一样的。

3.评议结果缺乏审查与复议。

大部分学校民主评议的结果将作为最终认定的结果,这有失公允。在江苏地区,经济普遍发达,除了极少的学生是特别贫困,交不起学费,生活堪忧外,部分学生是相对贫困,在认定一般贫困时,对高校的认定提出很高的要求。民主评议小组没有扮演好主角,没有发挥民主评议小组的最大功效。可能很多一般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相差无几,却因在评议过程中有的参评主体表述得很到位,而有的学生不善言辞,在打分方面出现一念之差。这都需要民主评议小组考虑。还有在贫困档次确定的过程中,大家均遵从分数高低,贫困学生很少有人提出异议,一些评议小组成员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关乎自己的利益,一定不会多提出异议。在大多数情况下,有贫困生提出异议之后也会将民主评议小组的打分结果给予答复,没有对结果进行复议。

三、高职院校贫困生民主评议的对策

1.加强诚信教育,增加问责机制。

参评主体的诚信与评议小组成员的诚信是完成贫困生民主评议的重要前提,但是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做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诚信教育应从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做起。錄取通知书中除了资助政策宣传外还要增加诚信受助的内容。大学第一课,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诚信受助要以多形式的内容进行宣传,让学生切生感受到助学金应该发放到应该受助的人手中。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勇于直面家庭现状,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不攀比,在品德高、成绩优的前提下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带来的福利。

在整个民主评议过程中除了诚信教育作为第一驱动力外,还要增加必要的问责机制。要完善校规校纪的相关内容,对出现提供虚假贫困证明和捏造隐瞒家庭情况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处分[7]。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对认定的贫困生也要负责,在民主评议过程中不尊重事实,存在人情分,将在要剔除出民主评议小组,学生行为考核的成绩将不得获优,牵涉到利益交易的小组成员将按照学生手册的规定进行相应的处分。当然,我们要肯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对于长期担任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的学生,也要在评奖评优方面给予适当考虑。

2.优化民主评议过程。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数量要高于本科院校,尽管近几年贫困生数量一直在减少,但贫困生还能占到30%左右,40人编制的班级大概有10位左右的贫困生,这给民主评议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般民主评议分为贫困生家庭情况阐述,评议小组成员打分。调查了3个高职院校的情况表明均按照学校规定的要求对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做了简要的说明,但是基本上是评议小组一个人在讲,小组成员发声较少。这样难免会出现评议小组组长对贫困生材料阅读不仔细,漏掉关键点,还带有主观色彩,对贫困生的分数产生影响。评议小组成员在漫长的贫困生认定会议上会出现思想松动。建议优化民主评议过程,在民主评议过程中强调贫困生本人的作为民主评议组织者的作用。可以分批次进行,由贫困生本人申请,经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同意,完成民主评议。贫困生本人要安排好会议地点,组织好人员,布置好会议场地,联系辅导员准备好打分表和会议记录本。在民主评议会议上,参评主体需要大胆自述家庭情况,对其情况了解者需要在参评主体回避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或对参评主体的阐述表示质疑,同时参评主体注意回避分数统计。这样有效避免在民主评议过程中激化同学矛盾,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民主评议过程中要做好多种方式相结合,不能单靠民主评议的分数认定贫困生。民主评议组组长在民主评议之前要做好初步调查,主要方式是对民主评议成员开展民议征集,了解一些认定过程中界定会比较模糊的同学是哪些,事先做好准备。在民主评议过程中,除了以打分结果为参考外,针对民意调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或者打分结果有问题的学生,还需要小组成员投票再议,并要明确表示同意认定贫困生的理由和不同意的理由,需要存在一个正反方思考讨论的过程,最终投票决定。

3.形成民主评议的长效机制。

贫困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更是动态管理的过程。民主评议小组要对贫困生负责,不单单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发挥民主评议小组的作用,在贫困生动态管理上也需要民主评议小组全程参与,而不是辅导员自行定夺。需要定期组织民主评议小组讨论会议,在会议上已经认定的贫困生需要对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平时表现做一定的阐述并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贫困生的等级在认定之后就很难修改,这需要在民主评议小组会议综合评定,对于家庭出现突发状况的,学生表现良好,需要进行补建档或者升档,对于家庭情况出现好转或者学生表现出现滑坡的学生,需要民主评议小组讨论投票后决定给予退档。定期的民主评议小组会议有利于激励贫困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增强贫困生工作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EB/OL]. http:

//www.moe.gov.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8n/xw

fb_20180301/sfcl/201803/t20180301_328216.html.2018.03.01.

[2]孙涛.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贷款研究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2):120-124.

[3]曹文泽.深化助学内涵完善资助体系    强化育人功效[J].中国高等教育,2008(3):61-63.

[4]李贵平.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发展性对策[J].教育评论,2014(1):72-74.

[5]耿华昌,夏民.高校贫困生资助中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江苏高教,2017(10):99-101.

[6]徐丽红.贫困认定:高校资助工作的“阿喀琉斯之踵”[J].高教探索,2015(7):120-123.

[7]蒋承,张智鑫,李笑秋.贫困生认定与本科生发展差异研究——基于首都高校的问卷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2016(6):61-66.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