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定语从句习得

2018-03-27魏晓盼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
关键词:定语从句结构主义儿童

魏晓盼

摘    要: 关于儿童定语从句的习得,有两大派别假说。一是生成主义学者的观点,认为儿童对定语从句的习得具有天生能力,但这种能力在5岁之前不能显现,后来又认为儿童具有天生能力,只是在习得进程中会遇到两种困难。另一个是结构主义学家的观点,认为定语从句的习得是儿童逐渐在语言环境中习得,儿童先习得简单的句子,然后再填补里面的先行词,这种习得模式叫做槽眶動词性混合模式。但其最大的缺点是不能精确地说明儿童到底是怎样从一个简单的句子移位成一个复杂的从句。

关键词: 儿童    定语从句    生成主义    结构主义

一、定语从句概述

多重复句是相对于单句而言的,单句不是说学起来容易就叫单句,而是句子里仅仅只包含一个命题,而复杂或多重复句里面包含至少两个或者更多命题。最主要的多重复句就是带定语从句和带宾语从句的复句。例如:a、带定语从句的复句:﹝The boy﹝who John saw﹞ate the cake﹞b、带宾语从句的复句:﹝John knew﹝that the boy ate the cake﹞﹞。在原则上,只要每个命题可以由一个从句表达,那么一个句子里面包含的命题可以是无限多的。例如:Claire said that John knew that the boy who was hungry ate the cake.这个句子包含了四个命题,也就是有四个从句,两个定语从句,两个宾语从句。这种句子尤其在平时的口语使用中会很少见,不会经常用在书面表达上,但是小孩话语习得也要解释学习者是如何产出这种句子并逐步理解的。本文就主要基于前人研究,总结小孩是怎样习得多重复句的。这里的多重复句主要是指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给前面的NP(名词性成分)给了一定的信息(也就是对前面名词性成分的解释),在John knew that the boy ate the cake这个句子中,the boy就相当于NP,叫作先行词。根据生成主义学者的分析,关系从句(如定语从句)的主语和宾语的来源和儿童产出wh-问句一样,即移位实现的。在英语这种语言里是可以容许有些本应该在从句宾语位置的先行词而不在宾语的位置。

关于儿童习得定语从句的研究大部分都围绕以下四种定语从句展开的(Sheldon,1974):

(1)SS:The dog (that jumps over the pig) bumps into the lion.

(2)SO:The dog (that the pig jumps over) bumps into the lion.

(3)OS:The lion bumps into the dog (that jumps over the pig).

(4)OO:The lion bumps into the dog (that the pig jumps over).

下图是早期学者们对3到5岁的儿童对这四种定语从句的习得情况(Kidd&Bavin;):

这四个定语从句,SS、SO识别先行词是主句的主语还是主句的宾语,后两句识别先行词是从句的主语还是从句的宾语。正如wh问句,生成主义的学者们假设从句是由于移位形成的,然而,结构主义的学者们认为是直接形成于它们的外部形式。但这两种类型的解释都要求小孩对类推知识的理解。

二、定语从句:生成主义学家们的解释

所有这几种定语从句的习得都需要移位和递归的知识。这两者被生成学家们认为是UG(universal grammar)的一部分。生成主义学者预测,在原则上,儿童对理解和产出这些所有类型的定语从句的可能性和熟练程度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有些研究显示相对于其他人,儿童对于有些定语从句类型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做了一个典型的研究,儿童被要求用动物玩具演示出上面的(1)—(4)四句话。例如,第一句话,儿童正确的反应和做法就是让狗跳过猪然后攻击狮子。但实验的结果和他们预想的不是很符合,儿童们表现出较低的正确率,就算是最典型的定语从句,儿童也还是犯错的。

所以,许多的早期生成主义学家假定,儿童是缺少先行词移位(Labelle,1990)和递归(Sheldon,1974;Tavakolian,1981)知识。Sheldon(1974)提出平行加工假设,认为在SX(SS、SO)句子中,SS句子的主句的主语同时也是从句的主语,这样比起SO句子,小孩能更好习得SS这个句子。同样的,在OX(OS、OO)这种句子中,儿童认为OO主句的宾语同时也是从句的宾语,所以对于OS定语从句,OO句子更能掌握。这种模式能在Sheldon(1974)的研究中体现。即上表中Sheldon的研究结果:SS,OO>SO,OS

根据Tavakolian(1981)的联合从句假说,因为儿童不懂定语从句的语法,他们把定语从句看作是一个联合从句,把“that”看作是“and”。根据Tavakolian的这个发现,小孩尤其会在OS这种句子中表现糟糕。

The lion bumps into the dog that jumps over the pig,这句话相当于dog jump。

但儿童会理解为:

The lion bumps into the dog and jumps over the pig,这句话相当于lion jump。

同样的,儿童也会在OO这个句子中表现糟糕。但是,SS、SO句子中把“that”看做是“and”,因为后面接的是谓语,没有与前面名词可联合的成分,所以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影响不是很大。根据Tavakolian的研究,结果是:SS>OO,SO>OS

上述假说都否定了小孩有类推和移位的知识。Hamburgger&Crain;(Correa,1995;crain,mckee,Emiliani,1990)又提出来新的观点,认为那些被演示出来的范例应用到之前的研究当中低估了小孩的能力。仅仅只有在制造这种环境的情况下,小孩才能产出像上述那样的句子(The lion bumps into the dog that jumps over the pig而不是仅仅是The lion bumps into the dog),即那里有两条狗,仅仅只有一个从猪的身上跳过去的时候,儿童才会选用定语从句来表示两条狗中的哪一条是被狮子追击的。

然而,上表中的研究,这个实验及其结果都不是实例(在场的动物每种动物仅仅只有一只)。所以Correa(1982,1995)修正了这个步骤,儿童(3到5岁)学习英语和葡萄牙语(因为这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性),第一次听到两个简单的句子“A dog jumps over a pig和Another dog pushes a caw”,然后再让他们说定语从句(The lion bumps into the dog that jumps over the pig)。这个改进的范式研究,不但使产出的正确率大大提高,而且四种定语从句的习得难度顺序是(OS>SS>OO>SO).并且,Correa把这种范式在这两种语言中每一个年龄段的儿童身上都进行了测试和观察,结果这种正确率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即Correa改进研究范式最后得出结果是:OS>SS.OO>SO

尽管儿童在5岁的时候就可以像成人那样产出定语从句,但儿童仍然对于一些句子类型是很吃力的,(尽管他们一般在wh-问句里是很少有困难的)这个发现对生主义学家来说是一个潜在问题。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Goodluck &Tavakolian; 1982)提议儿童们的知识在本质上是成熟的,但他们在这个进程中可能会受到两个特殊的困难。第一个困难就是小孩把名词性短语,也就是稍后就会改变的定语从句,保存在大脑中是很困难的。就像上述四个句子中的dog可以补充从句中的空格(Wanner & Maratsos,1978)。这种空格出现在SO和OO的后半部分(The dog﹝that the pig jumps over-﹞),而出现在SS和OS这两种句子的前半部分(The dog﹝that-jumps over the pig﹞),小孩更能习得SS和OS这种句子,因为空格离先行词比较远,不容易在小孩的头脑里保存。

第二种困难是小孩要把SS和SO这样句子前面的名词性定语(The dog that jumps over the pig....../The dog that the pig jumps over....)记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除非把它分析成主要谓语的主语(Slobin,1973)。出现在OS和OO后半部分的复杂定语被分析成主要谓语的賓语。所以,更容易学会OS、OO这种类型的句子。

这两个因素共同使得OS句子最容易产出,而SO句子最难产出。而SS因为第二个因素难产出,OO句子因为第一个因素比较难产出。让小孩产出语言,而不是把这些从句表演出来,这个研究发现,当其余的所有因素都平等时,小孩对于SO这种从句的难度更大一点(Diessel&Tomasello;,2005)。

生成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关注的是产出和理解复句的显性效应,即学习句子的表现从潜在的能力中分离出来,他们认为小孩子学会定语从句是一种天生的能力。但孩子语言的习得是个复杂的过程,只凭生成主义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还要借助其他的理论和观点。

三、定语从句:结构主义学家的观点

结构主义的学者们关于小孩怎样习得定语从句,Diessel&Tomasello;(2000)提出了混合结构模式。他们认为小孩早期对从句的尝试会使用这种模式。一个槽眶模式和动词性短语(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关系从句)的混合模式。Diessel & Tomasello(2000)因此假设一个发展性的解释,小孩习得定语从句,首先开始于这种混合模式(*that is my doggy turning around),慢慢地产出和大人产出一样的句子(that is my doggy  that turned around)。如下图

如上图,小孩刚开始习得定语从句的时,都是从这个模式开始的,刚开始只有后面的动词性短语,慢慢地小孩在动词性的槽眶里添加限定词。

在最后一个阶段的发展中,主句和从句都开始比较复杂了。举个例子,一个显性的主句(that is my doggy),小孩接下来要产出从句,这里面的名词性(my doggy)短语做一个及物动词的宾语(the cow pushed the doggy )。从句将会更加复杂,要把移动的名词性短语(my doggy)不仅要用于不及物动词的主语(that turned around),还要用于及物动词的宾语(that the bear hit),根据这种进程,小孩慢慢就能完成像上述(1)-(4)的句子(The cow pushed the doggy that the bear hit./The cow pushed the doggy that turned around the bear.)。

但这个模式的一个缺点就是不能精确的说明小孩到底是怎样从一个简单的句子移位成一个复杂的从句。对于一个关系从句中,一个名词性短语是一个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如何变成及物动词的宾语,弄清楚这个过程,是很困难的。

Diessel & Tomasello(2005)总结了一个研究,大概四岁三个月到四岁九个月的说英语和德语的小孩被要求重复说关系从句,这些从句和平时说话中出现的定语从句是一样的。这种从句的模式仅仅只是上述中的OS形式,OS一般被看成是小孩最早的学习定语从句的句子类型(Peter saw the woman who sat on the bench this morning)。小孩对这种从句尤其表现地好(There is the boy who played in the garden yesterday.)。小孩对于这种表层结构很敏感,掌握地很好,所以他们会改变从句的主语,或者更进一步,改变别的句子来适应这种模式。(This is the gril who the boy teased→This is the gril who teased the boy)。但是不是所有复杂的从句都是用先习得句子来适应习得的,并不能说清楚。这些发现兼容了Diessel & Tomasello(2000)结构主义的方法,但他们仍然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来反对生成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最好的方法,应该把生成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和结构主义的相结合,可能会有更好的解释。

四、總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儿童在习得定语从句时生成主义学家和结构主义学家们的相关观点。生成主义的学者们最基本观点就是小孩习得定语从句是由于天生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普遍语法的一部分。然而,在产出句子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局限,比如小孩的这种能力只有在大概5岁以后才能显现。结构主义学者们的观点认为,习得定语从句主要是填充,把简单的句子填充成复杂的句子。然而上述的各种观点以及假说,没有一个具有总结性可以独立于其他的观点而真正解释小孩到底是怎样学会定语从句的,也就说这些学说都是有缺陷的,所以更应该用一种综合的全新的方法来验证。

参考文献:

[1]Sheldon A. L.. The acquisition of relative clauses in English[J]. 1974.

[2]Kidd E., Bavin E. L.. English-speaking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relative clauses: Evidence for general-cognitive and language-specific constraints on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2002, 31(6): 599-617.

[3]Labelle M.. Predication, WH-Move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ve Clauses[J].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0, 1(1):95-119.

[4]Tavakolian S.. The conjoined-clause analysis of relative clauses[J].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inguistic theory, 1981: 167-187.

[5]Hamburger H., Crain S.. Relative acquisition[J]. Language development, 1982, 1: 245-274.

[6]Corrêa L. M. S.. An alternative assessment of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of relative clauses[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1995, 24(3): 183-203.

[7]Crain S., McKee C., Emiliani M.. Visiting relatives in Italy[M].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pringer, Dordrecht, 1990: 335-356.

[8]Goodluck H., Tavakolian S.. Competence and processing in childrens grammar of relative clauses[J]. Cognition, 1982, 11(1): 1-27.

[9]Wanner E.. An ATN approach to comprehension[J]. Linguistic theory and psychological reality, 1978.

[10]Slobin D. I.. Cognitive prerequisi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mmar[J]. Studies of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1973, 1: 75-208.

[11]Diessel H., Tomasello M.. A new look at the acquisition of relative clauses[J]. Language, 2005, 81(4): 882-906.

[12]Diessel, Tomasello H., Michael.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ve clauses in spontaneous child speech[J]. 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1, 11(1-2):131-151.

[13]Ambridge B., Lieven E. V. M.. Child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trasting theoretical approache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猜你喜欢

定语从句结构主义儿童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用合并句子法讲解高中定语从句
留守儿童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块茎、流变与解辖域化的语言——得勒兹后结构主义语言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