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探析
2018-03-27郑秀丽孙蕾蕾
郑秀丽 孙蕾蕾
【摘要】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这些新名词的出现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也推进了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升,促使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影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法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些新技术在高校的不断渗透,改变了高校资源的形态,变革了资源重组方式,给高校带来了非常多的机遇。“互联网+”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使高校的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要适应“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对教学进行改革。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及评价,MOOC教学平台、智慧教室、大数据分析、信息化互动等工具的使用都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将对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仍然存在不足,提升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效果的措施仍需进一步探讨。
一、“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1、“互联网+”时代教育理论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我国已步入“互联网+”时代。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同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教育”列为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人类的学习模式也有可能而因此改变。自然也会对高校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现代互联网技术不仅将改变了大学的教学模式、教育环境、教学方法,而且对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促使大学课堂教学的全面更新与发展,并对现在的教学体制改革产生积极作用。在互联网时代,教师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对互联网技术要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于海量的网络信息与网络上的流行趋势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以语言传授知识的模式,改变“灌输”的教育观念,对知识的传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高校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而改进和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教学改革,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对当代高校教育的要求。
2、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信息传播。在这个知识信息以几何速度增长的时代,要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增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本领。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方式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同样,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授予与接受方式等方面都紧密围绕着信息技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仅限于教师,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也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不断了解学生知识认知方式的需求变化,真正担负起学生良师益友的重要角色。
面对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与挑战。高校教师既要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更要反思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师要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式,要有更广阔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扩大自己的信息面。
3、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报告中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并且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主管,在高校和具备一定规模的其他各类学校设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机构。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高等学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教育質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使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
二、“互联网+”时代影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
1、教学和科研压力大
高校教师大部分具有对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的意愿。但也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较大等原因,教师对教学变革的投入相对不足。尤其主动设计与开发适合本学科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不多。目前为止,许多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仅仅是停留在电子课件的制作上。
2、高校支持力度与激励措施不足
高校教师在进行专业素质的提升时。不仅会受教师自身教育信念的制约,还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困扰。如果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教师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重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就会大大阻碍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量高学历的人才加入到高校教师的队伍中,但这些新进教师很多都不是教育专业出身,这就更需要加强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这也要求各高校在政策和资金反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促使这些高校教师做到自觉的、系统性的、有计划的参与到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中来。
3、缺失专业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发展服务体系
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上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让人目不暇接,但专门为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发展的资源不多,其中大部分资源是针对大学生学习或者帮助教师管理学生作业等的教学应用平台。高校教师既要教书育人也要不断地自我学习,但教师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对资源的筛选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就迫切需要一个专门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系统。
三、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方法
1、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管理
高校应加强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定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一方面。学校应制定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激励政策,例如,通过教师讲课大赛,对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制定鼓励高校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的相关政策等。另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评价也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例如,可以将教学资源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对现代信息化工具的应用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2、统筹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实现教学信息化必须有信息化课程为支撑,必须在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以应用为导向,以共享促进共建,为实现教学信息化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
3、组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信息化教学需要整合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每个教师的时间有限,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共建共享的方式来建设和管理资源,每位教师实际所承担的任务非常少,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自身专业发展。并且教师在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接触到很多新事物和各种学习资源,提高了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4、加强高校教师系统正规的信息化教学培训
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硕士以上学历,有很好的知识储备,但在教学技能和技巧上尚有欠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高校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应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培训内容要注重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相结合。一方面,理论上的认知不等于实践中会应用,而要提升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另一方面。纯理论的培训只能让高校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而高校教师最需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例如:如何开展网上課程、微课如何设计与制作、Flash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第二,培训方法要与高校教师的特点相结合。教师所学和所从事的学科不同。教师的基础知识和对信息化掌握的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应当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三,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要灵活。高校教师平时要给学生上课,又有科研任务。所以,安排不同的培训时间是十分必要的,让教师们有选择的参加培训,才能保证培训的覆盖率。培训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网上授课、专家讲座、观摩课的多种方式,也可以通过举行教师讲课比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5、加强高校软、硬件环境建设,保障教学信息化基础条件
教学环境的建设是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条件,要提高高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就必要加大教学软、硬件的投入。信息化程度越高,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教学软件就会越多。而教学软件的应用必然需要硬件环境的支持,这些投入将成为高校教学中的必要支出。因此,高校应调节资金在各部分的投入,增加对信息化教学软件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优秀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提供保障。
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教学软件和硬件的购买,同时需要一支技术过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团队,负责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实施,尤其在软、硬件的管理、维护和维修方面应该为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良好的信息化环境能够营造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让高校教师不自觉的使用信息技术开展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了高等人才的培养。
6、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学习
教学实践知识对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这些知识来源于教学实践,反过来又指导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本身也是研究和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对于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老教师的指导、观摩课、公开课、网络视频、教研活动、教学反思等方式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高校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时,除了通过学校的培养与引导,还需要自觉养成自学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对于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高校教师应当是主体,高校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学习的能动性,根据教学和专业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才能真正的提升高校教师学能力。
教学过程是对知识的运用过程,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反思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组织的反思和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多角度审视自己的不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举一反三的思考,如反向思考、返回思考、反复思考等。一方面,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回顾总结、吸取教训、改进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知识的内化,提高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方法、策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互联网+”正改变着学习方式,泛在化移动学习成为趋势。“互联网+”改变着教学模式,开放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时代正到来,教学模式正在从老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向更加开放互动的混合式教学转变。“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将成为衡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互联网+”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实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