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我国新闻出版改革的方向探究

2018-03-27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出版业新闻出版传统媒体

(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湖北 武汉 430070)

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发展的共同之路,这也给我国新闻出版带来了机遇,改革创新是适应形势的必然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新闻出版也应该与时俱进,以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与前景。

一、当今媒体融合存在的问题

媒体融合涉及方方面面,并不是简单的堆砌叠加,也不是用一方代替另一方,而是指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需要在信息、资本、技术等方面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获得双赢的局面。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一项复杂烦琐的工程,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

首先,传统媒体一直以来的公信力是值得认可的,国家在政策方面予以了很大的支持,使其成为了主流媒体,但是这种地位在新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下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新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越来越深,市场占有的比例份额越来越大,传统媒体压力日益增大,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这是媒介融合比较突出的矛盾。

其次,媒体融合的难点是两者之间存在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体制问题,如何解决体制衔接,成为推进媒体融合的关键点。

二、我国新闻出版改革的方向

(一)审批制度方面

新闻出版制度既为了维护出版行业的权利,也是为了保障国家能够对舆论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会给民众以错误的、不良的信息,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提升了出版作品的质量以及行业水平,所以新闻出版审批制度是行业内宏观调控的必要的一种手段,这是积极的方面,但也形成了出版业的垄断,造成传统媒体我行我素,这就会导致市场活力受到影响,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优化,反而过度浪费,制约了媒体的融合,所以,制度对市场发展成为了约束和阻碍,审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于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事务国家不能放松,其他的该下放的下放,该废除的废除,以市场为导向,争取最大幅度地消减审批权,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传播。

(二)进入门槛要降低

原来近乎苛刻的准入是为了控制舆论阵地,对媒体参与进行限制,以保障舆论导向的大方向,但是这样做使得新闻出版由于缺少竞争,增长缓慢,严重时裹足不前,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这对新闻出版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将新闻出版行业的进入条件适当放宽,以提升其竞争力,在政策、人力、资金等方面多倾斜,促进地方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从整体上为媒体融合创造条件。进入门槛要降低,并不是抛弃原则,无原则的进入,而是国家在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三)监督职能与服务体制改革的加强

目前,地方报刊搭党报党刊发行现象比较突出,虽然国家一再三令五申的禁止,但依然屡禁不止,除此之外,党报党刊不仅数量过多,还胡乱摊派,比如内容上重复、资源浪费明显,给基层单位造成的压力较大,这些都是需要改革的,因为新闻出版业兼具市场监督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属性,二者缺一不可,加强监督职能与服务体制改革,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所以新闻出版业要根据自己的不足积极整改,例如内容陈旧、板式呆板等问题,提升报刊质量,办群众满意的报刊,同时开拓多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加强与群众的互动,提升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读性。

(四)新闻出版市场的改革

一个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新闻出版业也是如此,如今资金不足是新闻出版业的难题,因此可以采取入股、允许民营资本准入等措施,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解决了难题,也能激活市场的投资热情,促进出版业的发展。目前新闻出版市场的改革以引进民营资本为一个方向,在多个领域比如发行、印刷等放宽限制,这样既能够促进新闻出版的发展,也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的影响,但对于民营资本的注入也要加强监管,提倡激励制度,促进新闻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强对外开发的改革力度,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无疑是推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和相融相通的捷径,只有重视走出去和引进来,才能提升文化品牌的竞争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真正构建新型媒体融合的新闻出版体系。

三、结语

媒体融合不仅指出了传媒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上升成为国家的战略,由此可见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形势下,探讨新闻出版改革的方向显得很有必要,以更好地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出版业新闻出版传统媒体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以按需出版为抓手,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AR与VR技术在儿童出版业中的应用
关于新闻出版改革的若干思考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论新闻出版中少儿图书的版面设计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长三角新闻出版职教创新联盟在上海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