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媒体时代文学发展现状及机遇的探讨

2018-03-27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一、引言

网络文学和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是当前新媒体时代我国文学的两种最主要形式。新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虽然让网络文学兴起,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国文学生态:网络虚拟作品泛滥,缺乏历史真实感和人文深度;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价值受到网络文学审美冲击和解构等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新媒体技术因其自身特性,也为今天的中国文学带来了机遇,尤其是创新了文学传播形式和评价方式。

二、新媒体时代文学发展现状讨论

(一)网络文学发展现状

1.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及读者规模增长迅速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作品的写作和传播,网络文学迅猛发展。晋江文学原创网、起点中文网、小说阅读网等原创文学网络平台为数以百万的网络写手提供了施展文学才华的平台。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对当前市场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45家重点网站发展情况的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各网站原创作品总量高达1646.7万种,年新增原创作品233.6万种。由于个人电脑、移动手机、电子阅读设备的普及,大众的阅读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阅读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络阅读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最主要的阅读方式。截至2016年,网络阅读用户已增长至3.33亿,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68.2%,已超出图书阅读率10个百分点。

2.网络文学虚构类作品泛滥

网络文学虚构类作品泛滥是网络文学的主流,由于具有娱乐性强、题材丰富的特点,受到了80后、90后、00后阅读群体的喜爱和追捧。打开晋江文学原创网、起点中文网、小说阅读网等主流原创文学网络平台,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类型是“武侠、穿越、同人、奇幻、修真、武侠、总裁、娇妻”等类型;浏览作品,也都是《隐婚季霸道前夫来续约》《早安,霸道总裁!》《亿万萌宝:首席第一甜宠》《基因武道》《最强基因》等标题类似、内容千篇一律的作品,初次阅读还会有一定的新鲜感,再读就会发现内容重复雷同情况严重,缺乏深度。此外,由于网络作者数量庞大,平台难以进行有效监管,导致网络文学作品模仿抄袭现象严重。

3.网络阅读的愉悦化和浅显化

与传统的现实文学创作不同,网络文学创作的目的是通过吸引读者的阅读来获得付费阅读收入和影视版权收入等,具有更强的营利性目的。因此,为了能吸引网络阅读主流群体80后、90后、00后读者的阅读兴趣,网络文学在作品创作上更多了迎合他们的阅读喜好,作品呈现出娱乐化、游戏化的特点;而为了持续不断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的快感,在内容设置上过分追求刺激性和矛盾冲突强烈的情节,阴谋算计、杀戮火拼、情欲宣泄的内容重复不断地反复出现。虽然实现了阅读愉悦化的目的,但却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创作的现实意义。由于网络阅读无须使用纸质书籍,使得阅读行为更为自由,但由于网络阅读浏览式、翻阅式的特点,容易导致阅读缺乏连贯性,读者难以通过数字化阅读的方式进行深入思考,阅读过程囫囵吞枣,对作品理解一知半解。这种浅尝辄止的阅读,是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一种现象,具有浅显化的特征。

(二)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现状

1.现实主义文学经典遭到了无情解构

新媒体时代为大众接触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想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的价值观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化,对事物的看法和价值评价标准也越发多样。反映到经典文学作品上,也出现了多样观点的解读和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为了彰显个人“才华”,对历经数代人检验而被认同的经典文学作品,持以否定和怀疑态度,他们对经典文学进行了无情、无理的解构。而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媒体,为了迎合观众和读者的喜好,以获得更高的商业利益,不断对文学经典的教化作用进行削弱。一些影视制作媒体和节目播出平台,为了增加作品的热度和收视率,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大肆改编,为了博人眼球,对原著中篇幅极少的不良内容进行放大和夸张,甚至对原著作品进行大量删减或不合时宜的增加。这一方面破坏了文学经典内容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由于观众对文学经典原著的了解情况不同,文学素养不同,很多受众很可能受影视作品的影响,无法全面理解作品的创造深意,甚至对作品产生误解和抵触,这就使得经典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丧失殆尽。

2.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奋进前行

中国当代文学,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断涌现出多种创作思潮,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而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无疑是众多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思潮。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奇幻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被称为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的优秀作家。此外,还有如余华及其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陈忠实及其作品《白鹿原》,贾平凹及其作品《废都》《秦腔》,等等。这些作品是我国当代文学的中的翘楚,也得到了出版机构的支持,这些作品支撑着我国当代文学的“龙脊”。

虽然网络文学虚构类作品通过迎合读者的阅读兴趣,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和经济利益,百万身家、千万身家的网络作家比比皆是。但在这样的巨大诱惑面前,很多传统作家和网络作家仍然坚守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阵地。这些作家潜心钻研写作,从现实汲取营养,在历史、生活、职场、乡村等多个领域不断挖掘,用现实主义的笔触进行创作。如起点中文网的《大国重工》《朝阳警事》等。这些作品虽然创作于互联网,但并未一般意义的网络虚拟文学,而是有着强烈的写实主义色彩,给读者带来积极向上的精神体验,让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正能量的激励。

3.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传播不畅

虽然我国当代知名作家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得到了出版机构的有力支持,但大部分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得不到有效传播。当前,我国最畅销的文学体裁是网络虚构类文学,这类体裁的读者群体已经习惯于娱乐性较强、内容较浅显的阅读内容,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对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这就导致了文学作品出版机构和影视公司出于盈利的目的,很少出版或制作不知名作者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甚至一些知名作家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印刷册数也非常有限,导致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传播通路不畅。

三、新媒体时代文学发展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虽然对文学发展,特别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冲击,但由于新媒体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的特点,使得文学创作和传播更为开放和自由;互联网阅读的兴起,传统纸媒的衰落,改变了大众的阅读模式,互联网阅读和纸媒阅读相互影响成为文学发展的趋势,而这些变化都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创新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强化了文学与受众的交互性

文学作品传统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出版书籍进行传播,这就限制了作品传播的时间和空间。一方面,经由出版社出版传播作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不同国家的作品的相互传播,又会受到空间的限制,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而新媒体则凭借其在开放性和便捷性的优势,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创新了传播方式。发端于互联网的网络文学,已经充分享受到了新媒体传播方式带来的巨大红利。网络文学,除了通过线上阅读的方式进行传播外,还可以通过自媒体、公众号、广播剧、拍摄网剧、改编网游等方式进行传播,通过多样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使得网络文学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张,也充分挖掘其具有的经济价值。针对当前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无法得到有效传播,特别是缺乏知名度的作品传播受限问题,作家和作品版权持有者应该打破出版纸质书籍传播作品的定式思维,将目光扩展到更为广阔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上,通过自媒体、公众号推广、广播剧宣传增加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此扩展作品传播范围,让现实主题体裁作品收获更多的读者群体。

此外,新媒体的互动性特点,也增加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文学作品是作者个人情感思想的独立表达,但通过参考采纳读者对作品的合理性建议,也可以使得作品更加充实完善。以往,读者表达个人见解的渠道十分狭隘,也很难有机会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而新媒体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读者通过微博、文学论坛等新媒体有了更多的空间发表见解,而大批的作家也开设了个人微博、博客等等,有了与读者进行直接交流的平台。

(二)新媒体创新了文学的评价方式,营造自由开放的阅读体验

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两种文学形式是网络文学和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大众对于网络文学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不认可,认为网络文学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无法相提并论,将网络文学放置到更低的位置,两种文学在评价机制上也有泾渭分明的倾向。网络文学的评价主要是依靠读者的数量和网站的推介,而传统文学的评价则主要靠文学奖项评选来实现。与此同时,文学评价的话语权也牢牢掌控在文学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手中,文学评价的精英化趋势明显。新媒体时代则创新了文学作品的评价方式。首先,新媒体打破了网络文学和传统现实文学评价机制上的楚汉河界,两类文学作品可以在同一机制内进行评价,网络文学作品有了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角逐奖项的可能,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入驻文学网站后,也要通过读者的打分和点击率接受评价。其次,文学评价也不再被少数文学精英所垄断,广大的普通读者也掌握了更多的文学评价话语权。读者可以通过新媒体自由地选择文学作品,自由地表达文学意见,越来越多的读者获得了更为自由开放的阅读体验。

四、结论

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素质的必备条件。在新媒体时代,文学的创作和传播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面临着众多挑战,但在其中了存在了推动文学发展的机遇。无论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者,还是普通的读者,都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学审美情趣,写好书、读好事,共同推动我国文学艺术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的诞生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