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语境下广告营销的思考
2018-03-27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新媒体的发展,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格局,另一方面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创造着新的生活景观。广告作为一种典型的传播行为,广告传播者、广告信息、广告媒体、广告受众等重要因素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新的媒介语境,广告如何实现强传播效果,促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必要对新媒体语境的广告营销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新媒体语境下的广告媒体概况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媒介理论家、思想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通过对当时现有媒介的全面比较,对其发展趋向做出了某些预言,勾勒出了一种电子媒介文化社会的图景,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地球村,媒介即人的延伸,将延伸至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即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社会的到来。已然,麦克卢汉的预言成为现实,当下我们处于一个新旧媒介共生的传播格局。因此,作为广告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呈多元化发展,广告主的选择性比较宽泛,传统媒体、PC端新媒体、移动端新媒体、户外新媒体等都是广告主进行广而告之的中介之一。
透过当下的媒介生态格局,不难发现,广告媒体数量之多,广告信息传播范围之广,广告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广告内容表现形式之多,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广告信息传播平台的便利化、大众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生产者、分享者和消费者的自媒体时代,意见的自由市场相对宽松,信息表达获得了相对的自由,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行为,在广告媒体多元化格局下,如虎添翼,传播效果较以往大有改观。
二、新媒体广告的优势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生态,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互联网+”加的是传统各个行业,互联网+广告,即新媒体广告形式,有别于传统广告。这一广告新形式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广告形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是新媒体广告在传统媒体广告形态下演进而来,两者共同生存,优势互补。只是,新媒体广告在新技术新语境下有着独特的优势,分析如下:
第一,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时间和渠道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消费者可以通过“两微一端一网”等多渠道随时随地浏览信息,获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极大的自由性;第二,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一个鲜明的优势,即由原来的线性单向传播到非线性双向传播,交互性强,有了反馈渠道,广告主或广告媒体能及时获知消费者的态度和反应,实时做出符合消费者心理诉求的广告战略的转变;第三,广告表现形式呈富媒体化,融图、文、声、像等多种传播符号形式,传送多感官的立体化广告信息,让消费者如身临其境般全方位感受产品或服务;第四,广告传播到达率高,新技术工具有助于广告主正确评估广告效果,制定精准的广告投放策略。新媒体时代,技术空前发展,尤其大数据后台统计、分析工具,随时能记录网民的网络行为,根据网民的注册信息、上网行为,为用户画像,推出网民的兴趣爱好及其相关行为习惯,为广告主的精准推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新媒体广告是新语境下广告形式的发展,它符合消费者媒介接触的习惯,在这个人人皆有媒介的时代,与传统媒体共同打造着多元的广告媒介市场,搭建起广告主与消费者信息沟通的桥梁。
三、新媒体广告存在的困境
新媒体社会,各行各业有了新的业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也存在很多弊端,新媒体广告也不例外。
(一)广告发布形式滥用
多元媒介格局下,广告媒介平台众多,媒介属性不同,其信息呈现方式也有所差异,新媒体的信息表现方式相对齐全,呈富媒体化,声音、图片、视频、图表、数据等多种形式集一体。形式多元,固能立体化呈现广告信息,但很多广告并没有考虑产品自身的特性,没有根据产品的属性选择相应的广告媒体和对应表现形式。在信息发布权扩大至普通民众,广告信息发布平台低门槛化下,广告主虽然接触媒介、发布信息便利化,但没有考虑产品属性,任意发布广告,导致受众产生逆反心理和信息选择困难症。
(二)未考虑用户的媒介接触习惯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受众的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行为效果,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碎片化阅读,移动状态下接收信息已成为常态,广告信息的发布要考虑用户接触媒介的习惯,要考虑受众哪个时段接触媒介的频次多,什么样的广告形式受众喜闻乐见,怎么才能俘获用户的注意力。这些都需统筹考虑,否则,广告信息会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受众难以接触到广告信息,广告效果不容乐观。
(三)广告信息权威性打折
新媒体尤其社交化媒体,微信微博等平台准入门槛低,广告信息发布者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为了实现广告效果无所不用其极。标题党、夸大产品功效甚至虚假宣传比比皆是,使新媒体广告市场出现不信任的广告认知态度。再加之,新媒体平台难以把关,导致虚假广告猖狂,没有形成良性的广告媒体运作市场。从而,使新媒体广告的可信度降低,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
(四)广告粗制滥造缺乏创新
一提到广告,受众会有刻板成见,广告是卖东西的,不是真的,尽管广告不完全是这样,受众有这样的怀疑心理,存在即合理。不难发现,这与广告的粗制滥造,使受众产生了逆反心理所致。新媒体社会,受众的文化素养大大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需求期许越来越高。广告应该创新,策划融艺术美、形式美、内容美于一体的广告,受众才会主动去接收,甚至充当广告的传播者。
四、新媒体广告营销的再思考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给传统广告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实现良性的广告市场发展,还有一段距离。如何利用新媒体打造广告自身潜在价值是未来广告发展的新目标。笔者觉得,安定、有序的广告营销市场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努力与完善。
(一)广告媒体整合
同一时期内,各种广告媒体根据自身的特有属性,如传播功能、覆盖域、传播率、公信力、资金、技术设施等,综合评估考虑,加以优化组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以特定的目标群体作为传播对象,制作并发布内容基本一致的广告信息,形成整合传播,实现广告媒体传播的矩阵式效应。尤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发展,利用传统媒体影响力广、公信力强的优势,广告的传播效果会更行之有效。
(二)内容为王
这里的内容有两层意指,一是产品的质量要高以及后续服务要有保障。消费者需要的是产品效用,其质量跟不上,即便广告宣传再强大,获得的只是眼前小利益,而损坏的是产品的形象。二是广告的内容要好,只有好的广告内容才能打动人心,使消费者产生行为效果。理性诉求广告策略和感性诉求广告策略相结合,尤其是多采用感性诉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产品植入要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去感染消费者。
(三)注意力制胜
在广告界,“内容为王,创意制胜”这句名言人尽皆知,内容指的广告产品,创意指的广告的信息内容,这两者笔者在上一论述中将其合二为一,可以都看作内容上的范畴。在新媒体语境下,信息更新速度快,呈爆炸裂变式传播,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虽获取信息自由,实现了信息的对称,但我们也面临着信息选择焦虑症,俨然用户注意力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如何吸引用户注意力,成了摆在信息传播者面前的当务之急。笔者觉得,一是广告信息的呈现要符合用户的碎片化阅读习惯,采用极简主义呈现原则,让信息简而有力,重点突出,便于阅读;二是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互动体验。新媒体语境下,要跟用户玩起来,用户的参与性、互动性是影响用户黏附性的重要因素,要重新定义用户对于消费场景与心理感受的需求。
(四)技术支撑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逐渐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这些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用户进行画像,了解消费者的兴趣和习惯,在制作广告信息时为这些用户量身定做,这样会使核心受众群体明确,推送的信息有效,实现精准的算法推送。
(五)媒介素养的提升
在广告界,一谈到媒介素养,不免想到广告主要提高媒介素养,要对消费者负责,不仅产品质量要高,广告信息也要货真价实。这仅仅是一方面,消费者也应提高媒介素养,辩证地看待广告传递的信息,毕竟它让我们了解产品。在接收广告信息时,要提高辨别力,明辨是非,对虚假广告不要有放任不管的心态,敢于揭露,勇于举报,这样我们所处的广告市场环境才会风清气正,良性运转。
(六)政府约束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以经济效益为主,如果只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去调节,难免出现市场无序、混乱的局面,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进行管控,并形成长效机制。政府要对广告市场进行规范、约束和引导,加快广告诚信评价、约束体系的构建,对违法的广告主、媒介经营者进行惩罚,为广告市场的良性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技术的创新催生了新媒体的出现,未来还会有新的新媒介出现,不管媒介新到什么程度,只是载体的变化,形式的改变,内容为王的理念永远不会过时。广告媒体市场的有序和谐运行也需要广告主、媒介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共同去维护和打造。借用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比较流行的一个观点结尾,广告营销也许能找到新的思路,“新媒体时代,重要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内容,还需考虑用户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