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应对策略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政务舆情

政务微博,即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开设的主要用于倾听人民心声、诉求,排解与政府管理有关的实际问题,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公布相关数据和事件,从而进行网上知晓、网下解决问题的相关微博。①截至2016年末,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64522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25098个,比前一年增长9%;公务人员微博39424个,比前一年增长5%。《201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8839个。因此,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务微博正在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建立互动沟通机制,探索互动策略,实现良好的舆论生态。

一、落实“新闻执政”功能,努力强化新闻素养

“新闻执政”一词来源于白宫发言人,不同于传统政治传播的宣传规律,新闻执政能力的核心是利用新闻媒体执行党和政府的日常议程,管理公共危机,做好宣传工作,增强执政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在媒体泛滥、蓬勃发展的时代,新闻媒体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处理好新闻媒体的关系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微博、政府微博和政府官员无疑是新闻治理的职能,是新闻治理的具体实施,政府部门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公共理念的执行者。政府官员的参与直接影响到公众参与的作用。因此,政府微博应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微博,把公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自己置于那些寻求公民的最大利益服务的作用,做出积极的应对问题和困难公开所面临的。

二、重视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应积极采取措施

目前,媒体和公众正处于高度敏感的突发公共事件时期。突发公共事件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政府微博应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通过媒体和记者招待会,政府应向媒体和公众转达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态度,成立紧急领导小组,迅速查明事件的原因,并制定解决危机的办法。拖延、欺骗和其他手段,试图减少紧急情况的蔓延。否则,这只会适得其反,反而会加深对媒体和公众的不信任。长期从事政府新闻传播的学者叶皓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突发事件发生时封堵媒体和网络都是错误的:突发事件对政府的管理应对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阻断媒体和网络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是错误的。在这一点上,重要的是宣传部门也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记者招待会,向记者和公众及时提供信息,并主动引导舆论。②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发布,客观和全面的方式。简短的信息应向社会公布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其次是初步核实,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并随后发布工作应根据事件的信息处理完成。

三、通过政务微博实现信息公开,保障公民参与权利实施

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困难的最重要原因是政府公共决策的不透明性,在日常生活中,群众通过大众传媒表达自己的意见,讨论国家的政治事务和各种社会事务,就社会现象发表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属于政治领域,是公民参与的最重要的力量。在公共事件中,公众可以通过适当的政治机制,就公共决策的实施过程中的公共决策、反馈或合理化建议发表意见,协助决策者准确、正确地执行公共决策;在建立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实施机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公众舆论的实现,公众必须首先尊重公众的知情权,让公众了解相关的公共决策,并实施公共信息披露制度,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披露、电视和研讨会。

四、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督

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政务微博的应对将更为频繁。如何能够更好地通过政务微博化解社会矛盾,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所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是指为突发事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管理、分级责任和面向领域的应急管理体系。它是一套集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和预警于一体的应急管理系统,应急处置与救援相当于一个应急系统和工作机制。包括信息披露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处理协调机制、事后处理机制等。政府应该建立一个专业团队,包括政府的公共关系部门,宣传部门,和网络技术人员,在新闻与传播领域聘请专家媒体工作者,并定期召开网络舆情会议。聚焦热点舆情事件对互联网的分析和收集,分类和总结不同的网络舆情信息,总结反映的态度、方法、经验和教训等地方政府处理,并从这一领域中提炼出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提出预警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是一种长效机制。

注释

①崔学敬:《我国政务微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1期,第51页.

②叶皓:《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如何提高“新闻执政能力”?》,《人民日报》,2010年8月12日.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政务舆情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舆情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