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的市场化对策
——以《战狼2》和《敦刻尔克》的对比分析为例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敦刻尔克战狼2战狼

电影是一种广受世界人民喜爱的大众艺术形式,也是宣传、推广民族文化,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重要手段。爱国主义电影更是受到各国政府、影视公司和广大观影人群的关注。如何通过制作和宣传推广爱国主义电影,在影视市场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影视制片公司需要思考、实践的大课题。

一、我国爱国主义电影简析

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是表达国家意志、国家精神与民族意识形态的良好艺术载体,其承担着弘扬民族精神,宣传国家形象,树立民族自信心等重要的职责。

我国爱国主义电影从起初的以“红色”革命为主题的军旅题材电影,到20世纪60年代风靡华人地区的功夫题材影片,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下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影片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两个特征:

(一)电影内容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1.复仇民族主义叙事方式:复仇民族主义叙事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并以我国功夫动作片为代表,以‘曾经屈辱’到‘拒绝歧视’再到‘靠力量打败对手’最终“体现民族强大与优越性”的逻辑顺序进行。

(1)“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高度统一的表达:一是个人英雄必须在集体和国家的帮助下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二是特定情况下,在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面前,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是可以被牺牲的,并且是光荣的。因此中国爱国主义电影中,刻画英雄人物的最终目的是刻画英雄所服务的集体、国家,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人性化表达的片面性:现今我国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更注重人物个性色彩的表达,但不乏“用力过猛”或者“刻意为之”的现象,甚至对于人性“脸谱化”的理解,有失全面。

2.影片市场化程度不高,观众的认可度不一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主旋律爱国主义影片正谋求“主流精神文化”与“大众文化”并容的表达方式,力图使主流价值观与市场得以和谐交融,但其市场化运作仍存在短板,对于家国情怀的表达仍有照搬套路、缺乏新意、思路僵化等弊端,造成观众认可度不一致,无法拓宽国际市场。

二、《战狼2》影片中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

《战狼2》取材于中国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讲述的是原“战狼”特种部队成员“冷锋”于非洲临危受命成功救出处于危难之中的中国侨民的故事。《战狼2》一经上映,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及两极分化的评价,在国内外市场呈现冷热不均现象。争论的主要方面在于其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

(一)“复仇民族主义叙事”方式

《战狼2》采用了传统“复仇”的叙事方式,首先设置情节“洋人对中国人的轻蔑”以勾起受众的“屈辱感”与愤怒情绪,接着讲述主人公如何奋起击杀洋人反派,最后一舒观影人心中的恶气,表达爱国情怀。

另外运用对比手法强化民族情绪。在撤侨行动中,运用中美两国军舰“一进一出”的镜头画面,运用主角冷锋对美国女医生的直言,多次“一正一反”地突出中国的优越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吴京导演敏锐地抓住了时代背景下受众的心理状态,通过“复仇情节”的设立以及“正反对比”的“火苗”,引燃了观众的爱国主义情绪,成功彰显了民族强大与民族优越性。

(二)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高度统一的符号化表达

1.《战狼2》中个人英雄与国家集体的关系

在中国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中,刻画英雄人物的最终目的是刻画英雄所服务的群体、国家,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电影塑造的主角冷锋就是一名至始至终以牺牲个人的安全利益解救人质的英雄。但如果没有国家军事力量支持以及中国形象的威慑力,冷锋的行动注定会失败,而其“个人英雄”的壮举也就无法实现了。

影片中面对反政府武装坦克部队的围剿,压在瓦砾堆下的冷锋显得势单力薄,关键时刻是中国军舰一声怒吼发射出致胜的导弹;战斗结束,冷锋高举五星红旗在“中国形象”的庇护下,率众多华侨同胞得以安然通过交战区;影片末尾出现的中国护照更是道出“国家”对“个人”的承诺,唤起观众对于国家的信任感、归属感。

2.“符号化表达”

通过添加大量中国元素的符号来强调国家对于这场撤侨行动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国大使连续两次面对反政府军高呼“我们是中国人,中国和非洲是朋友”、街道旁插满中国国旗的车辆、冷锋三次表明身份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狼支队”、冷锋高举着中国国旗通过交战区、影片最后出现的中国护照、中国舰队等等。

(三)“人性化”的片面表达

随着西方影视文化的流入,中国爱国主义影片也逐渐着眼于人性化的表达,即描绘人物的个人情感诉求、个人性格色彩等等,以体现人物生活化、普世化的一面,让观众更能产生共鸣。《战狼2》影片也在体现人性的多面性做出了探索,但缺乏人物真实状态下的情感描述,片面性的表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一是为了突显英雄人物的“铁汉柔情”,铺设爱情线索;但影片中对于两人情感的表达只有短短几处蒙太奇式的片段闪回,相较于通篇的爱国主义元素,几乎没有存在感,缺乏观众共情基础,显得生硬。例如影片尾段当观众的爱国情绪达到顶点,镜头却闪回龙小云与冷锋的“快乐时光”,突兀地将“国仇”转成没有共情基础的“家恨”,直接打乱了影片的情绪曲线。

二是为了反衬英雄人物的高大,“丑恶”小人物的形象表达。厂长林志雄就担当了这样一个小丑的角色,“在枪林弹雨中忙着捡钱”、“冷锋感染病毒后落井下石以保全自身”、“直升机救援时喊出‘第一批管理层先走’”等的情节设计将其自私的人格劣根性暴露无遗。但刻意塑造人物踏入“脸谱化”的误区。

三、《敦刻尔克》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

《敦刻尔克》由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改编而来。导演诺兰通过“海”、“陆”、“空”三线叙事的方式重现了英法联军撤退时的真实战场景象。该影片一经上映就引发世界影迷的热烈反响,并一举斩获多项奥斯卡奖项。

(一)兼具国际合作精神的表达,复仇元素的弱化

《敦刻尔克》并未尝试通过复仇元素的引入,即对敌军的细节化或丑化描写来引导观众的爱国主义情绪。从历史上来看,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德国纳粹对于英法两军一次残忍的“围剿”,造成英法联军的重大伤亡,德军是十恶不赦的敌人。但在全片中,德军士兵一直处于“隐形”状态,“德军”被“敌军”取而代之,最大限度地模糊了战争中对敌对阵营的刻画,也同时淡化了战争影片中“民族”,“国家”对立的情绪暗示,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战争本身。

同时,在烘托英伦主旋律的大背景下,影片虽然没有对法国军民抗敌的大场面进行描绘,但透过被法军筑起的防线所救并逃往海滩的英国小兵汤米的视角,排着长队准备逃亡的英军与对抗敌军的法国士兵形成对比,间接交代了战役中两国军队的角色。影片中无论是法国小兵困境中对英国战友的种种善举,还是最终英国军官的毅然留下选择等待法国盟军并肩作战,英国导演诺兰表现了法国对这场战役的贡献,表达了对法国军队的感激,是国际合作精神的体现。

(二)个人与集体对立统一中的艺术化表达

1.敦刻尔克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与《战狼2》相似,《敦刻尔克》也旨在突出“集体”的重要地位。

《敦刻尔克》是一个求生的故事。陆军士兵汤米先后进行过多次个人“逃脱计划”,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众多情节的刻画都在表达一种对剥离集体的个人“英雄”行为的否定,反衬出敦刻尔克撤退的成功是英法联军的协同,是军队海陆空的配合、是军与民相互支持的结果,体现了鲜明的集体主义精神。

2.艺术化表达国家情感

《敦刻尔克》强调国家、集体对于战役的重要性,但表达方式更为“柔性”与“温情”。不同于《战狼2》中中国护照与“一个强大的祖国在你身后”直接旁白的表达方式,诺兰将“国”的形象拆解成每一个鲜活的、饱含温情的个体——“父亲”,“母亲”,“子女”,让每一位英国士兵体会到“回家”的“温暖”,一种真正的归属感。

电影的宣传海报中有这么一句标语“当40万人无法归家,家为他们而来”。影片中将军博尔顿看着成千上万徐徐驶来的渔船,眼含热泪,说出“家”;主角道森先生宽厚沉稳、温暖慈爱的形象给人以“父亲”般真实的亲和力;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爷抚摸着撤离回国士兵们的脸庞,迎接久未归家的游子一般,喃喃道“回来就好”。潜移默化中,家国情怀流淌进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三)特定场景中人性的真实刻画

影片中,诺兰对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做了非常细腻的心理刻画,深刻体现了特定场景中人性的挣扎与矛盾,其中的情感变化极为真实,让人动容。

陆军小兵汤米在逃亡中,躲入了一艘沦为敌军练习射击的搁浅船,为了让船尽快趁涨潮浮起来,必须要让人下船以减轻重量,唯一的法国人成为了下船的首选对象,英国队伍中有人说出“生存与公平无关”,人的自私令人寒心;可伴随着幽暗船舱中不断升高的水位,以及不知何时会从何处射进来的子弹,这种极致的死亡逼迫感又让人感到一丝无奈与痛苦,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选择生存还是选择道义?孰是孰非?引人深思。

道森父子及乔治冒险救起了一名落水的英国士兵,他患了“炮弹恐惧症”,是位英雄也是位“胆怯者”。在驶往战场还是回国的争执中,士兵无意中把乔治推落甲板撞到头部致死。儿子彼得对英国士兵从开始的愤怒责难到最后克制地隐瞒真相,父子俩对士兵的理解和悲悯通过寥寥数语对白、眼神交流,表现得丝丝入扣。

人性阴暗与光明的一面,在战争的衬托之下更为直白与深刻。

四、我国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市场化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日趋强大,作为文化输出产品的主旋律电影,应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科学定位,确定电影的内容,通过不断提高制作水平,提高电影质量,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扩大电影的影响力,来推进我国爱国主义电影市场化进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准确把握电影市场,科学定位电影主题

爱国主义影片的特点在于展示国家形象,弘扬民族文化,而在21世纪的国际电影市场中,弘扬人文关怀、表达国际友谊的理念的主旋律影片永远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这正是新时代下我国主旋律电影所需要的科学定位——正确的爱国主义世界观。

美国资深影评人乔.莱登提到:西方观众看待《战狼2》可谓是“喜怒参半”,影片中弥漫着高喊式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多次强调中国军队比美国海军更能变通、更可靠。《战狼2》确实引起一部分西方国家观众的不适与反感,因此在欧美票房的萧条也是必然。

《战狼2》在电影爱国主义主题的定位上是存在失误的。吴京在一次访谈说道:“等中国护照牛了,曾经看不起我们的那些西方国家的人,对不起,后面等着,没你份儿,中国人优先,我收获最大的是这种民族自豪感。”从吴京的对话、战狼中的复仇元素以及中国观众的热烈反响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新一代的导演乃至年轻观众,虽未真正经历过中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但在不同程度上都对西方国家存在着一定的消极或者敌对印象,影片中将中国形象与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正反对比让众多观众大呼“过瘾”、“解气”,这个现象引人深思。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已不能和百年前相提并论,中国人虽早已过了“急需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时期,但仍处在“挥拳自证”的心理状态中。事实上对于世界而言,中国已然承担着传递“团结”、“友善”、“合作”的新时代重任。对此,承担文化输出义务的爱国主义电影如要有所突破,拓展国际市场,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应找准定位,使影片本身与中国国际形象正确结合,摒弃“复仇元素”的运用,停止消费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世界观,以更为包容的姿态表达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善意与欣赏。

(二)强化影片创作水平,提高电影质量

加强影片的创作水平,提高影片的艺术性,创作出符合人们情感审美的高质量电影才能真正的掌握市场话语权。

“艺术源自于生活”,电影作为一门优秀的艺术载体,就需要尊重生活的本质。对于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艺术再加工的过程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再创作再提炼无可厚非,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合乎逻辑。导演和编剧应准确捕捉现实情况下人物的心理变化,真实再现特定事件中复杂的人物个性,从而引发观众的同理心,产生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电影创作中鼓励将抽象化的概念以细腻的方式“形象化”表达。过于直白的表达爱国主义元素在电影中往往是不讨喜的,观众更倾向于能自然感受到的情感。相较于《战狼2》中爱国主义元素符号化的生硬添加,诺兰导演提供了一个思路值得中国主旋律影片借鉴,即将国家概念普世化、形象化,成为每一位观众都能用心感受的“家”。此外,应鼓励创新叙事方法、故事结构。在《敦刻尔克》中,导演诺兰以其独特的“非线性/超时空叙事”打造了一部史无前例的“悬念主旋律电影”,给予观众独特的感官体验。这种打破常规的手法也为中国的主旋律影片提供一种新思路,新视野。

(三)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扩大市场效应

爱国主义电影市场化的成功,是建立在对其大范围、多渠道推广基础之上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战狼2》的推广渠道是多样化的,包括自媒体(社交网络平台图文介绍)、电影院、综艺节目等。为了吸引受众,该片在演员的选择上也照顾到了各个年龄层面的观众喜好,“小鲜肉张翰”、“达康书记”都为影片吸引了大批粉丝。国内市场来看,《战狼2》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影片的宣传海报标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却被英国媒体ВВC解读为“任何冒犯了中国的人,都必将被遭受追杀”,这在英国网络论坛上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强烈反感,对该影片的国际形象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我国爱国主义影片的宣传标语选择应慎重,尤其是对于古文的引用,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解读以防国外媒体的曲解,从而影响影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

此外,在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影评界承担着电影再宣传、再推广的作用。部分观众会根据影评的内容选择是否观看影片,所以,影评的理性、科学性在电影市场化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影评直接影响到大众对于影片表达主旨的认知乃至整个社会舆论的趋向,而社会舆论的趋使又会进一步影响影片导演、编剧在创作过程中的价值取向。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网络上逐渐涌现出一批“愤青”(极端民族主义者)。“极端民族主义者否定国家与民族共同发展的可能,无视国际合作共同繁荣的历史趋势和现实努力。”[1]。《战狼2》上映后,网络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找到了发泄的窗口,借由影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诸多影评社区表达其“盲目自大”“民族中心”等愤青言论。这对青少年认知新时代下的爱国主义造成了很强的误导性,对中国影视界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应加强网络影评社区的监管,尤其是权威性的网站,应设立一定的标准,对发帖人与评论者进行“资历认证”,以确保其在影视、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也可以效仿欧美,设立内地的“影评人协会”,对影视评论进行全方位、理性化的筛选,并通过主流媒体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传递给大众。

五、结语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题材影片作为表现国家形象,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其市场化的提升是需要文化观念、艺术表达以及推广反馈等层面的相互磨合与共同进步来实现的。优化爱国主义题材电影,使其走向成功市场化的过程本身就寄托了人民对国家与民族美好未来的希冀,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现实化表达,相信未来中国的荧屏形象能让世界的观众为之鼓掌喝彩。

参考文献:

[1]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33-40.

猜你喜欢

敦刻尔克战狼2战狼
“敦刻尔克大撤退”六十年
“大章鱼”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骇图
《战狼2》全球票房登顶
《战狼2》发布会 主创历数吴京槽点
战狼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战狼2》暑期档上映
《敦刻尔克》不止是战争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