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介融合下的受众参与大众传播创新策略分析

2018-03-27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信息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信息传播新技术推广的不断扩大,信息传播突破了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以及各类新闻信息可以迅速传播的各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特别是,互联网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比传统媒体拥有更多的获取和发送信息的自由。它已经成为影响公众舆论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社会转型加速了社会利益分化,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团,客观上导致了舆论主体的多元化和舆论成因的复杂性。面对信息多元化的趋势,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引导显得更加现实和迫切。

一、融媒体环境的新闻传播特性

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也不断发展和传播,因此就渐渐出现了“媒介融合”、“媒体”和“新媒体”。因此,在这种形势之下,“媒介融合”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第一个概念是在美国教授斋浦尔作品《自由的科技》中所阐述的,各种媒体表现除了显著的多功能整合特性。

这是因为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餐文化成为工作和生活的快节奏,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渐渐满足不了当时人们的实际需求,需要新闻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阅读,因此,“段平快”的阅读习惯也渐渐衍生了。

(一)碎片化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的发布并不是简单地进行时间、地点的报道,而是针对某一重点及焦点进行报道,报道的形式也渐渐多样化,加入了很多的视频、动画、НТMLS同样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这就使得新闻并不是僵化的,长篇幅的,而是更加生动有趣。

(二)平民化

其实“传播者即受众”,而新闻发布和传播渐渐也不再被束之高阁,媒体渐渐趋于平民化。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发展、网络的普及与移动设施的提供,使得时空已经不是信息发布的限制性因素。媒体用户的不断增加,使得全民化的传播具备优质的物质基础,并且使得媒体传播的自由得到极大的扩充,使得所有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发布者。

(三)及时化

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使得所有的都变成了可能。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和普及,所有人都能够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设施随时将信息发布出去,这就使得新闻的传播具备非常显著的及时性。

二、基于媒介融合下的受众参与大众传播创新策略

(一)传播层面

(1)传播形式要标准化、规范化

如今,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大众传播也渐渐呈现出显著的国际特征,而我国大众传媒一定要真正实现国际化、专业化、专家化、团队化、模块化、流程化,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和世界接轨。

(2)内容彰显差异化魅力

现今,大众传播具备严重的同质化特点,而这就会极大地限制大众传播的发展,因此在大众传播发展的过程,一定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震撼心灵的崇高优美,如此,才能够真正促进大众传播的建设及发展。

(二)社会层面

(1)刚性的业界标准、政策制定和法制建设为保障

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如今,社会经济水平一定达到一定水平,并且人们的整体素养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行业准入、职业准绳等越来越严格,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行业的发展,这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必然性的条件。大众传播关乎着国计民生。因此,应该基于“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党与政府自上而下、人民大众自下而上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进而形成合理并且高效的评价体系。

(2)柔性的道德文化维护

现今,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就是现今中国大众传播建设及发展的基础。站在哲学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历史的风雨与现实的考验,就是一种颠扑不灭的文化真性。从孔子、老子、司马迁等高山仰止的文化及理念中,我们能够获得精神哺育,不断弘扬忠、孝、礼、义、信等的时代精神,由个体至整体,使得民族情操得到提升,使得大众传播纳入更加广阔的优秀道德文化集成系统。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并不能像传统大众传播那样,仅仅依靠文字的形式,而是应该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借助丰富的新媒体形式,不断丰富大众传播的内容及形式,并且将大众传播的及时性、平民化等特点充分利用,不断推动大众传播内容的差异化进程,制定切实有效的相关制度,为大众传播的发展保驾护航,利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不断丰富大众传播的内涵,进而促进大众传播的建设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艾,熊皇.大众传媒与农村社会发展的历史互动与现实路径[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5(02):159-165.

[2]叶玉嫦.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以《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创新为例[J].新闻前哨,2018(02):27-29.

[3]侯君,王岩.五台山前大众传播时代品牌传播形态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03):50.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信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订阅信息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