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电影《文朝荣》的传播学解读

2018-03-27宋朝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海雀毕节

宋朝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主旋律电影《文朝荣》全国公映后,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被人们纷纷热议,尤其是电影的主人公文朝荣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改变家乡海雀村的生活面貌,这种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令无数观众热泪盈眶。据悉,此片取材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的村支书文朝荣的真实故事。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毕节试验区”,村支书文朝荣的真实故事就是发生在此背景下。2018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3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动毕节试验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1]电影《文朝荣》的公映,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对脱贫攻坚这一国家重大政策的回应和反馈。电影的成功,是主旋律电影制作、传播的有益探索。

一、传播主体:本土经验与市场化运作

“在电影传播中,传播者主要包括导演、剧本、演员等三个源流。传播者是电影制作的核心要素,决定了电影格局的基本走向和情感基调。”[2]

《文朝荣》的制作团队主要由导演张仲伟、编剧刘群峰等、演员王洛勇等构成。导演张仲伟是国家一级导演,有着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创作出《关东金王》《乔二中彩》等优秀作品,他保证了电影《文朝荣》的制作水准,改变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由于地方政府拍摄资金不足导致的主创人员过于业余的状况。

编剧刘群峰是毕节本土作家,创作有《品读毕节》等优秀文学作品,对毕节这块热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著名作家蒋巍这样写道:“读刘群峰,故乡就是他永恒的主题。即使写艰难困苦,字里行间也流动着乡恋和诗意”。[3]这种情感融汇在电影中,避免了主旋律电影被肤浅化、戏说化的缺陷。刘群峰还担任过毕节日报社社长、毕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他对文朝荣的故事了然于胸,而且在文朝荣同志逝世之前,与其有过多次的接触,可以说是同志加朋友的友谊。刘群峰作为电影的第一编剧,使电影的艺术性保持在较高水准,还保证了电影的人物、主题、故事、细节的可靠性。

在电影《文朝荣》中,演员精准到位的演出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朝荣的扮演者王洛勇是电影的绝对核心,他的表演决定了整部电影的成败。王洛勇是中国最优秀的实力派演员之一,在美国百老汇《西贡小姐》担任主演,因其表演的精湛,获美国福克斯演员奖最佳男演员奖,被誉为“百老汇的百年奇迹”,尤其最近扮演电视剧《虎啸龙吟》中诸葛亮一角深得观众赞许,有较高的曝光度和知名度,从电影的商业性来说,有较高的号召力。由王洛勇来扮演文朝荣,在主旋律电影中加入明星的影响力,观众更容易接受,好感度增加,围观效应更加突显,主流价值观的传播途径更加通畅,传播效果更好。另外,王洛勇还在电影《焦裕禄》《林海雪原》《冰山上的来客》中担任过主演,出演正面人物形象,并获得较高的评价,正面效应的积累,使得他在扮演文朝荣一角时,游刃有余,拿捏得当。他所扮演的文朝荣血肉丰满,增强了电影的亲和性,拉近了正面人物形象和观众的距离。

二、传播特色:主旋律的艺术呈现

电影《文朝荣》打破了主旋律电影以往生硬说教的叙事模式。一般来说,塑造英雄人物、典型、模范的时候,常常容易犯假大空的错误,过于概念化的东西往往束缚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政治题材的电影拍摄难度最大。

文朝荣老支书的故事,早已广为人知,某种程度上说来,文朝荣这三个字已经成为政治符号,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文朝荣精神的实质即是坚定信念为人民,对党忠诚,牢记宗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大公无私,淡泊名利。”[4]

这是一部有高度的电影。如果艺术仅仅来源于生活,或与生活处于同样的高度,表现的仅仅是生活的琐碎、平庸、甚至是虚无,那么这样的艺术,它的社会效应是要打个问号的。观众在欣赏艺术的时候,得到艺术的震撼,得到灵魂的洗礼,得到思想境界的提升,这样的艺术作品,才会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电影史上那些优秀的作品,比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勇敢的心》,包括时下正在热映的《我不是药神》,无一不是用思想认识的高度来获得的观众认可的。电影《文朝荣》讲述的是文朝荣带领乡亲们与贫穷作斗争,把赫章县海雀村从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变成富裕、美丽、和谐的小康村的故事。文朝荣是现代版的愚公。他始终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坚实地走着,一点一点地带着乡亲们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这种不放弃、不放手、水滴石穿的精神体现了文朝荣精神的高大,这是我们普通人敬仰他的缘故。

文朝荣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和贫穷作斗争,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来植树造林,把荒芜的小山村变成万亩林海,时间的长度体现出这件事情本身的伟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文朝荣故事最有价值的地方。这部电影传达到观众那里的价值观应该是这样的:人的一生,偶尔做点好事,这并不困难,但一辈子都做好事,或者一辈子都只在做一件好事,这才是英雄,而文朝荣正是这样做的。

三、传播受众:群众路线的成功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会基于自身的需求、兴趣等对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接触、理解、记忆,满足自身的需要。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如何能让受众主动观影,主要在于它是否符合受众的使用动机和能否满足受众的需求。[5]

《文朝荣》是一部有温度的电影。在电影中,文朝荣总是说“我家海雀”,他就像一个大家长,全心全意为家人解决各种问题。重视亲情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植根在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所以观众接受起来就水到渠成。它用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感情、真实的事件来打动人心。一切美妙的虚构都不如朴素的真实来得震撼人心。一部电影,既要得到老干部的认可,又要得到老百姓的喜欢,也就是说,电影的社会效益和艺术效益都要兼顾到,这对电影的导演、编剧、演员都是一种挑战。但是,电影《文朝荣》用真实打动了观众,用真实达到了这两者的平衡。

电影中,一个一个有温度的细节,真实可信,令人感动。比如,贫穷的乡亲们太饿了,有人在种树的时候甚至饿昏厥过去,文朝荣用女儿坐月子的鸡蛋改善乡亲们的生活。文朝荣的妻子为此很生气,但又始终默默地支持他。文朝荣的妻子无疑是深爱着他的,爱他的意志坚定,爱他的积极乐观,爱他为这个家庭所做的一切,当然也爱这个男人对她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小山村里,只有女人为男人们洗脚,从来没有男人为女人洗脚,但文朝荣做到了,为了感激妻子对自己多年的支持和深深的爱,文朝荣弯下腰来,亲自为妻子洗脚。这样的情节弥漫着浓浓的爱意,浓浓的生活的温度,真实可信,符合生活的逻辑,很接地气,也因此贴近观众,贴近生活。

电影《文朝荣》不再讲述一个英雄的故事,而是聚焦海雀村村民。在电影中有记者的形象,有干部的形象,但电影始终走的是群众路线,没有走向个人英雄主义,不强调个人非凡的能力改变人们的命运,而是塑造了集体群像,强调集体主义,所以海雀村的故事感动了观众。

猜你喜欢

海雀毕节
因纽特人靠臭海雀度过严冬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有了党的好政策,还需自己更争气——海雀脱贫实践的经验启示
毕节留守儿童的新家
大西洋海雀
寻味贵州——毕节
大西洋海雀,你真倔
海雀村:从“苦甲天下”到粮丰民富
游洞——毕节织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