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画创作中情绪、线条与意境的秩序思考

2018-03-27杨幼梅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系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题款竹子画作

杨幼梅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系

“倾情创作”这是常见的形容某一件感人中国画巨作的词汇。由此可见,在中国艺术创作中,情绪是中国画艺术创作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作为国画最为有特点的绘画造型语言------线条则是表达情绪和营造意境最主要的手段。在很多山水画中,山石是大块面的水墨晕染,而草木云水等却是轻灵细长的线条,仿佛从画中有风迎面而来,传达出画者独特的情绪与意境。创作者的情绪会影响线条,最终也会使得画作意境发生重大改变。同时,具有抽象美的书法提款更是画面点面之后线的补充与盈实,更有画作题款加深了情绪渲染,让观者更加能够身临其境。

一、中国画创作中情绪、线条和意境的秩序关系

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与结果都是一个艺术家真实情绪的起伏、徘徊和徜徉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前行推手是书写表达的线条。最终,通过这些错综复杂的线条形成了一副完美的作品,营造出一种意境。正因为如此,行家里手会通过线条来推断出画家作画时的情绪。本文笔者沿着年代走向来列举一些大家来探索中国画创作中情绪在先、线条其中,意境其后的思考。

(一)吴道子

唐代画圣吴道子以人物画驰名。吴道子一生追求创新,讲究线条,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成就了他画圣的地位。正因为对于线条拥有敏感的洞察力,才会使得他的作品当中人物栩栩如生。他对线条的阴阳面、凹凸面都有充分的考察,他利用线条的各种规律来体现不同人物的衣着,正因为这样在他的庞大的《八十七神仙卷》中每个人物都不同,衣着也有很大的区别,整体上的意境给人既真实又缥缈的感觉,这符合作品名字中的“神仙”二字,神与仙都是道教中的俯瞰凡俗的生灵,不食人间烟火,却能看透凡尘,所以虚虚实实。他的对线条的那种忠诚那种执着,使得他在作画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将自己情绪宣泄出来,最终成就了一个个经典,比如《天王送子图》《宝积宾伽罗佛像》等等作品。

(二)王维

我们熟知的山水画鼻祖王维也是一位用情绪带动线条,用线条制造意境的伟大画家。在他的笔下,山水风景一笔一划都充满了空灵与情绪的意境。苏轼评价他的画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细思之下不难发现这是非常高的评价,因为诗讲究的是一种意境,而水墨画也是如此,二者有相同之处。只是自古以来能同时精于诗画者寥寥数人。这主要源于王维对佛家禅理的研究,可以说佛家禅理意境融入了他的骨子里,他的举止行为、情绪感受等都融入了禅理,自然而然他笔下的线条都来自于空灵的心,作品遵从景色现实的同时却能有一种空灵之感。这再一次佐证了笔者的情绪在先、线条在后,意境则是观赏者和作者心灵沟通而形成的不可说的一种感觉。

(三)梁楷

狂草出现之后,中国画的意境和狂草有着莫大的关联,在许多经典的写意作品中几乎都融入了狂草写情的那种精髓,所以很多水墨画作线条粗细有致、狂妄不羁。粗则笔锋雄健,挥洒间酣畅淋漓;细则尽显匠心,点滴成就人的生动面容。这一点在梁楷的作品《泼墨仙人图》中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该画作人物的衣衫都是用大块笔墨来形成,具体手法自然是泼洒的方式,而面部的表情则是处理得细致,尽显人物的诙谐、醉态。试想在完成这个作品的过程中,梁楷必然要拥有对应的狂放不羁,嬉笑怒骂都成文章的能力,才能真正地做到收放有度,才能有胸有成竹的大面积泼墨和随意而为的五官布局。

(四)唐寅

在明朝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的代表作《庐山观瀑图》中,作者的情绪在倾斜密集的线条中被赋予了灵魂,观者仿佛能置身于庐山之中与作者同游,那山林空旷之间与无声的瀑布缄默地表达出艺术家那种恃才傲物、郁郁不得志的内心世界。唐寅一生仕途失意,生活坎坷,但是为人风趣,性格放浪不羁,移情以物,以画言志,由此,作品往往更加存在一定程度的写意宣泄。从他的存世作品中,大量的人物、花鸟、山水等等无不含有他独特的人生思考和与众不同的情绪意境。

(五)八大山人

明末清初大家、四僧之一的-----八大山人,出身皇室之后,系为明朝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八大性格高冷,在他的作品中的角色比如那些鱼、鹰、鸭等等都是白眼向天,对世俗一副不忿的模样。而且他的作品线条老辣,粗犷中带有对家国的怀念。正因为怀念所以他的笔法比较独特,线条比较另类,又一副作品人们称之为龟形画押,后来才有人发现那是崇祯皇帝自杀的日子,即三月十九日。郑板桥对八大山人的评价是: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比如泪点多。将家族、家国这种情绪放入了线条中,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孤寂另类、让世人费解的作品,唯独了解他身世的人才能知道那画作中隐藏的语言。可见,八大的艺术创作亦是情绪在先、线条其中、意境其后的典型案例。

(六)黄慎

黄慎是晚清大写意名家,其笔下的钟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颠覆传统审美标准而跨越时代尤其栩栩如生。而认真研读黄慎生平阅历,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反叛性格已融入到了作品当中。黄慎性格刚正不阿,思想上对抗主流文化,对当时晚清推崇的主流文化思想诸多不满,对当时的国家政局也拥有很多看法,可以说当时画坛乃至于政坛魑魅魍魉横行,他的笔下的钟馗每一笔每一划,每一笔线条都如此刚劲虬结、顿挫硬朗,都充满了正气。观者观其画无处不感觉到情绪在无数线条下涌动,那股力量似乎透纸而出,要将一些邪气镇压,犹如寂静夜空中的一声呐喊,刺破苍穹。

(七)郑板桥

郑板桥是我们熟知的一位画家,其代表作便是那竹子。郑板桥为人耿直,淡泊名利,也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少小家庭没落,为了维持生计而卖画为生,就算如此也得不到些许报酬难以让家人饱腹。此时的郑板桥体会到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真谛,后来在好友帮助下才脱离了这种难以为继的生活局面。故此他喜欢竹子、养竹子、观察竹子也画竹子,他笔下的竹子各个都是君子,不再是腹中空。郑板桥的竹,线条成为竹子的钢骨,线条体现人格精神的表达。竹子是他,他也是竹子,故此才能下笔如有神。每一线条都融合了他对竹子那种丰富的感情,使得他的竹子坚挺冷峻,也正因此他才能成为“扬州八怪”之一。

另外,更有很多名家本身对某些动物情有独钟,笔下的形象也变因为独特的喜好而拥有了灵性和脾气。比如黄胄笔下的驴子,齐白石笔下的虾,徐悲鸿笔下的马,三位大家各有所爱,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儿,水中嬉戏无忧无虑的虾儿,四蹄腾空昂首嘶鸣的马,谁敢说构成这些形象的线条不含有作者独到的情绪?正因此笔者认为情绪在先,线条在后,而意境则是整个作品完成后体现出来的一种不可说的感觉。正因为不可说,所以用“人画合一”四个字来形容。

二、书情画意造境

书画并称由来已久,但是在宋朝之前,画就是画,并没有书法存在其中。后来出现题款,题款中包含了作者当时心情、事由等等,给了我们一个深入了解作品意境的渠道。因此在中国画艺术创作中,书法含情、画作写意,自然形成一种独特的情绪和线条的审美关系。而深度研究又可发现画作中线条和情绪本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毕竟书画同人,作品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创作者的情绪与情感的表达,作品的意境也有二者的密切关系更加浓烈凸显。

放眼水墨画,大部分都有书法属于书画。很多时候,作品的情绪就体现在了具体的题款当中,当时作画的原因心情优劣等等都有对应的说明。比如张旭的狂草,就是因为其喜欢喝酒,喝酒之后变灵感泉涌,出笔如风,号称“张癫”。以狂草题款的作品,相对应都可以发现其属于大写意,不拘笔法,浓墨重彩。而有的水墨画却是其他字体,比如隶书等等,这些相对拘谨的字体以及内容圈定了作品的意境,也符合画作中线条的特点。比如明朝的沈周的《高山隐居图》,题款中说明了作者当时的心境,那是非常清冷的,正符合作品中线条简洁的线条最终体现出来的高山远人的感觉:高山矗万仞/野木接远天/渺若隐指提/更绕群峰颠/觚竁簄星汉/窗出云霞鲜/锺鱼有遗音/下自冷风传神仙诧拔宅/方滋未茫然/静里得至味/恐与世夤缘。观察字体并没有非常夸张的狂草,笔锋也刚也柔,这就符合“隐居”之意。不然采用狂草字体的话,那就不是“隐居”而是“仙居”或者“神居”。具体来说画作题款的历史出现较晚,在宋朝之前少见在画中中题款,后来随着文人画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题款出现画作上,为画作的产生背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诠释,也让人能够理解作画者的心绪。从而利于地画作意境的进一步理解。

国画创作过程中,作品最终提款书写的情绪也会通过线条来体现。观者透过线条的流转行笔、干湿纵意挥洒、黑白布局等等,亦能在毫微之处看出作者的性格与情绪的起伏跌宕,甚至于当时作画时的心理状态。比如前文的《泼墨仙人图》,作者当时画这幅作品时肯定需要大胆的笔法,那就是类似于泼墨手法,之前这种手法肯定少见,否则这幅画作也不会如此典型,被大量的书法爱好者所推崇。如果反过来思维,当时作者如若不能放空自我、解除一切羁绊,一味地瞻前顾后,就很难有这种泼墨的手法出来,弄不好仙人放在诸多相同作品中不具有特色。所以笔者说情绪先于线条产生,线条因为情绪而变得丰富多彩,最终形成了一个意境不同的作品。这也就不难解释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相同内容的画作的意境为什么不同。

线条有骨架、骨势、骨质、骨力的说法。骨架是创作者对即将画作的对象进行全局观察和锤炼,此时就需要将自己的情绪放在其中,要使自己和画作对象有情绪关联。骨势则是则是具体表达作者的气势、情绪和心思,比如大胆地泼墨,简练的勾勒,这是始于作者心中格局,格局越大笔法越雄健,线条越是出尘脱俗。骨质则是下笔有神,赋予画作足够的精神内涵,骨质是通过更多线条来体现的,甚至于说骨质是通过完整的作品来体现的。骨力则是作者对水墨笔法的具体掌控能力,能做到浓淡相宜,粗细有致。骨力源于画家对画作对象的了解程度。故此“解衣般礴”还需“骨法用笔”,方能达到“胸有丘壑”之境。

三、结语

中国画中的情绪、线条、意境三者是前中后的秩序关系,情绪在前、线条居中而意境在后,主要因为作者需要构思,构思则需要倾情而作,故此情绪在前,线条居中。而只有整个作品完成才能看到意境,故此说意境在后。只有将情绪完美地融入到线条中,才能使得画作充分体现出作者所思所想。

猜你喜欢

题款竹子画作
当代中国画题款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浅谈中国画题款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画作欣赏
花鸟画题款的位置与作用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