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认知规律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8-03-27李占宽

成功 2018年3期
关键词:能动性统计图建构

李占宽

邳州市邳城镇 北小学 江苏徐州 221300

数学学习是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规律,发现内在联系的活动。这一活动以认知为起点,以理解为桥梁,以运用为归宿,其间伴随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发展。因此,有人说数学是一门“思维体操”。为做好这门体操,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立足认知规律,并结合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

一、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促进数学概念的建构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遵循着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这一原则的。数学学习涉及到诸多的概念,而这些概念中有的是比较抽象的。要想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认识、理解与建构,教师务必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去观察、感知,在增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概念,弄清其内涵,并能在生活中加以判断与运用。

比如,关于“时、分、秒”的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依然是处于模糊的层面,因为这几个时间的概念不像长度单位那样能够凭借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为了让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能够更加准确,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迈开感知的步履。在导入环节,笔者运用媒体映示春节联欢晚倒计时的场景,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借此让“秒”这个概念“闪亮登场”。接下来,则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钟面上的秒针,结识比“分”更小的单位“秒”,并了解其意义——走一格就是一秒,走一圈就是60秒。最后,借助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对时间的印象与认识。如,聆听钟表的“滴答滴答”的声感知1秒的长短,用迅速拍一次手这个动作表示1秒。这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生动而具体的物化感受,认识到生活中“秒”的存在,进而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建构。

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对数学世界的奥秘的探究才会不断得以积淀并走向理性。

二、发挥认知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认知,是凭借个体的心理活动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个体的心理活动包括知觉、判断、想象、理解和推理等内容。人人都有一种探究未知的欲望,表现出渴求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好奇心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他们天生具有表现自我的冲动,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要真正落实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理念,摒弃灌输与机械训练的做法,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创造意识,让数学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探究之旅。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笔者设计了“通过观察认识结构→通过比较感知特点→通过计算强化认识”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在第一环节,笔者要求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做到看得懂并能够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种统计图是如何表示数据的”。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的分析数据的经验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并借助交流实现认识上的引导与完善。在第二环节,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发现该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并归纳出特点。这样通过自主探索,学生比较、分析与概括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第三环节旨在学以致用,要求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计算我国各种地形的面积,并完成统计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发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能够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二是能够将各部分的数量直观地表示出来,让读图者一目了然。

上面的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认知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观察去感知,通过感知去思考,通过思考去归纳,探究与发现的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三、精心设计巩固性练习,有效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关注表面和现象,而忽略了内涵和本质。只凭借先前的生活经验去判断,而不去作更加深入的思考。因此,学生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模糊的。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去感知概念、法则、定理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知识内涵,让思维得以深化与拓展。

比如,教学“克与千克”,笔者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生活中常见的“g”与“kg”。然后,从理解与应用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探求新知。主要的教学活动有:认识克,感受1克与几克;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与几千克;感知克与千克的关系。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说一说等操作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最后,通过巩固性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这一环节完成了三个学习任务:一是在建立了1克与1千克的质量概念后,让学生读图,了解地球上最小的蜂鸟约2克重,而最大的鸵鸟却重100千克左右,它产的一只蛋约重1500克。了解这些知识后,笔者又要求学生分别说说其中的2克、100千克、1500克分别相当于什么东西的质量。二是感知物体的轻重与大小的关系。是不是物体体积大,就比较重呢?一些学生对这个问题存在模糊认识。为此,笔者让学生辨别体积较大的气球、体积居中的皮球和体积较小的铅球的孰轻孰重。学生先看、再掂、后称,以验证结果。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的轻重跟它们体积的大小无关。三是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质量单位,来描述事物。笔者出示一段与现实不相符的较为离奇搞笑的描述,让学生在笑声中进行判断并作出正确修改。由此可见,精心设计巩固性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认识,矫正错误思想,有效进行思维拓展训练。

综上所述,感性认知的丰富、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循序渐进的原则,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务必考虑的问题。教师应多多研读相关理论并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能动性统计图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