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图书“漂流起来”
2018-03-26杨静
杨静
摘要: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发现语文,应用语文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打开语文课程标准,课标目标总目标是这样说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我们应努力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去突破教科书的框框,引导并督促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新天地,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永久的兴趣。
关键词:启发;引导;拓展;兴趣
一、学生阅读兴趣淡薄的原因
周围群体因素的影响。这包括学校、教师、家长诸方面在认识上不同程度的偏差。一部分家长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长观念陈旧,对课堂学习和课本一往情深,担心自己的孩子看了课外书籍会影响学习成绩,基本上不赞同自己的孩子看课外书;尚有部分班主任没有摆脱旧的教育思维方式,午休时间他们往往督促学生做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而不安排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籍;也有一些领导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思路滞后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健康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的课程观,对学生课外阅读不置可否。学生在无从顾及课外书籍的情况下,兴趣也自然而然没有了。
图书藏书不对味。有些学校的图书室里藏书量很大,乍一看,品种也较多,但仔细一分析,真正符合学生口味、年龄特点的书籍似乎少之又少,显然,购买者在采购时没有经过精心挑选,一大摞称斤买回家,或者应试教育思想腐蚀过深,所购的书老套不开放,这样的藏书能让学生欣喜接受吗?难怪图书室成了“门庭冷落”的地方?
强制性阅读的负面作用。有些学校表面文章做得十分漂亮,借书卡上的图书流通情况只高不低,然而,在流通率高的背后,学生是否真的看了这么多图书?是否真的接受到了如此多的知识?调查发现原来有些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关于学生阅读量的任务,有的做假帐,有的确实让学生进行阅读,但由于图书不对味,没有时间、没有兴趣等诸多因素,学生的阅读任务完成的不尽人意。
由于以上几种主要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图书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与淡泊,感兴趣的书离他们甚远,在他们心中,图书只是老师与家长逼迫增长知识的手段与工具,兴趣慢慢退却,由“不敢”兴趣转变为“不感”兴趣,甚至到达了“谈书色变”、“闻书头疼”的地步。
二、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在10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12岁左右脑重量已经与成人相当。尽管9岁后儿童的脑重增加很少,但是脑细胞内部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化,大脑的各项功能进一步趋于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四年级的孩子年龄在8-10岁,是大脑发育的冲刺阶段,也是大脑各项功能日趋完善的阶段。在此生理基础上,儿童的认知、情绪情感以及人际交往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也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
有关研究指出,10岁左右,即小学四年级,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迅速,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也有研究指出这个重要阶段的出现具有伸缩性,根据教育条件,可以提前到三年级或者延缓到五年级。随着孩子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归类、对比、推理等能力也开始增强。此时,在这些方面加强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以兴趣为先导
其实,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也并不难,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图书管理人员,一定要跟上新课改理念的步伐,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切合实际地开展阅读工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那么图书的流通率就不再是个问题。在不断更新藏书的同时,还应重视藏书的剔旧,保持图书角的新鲜活力,形成一个系统、完整、全面配套科学合理的藏书结构。 要把学生吸引到图书角中来,就得营造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这里的谐静与安宁,认识到这里确实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看书的好地方,通过一部分学生的行为意识去感染更多的学生,从而喜欢阅读。
歌德說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教师在充分了解图书室资源状况的前提下,从语文教学的最直接的需要出发,来选定一些必读书目、推荐书目。阅读那些思想健康、内容积极向上的优秀书刊,如一些谈理想、人生、思想品德修养的著作;反映时代精神和风貌的优秀作品等。或者结合学习在授课前或授课中让学生了解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欣赏水平都得以提高。
四、开展读书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渐增强,图书室责无旁贷应成为广大学生的精神乐园,必须承担起繁荣校园文化的重任。在阅读了一定量图书的基础上,学校或班级可开展一系列形式的读书活动,以此来交流读书心得,增强读书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读书活动形式多样,别拘一格,要根据新世纪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重大节日、纪念日等设置读书活动;要开展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除了传统的读、讲、演唱、编、做外,还要把书本知识和现代化技术相结合,进行网上的读书活动,在网上交流,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融合起来,寓教于乐,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引导少年儿童阅读。如我校组织过剪报活动,定出主题,让学生当“编辑”,查阅、搜集资料,做成剪报。这些剪报既可张贴在阅览室供广大读者阅览,又可装订成册作为阅读资料传播、交流;我校也采用联欢的读书活动,如诗歌朗诵会、童话短剧、读书成果汇报会等,并举办过多种形式的比赛,如演讲、科普知识比赛等……收益不浅。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使学生得到自我教育,自我熏陶,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灵的养成,阅读兴趣大大增加。
五、提供展示舞台
孩子都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的阅读内容、传递自己的心声,也希望了解别人阅读的内容,获得新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读书成果的园地。可以借助于读书活动的开展,将优秀成果展示,如将好的读书心得张帖校宣传窗或发表在校刊上;可将自己阅读到的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摘录到的一个好片段或一名格言妙语推荐给同学,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可将看到的动物、植物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改编成一篇篇童话、科幻小说等;也可畅谈自己参加课改以来对学习产生的新看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