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思想的比较研究:孙冶方和顾准

2018-03-26李天娇

时代金融 2018年6期
关键词:顾准比较研究

李天娇

【摘要】本文将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和顾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理解价值规律的主要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两位学者各自论点的异同和论证的科学程度,对于经济学说史研究和经济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

【关键词】价值规律 孙冶方 顾准 比较研究

一、引言

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范畴。在当今经典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价值规律被定义为“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①以上对于价值规律的理解,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共识。但是,对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认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很多国家中都经历了长期的争论和探索,且经历了一个思想由禁锢束缚到逐渐解放的过程。孙冶方和顾准就是中国这一过程的积极倡导者,结合经典论著发表了自己对价值规律的认识,对于后来将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禁锢中解放出来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孙冶方对价值规律的阐释

(一)孙冶方对于价值规律相关观点的论述

孙冶方先后写作《关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格政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利润指标》,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孙冶方富有创见的理论遭到了无情的批判,孙冶方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之中,价值规律一样起着作用,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一种离开我们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着的客观经济规律,不管人们限制它也好,尊重它也好,价值规律总是按照自己的道路行动的。”②

(二)总结和评论

通过对孙冶方先生价值规律思想的阐述,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下简单的总结和评论:

第一,孙冶方先生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下,结合经典论述从事实出发对价值规律的内涵进行了探索,不仅确定了价值规律的客观存在性以及作用广泛性,也明确地指出应把计划工作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其理论体系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其理论本身,更在于其打开了思想牢笼,为改革理论和实践做了铺垫。

第二,孙冶方先生所提出的价值规律理论实质上是一个“劳动时间节约规律”,它以探讨经济效果为前提,旨在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因而是一个在成本收益框架之下的“效率论”。这一范畴的扩展是孙先生的理论贡献,在经济实践中有重要意义,但却多少和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价值规律概念有所区别。事实上,笔者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价值规律是不存在的,商品经济消灭后的节约劳动消耗也不应当包括在马克思通常所说的价值规律的范围以内。

三、顾准对价值规律的认识

(一)顾准对于价值规律相关观点的论述

“传统的斯大林模式”引入中国之后,中国经济运行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顾准先生的关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是顾准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篇文章主要陈述了顾准先生关于两个方面的见解:一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存在原因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关于价值规律及其作用问题的认识。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顾准先生明确地指出,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唯一原因,他是“一元论”者。顾准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在私有制条件下研究商品和商品生产并提出科学的结论。

(二)总结和评论

下面笔者对顾准先生有关价值规律的论述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和评论:

第一,和孙冶方先生一样,顾准先生有关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理论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的。他看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他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制度,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与经济核算的矛盾统一体。因此,价值规律调节全部社会生活,支配着价格运动,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顾准的思想至少比他所在的时代超前了近30多年。在国有制占统治地位的体制下,市场调节为主的不可能实现的,不改革所有制,市场调节作用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这一点可能顾准先生没有想到,或者说即使想到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顾准先生凭借自己大无畏的勇气以及自身对于真知灼见的追寻,提出了中国未来改革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顾准败在了所在的时代,却赢在了历史的长河。

四、对孙冶方和顾准两位先生价值规律思想的比较

(一)二者的相同点

第一,两位先生提出价值规律的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即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肯定计划经济的优势。应当说,孙冶方和顾准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从革命年间在烽火中跟随党走进了新中国的建设,真正拥有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

第二,两位先生对于价值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都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在论证的过程中,他们都引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的这段话进行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止以后,但社会的生产仍旧维持下去的情况下,价值决定仍然会在这个意义上有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不同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最后,与此有关的簿记,会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变得重要。”

第三,两位先生敢于向“传统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展现着中国经济学家追求真理的风骨。孙冶方和顾准两位先生独树一帜,为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思想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篇。

(二)二者的不同点

第一,两位先生对于价值规律的理解以及作用经济的方式不同。孙冶方没有抛弃“所有权转移论”,他认为,价值规律即为“劳动时间节约规律”,它以探讨经济效果為前提,旨在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因而是一个在成本收益框架之下的“效率论”。而顾准先生则完全抛弃了“所有权转移论”,认为价值规律带有“经济核算论”的色彩,将经济核算看成是经济生活中的核心范畴——不仅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更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媒介,进而旨在通过经济核算的手段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先生虽然都承认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是对这种作用的内容和方式理解有所不同。

第二,两位先生对价值规律中价值衡量和核算的方式理解有所出入。在价值规律中,价值的含义至关重要,因此在这里比较一下两位先生对于价值衡量见解的区别是有必要的。在孙冶方先生的眼中,价值核算应采取真正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的指标,而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价值的货币形态的指标——产值指标。

第三,两位先生对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的方向不同,进而提出的政策建议有所区别。应该说,孙冶方先生是一位更纯粹的“计划经济论者”,他的经济理论是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希望通过修补计划经济的弊端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其提出的价值规律思想也是为了使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因此,孙先生提出了改革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令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生产单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计划经济体制的根基,这和中国后来所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显然不能兼容。

注释

①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政治经济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②《孙冶方经济文选》第35页。

猜你喜欢

顾准比较研究
顾准:“探索真理的精神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藏匿”与“炫耀”式景观中植物种植的美学比较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导演,加个戏呗!
顾准读书
顾准期盼亲情
顾准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