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探讨

2018-03-26刘晓华

办公室业务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办院校空间布局图书馆

刘晓华

【摘要】民办院校图书馆因其建校时间短,读者服务明显滞后。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本文阐述了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必要性和原则,并探讨了民办院校图书馆再造的空间组成。

【关键词】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布局

在新媒体、移动通信、网络等技术的影响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已掀起了空间再造的热潮。那么,民办院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和功能、读者的信息需求等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基于此,民办院校图书馆应把握好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超越图书馆传统角色,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和方法,重新审视图书馆的布局,合理规划和改造图书馆的空间,以满足新时代条件下读者的各种多元化需求。

一、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相关概念

(一)图书馆空间的概念。Victor Zverevich在2011年对图书馆空间(Librarary Space)作出如下定义:“图书馆空间是所有存放印刷资源及传统图书资料载体资料,并提供读者服务的物理空间的集合,在这个空间里也进行所有图书馆的业务运行,是各种技术及通信活动的发生场所”。2012年,Victor Zverevich对此定义又作出进一步描述,认为除实体的物理空间之外,还有不可见的图书馆空间,包括:Web服务器、计算机内存及存储空间、通信频道、无线wifi等,用于支持读者访问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并称之为“虚拟图书馆空间” 。

(二)什么是空间再造。空间再造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读者需求而开展的服务变革与变化,这些变革通过对空间创新再造、创新服务的设计为读者带来全新体验的过程。传统图书馆所具备的功能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图书馆各个方面的需求,图书馆也将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转向空间服务、知识服务,而空间服务将成为科技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趋势,空间再造价值也将会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二、民办院校图书馆为什么进行空间再造

(一)民办院校图书馆的现状致使图书馆服务滞后。民办院校图书馆由于起步晚,发展时间短,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图书馆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手段落后。一方面,由于缺少图书馆学专业人才,民办院校图书馆只能开展简单的传统服务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各项费用支出欠缺,文献采购费用严重缺乏,民办院校图书馆的相关设备设施短缺,各种资源无法满足当今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致使图书馆读者入館率明显减少,资源使用率明显降低,服务严重滞后。

(二)传统的纸质馆藏资源受到数字资源的冲击。随着数字资源的飞速发展,读者前往图书馆借阅纸质馆藏资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民办院校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受到严重的冲击,纸质资源的借阅量正呈直线下降趋势。如果民办图书馆仍然受“重藏轻用”观念的束缚,那么图书馆的作用将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三)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民办院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借阅、阅览、检索和下载等传统服务,越来越趋向于交流、研讨、体验、创客、休闲等深层次、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

三、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遵循的原则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图书馆空间再造作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同样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关爱人、发展人”,将人放在中心地位。所以,图书馆空间再造要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时要注意体现人性化的理念,让读者感受到贴心、舒心与温馨的阅读体验和阅读享受。

(二)重视读者调查与评估。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要充分重视读者的调查与评估。在调查读者需求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充分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确引导读者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建议和想法。评估是检验空间改造是否实现既定的改造目标、检验图书馆空间设计是否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评估工作的要点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展开空间效用、价值性分析。

(三)多元化信息服务的原则。传统的民办院校图书馆一直是收藏图书的空间场所,但新时期在读者多样化需求的引导下,民办院校图书馆需要作为文化交流学习的空间场所而存在。在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读者对多元化信息服务的需求,要考虑规划一个多元化的空间,用来开展研讨、写作、讨论、创客、展览、体验等服务,以适应新形势下读者的需求变化。

四、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探讨

为满足新时代的读者需求,民办院校图书馆要创新思维方式,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保留原有典藏借阅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在多个维度中打造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各种空间。

(一)学术空间。参与学校的各类学术研究、服务科研是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最高境界。要以服务教学、科研为宗旨,再造学术空间,将有形的物理场所服务与网络虚拟空间服务结合,利用新媒介技术为教学和科研用户提供信息推送、咨询解答、教学参与、学术协作、数据挖掘与分析等一站式精准学科专家服务,是图书馆服务提升的必由之路。民办院校图书馆要通过学术空间的建设,实现其真正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价值。

(二)学习空间。1.协作学习空间。协作学习空间在图书馆的设置,为读者开展协同研究、小组讨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满足了读者合作学习讨论的需求。读者利用协作学习空间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就有关设计、课题、作业等开展有声的讨论,并利用协作学习空间提供的投影、白板、电脑等设备进行演示,形成互动。2.开放式学习空间。开放式学习空间主要是为读者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读者利用此空间的电源和网络等设施并自带笔记本电脑进行独立学习或阅览,此空间为喜欢安静学习的读者提供了方便。3.交互式学习空间。民办院校图书馆要实现与教学的相融相通,设置慕课、翻转课堂等交互式学习空间。并紧跟教学新理念,为读者提供嵌入式、学科化、泛在化等深层次服务内容。

(三)创客空间。近年来,创客概念的出现为我国高校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特别是为民办应用技术型学校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创客环境下,民办院校图书馆应重新规划物理空间,为读者打造一个专属的创意活动新天地——创客空间。民办院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创客空间为读者开展创新活动、创意交流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要为读者开展创客活动提供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如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机器人套件等,为提高读者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四)智慧体验空间。开启了读者体验新思维的智慧体验空间是集数字媒体、动画、媒体交互、触控触摸、音视频等各项技术于一身的,为实现读者微电影合成、装订印刷、海报策划、3D视频、全媒体交流、创意头脑风暴、创意作品数字展示等新需求提供了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同时,电子图书借阅、自助阅报机、RFID智能管理、自助选座等智能化设备、管理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不仅大大提升了民办院校图书馆的智能化程度,增加了民办院校图书馆的体验文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民办院校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

(五)网络空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既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平台,又是人们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民办院校图书馆要大力加强网络虚拟资源的挖掘与使用。在图书馆空间改造过程中,注意形成图书馆物理实体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的有效互动。在保障馆藏实体资源的空间布局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为读者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方便,搭建网络虚拟空间,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动图书馆、智能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目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移动网络空间建设的重要内容,民办院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加强移动网络与图书馆活动的深度融合,以推动图书馆网络虚拟空间的快速发展。

五、结束语

无论图书馆空间怎么再造,都是为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而已,最终还是需要读者在实践中检验,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实现民办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真正意义,真正体现民办院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媛媛.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中休闲功能开发——以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9):10-11.

猜你喜欢

民办院校空间布局图书馆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图书馆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与建筑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南阳市主城区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