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求进总基调需长期坚持

2018-03-26张占斌

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3期
关键词:基调理政改革

张占斌

2018

年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而今年召开的两会是中共十九大后的第一次“两会”,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定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既是对过去经济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情况作出的战略性研判。2017年末召开的中央經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这些重要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治国理政的战略性新思路,是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稳中求进总基调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稳中求进”作为工作要求或工作方针,早在1996年和199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曾提出。把“稳中求进”作为总基调是从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的,“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保持下来,已经连续提了6年。可以说,中共十八大以来,“稳中求进”一直是中国经济工作的一个总基调。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从“工作总基调”上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很显然,未来一个时期,也仍将遵循这个定位。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从当代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看,任何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经济体,在处于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期和社会转型期,面临的突出和关键性问题,是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平稳运行与经济发展速度的相互关系。当前,中国经济的体量、中国制造业的产能、中国外贸进出口的规模,都名列世界前茅。鉴此,中国经济社会的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在稳的条件和基础上,向前有效推进。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出现更多积极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经济增长的速度更“稳”,中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结构转型的趋势更“稳”,中国经济结构持续得到优化,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服务业占比上升,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供求平衡。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更“稳”,改革推进不断取得新突破,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举措基本出台,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倡导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充分说明,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符合实际、完全正确的。

稳中求进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越是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任务,就越要认识到贯彻好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1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明确的揭示,针对性很强,寓意深刻。

稳中求进,稳和进都是主基调,都是大局。但稳是前提,在稳的前提下才能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稳和进,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稳中求进,必须扭住稳的关键点,找准进的切入点,把稳的举措落实,让进的动力迸发。只有政策稳、预期稳、社会稳,发展形势才能稳,在保持平稳中积聚更多进的能量;只有积极进、主动进、持续进,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稳增长、促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稳中求进总基调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必须牢牢把握的首要原则。全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要把稳中求进的方法论,实实在在地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重要环节。

稳中求进不是涛声依旧,不敢亮剑,不是无所作为、不敢作为,稳是为了知难而进、奋发有为、以进促稳。既要稳中求进,也要变中求进,关键是有所“进”,如果不进,躺在床上睡大觉,就无法保持改革的成果,也无法实现人民的新期待。改革只争朝夕,工作重在落实。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既要明确重点任务,也要形成科学方法,才能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要解决改革关键领域突破不够、出台方案落实不力等问题,不断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既要抓好重大改革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央有关部门要支持鼓励地方和基层结合实际大胆闯、大胆试,为改革披荆斩棘、迎难而上、破障前行探索实践路径。

稳中求进意味着要统筹各项政策并加强政策协同

做好2018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

一是宏观政策要稳。从近些年的情况看,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

二是产业政策要准。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准确运用产业政策,推动各产业有效发展,着力促进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性改善。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不是依赖增加投入、不是依赖增加要素投入,而是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来集中激活存量,多力补齐短板。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三是微观政策要活。微观经济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发展的“推进器”。微观活,宏观才能更稳,发展后劲才能更足。微观政策怎样活?就是要瞄准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力,最根本的是向市场放权,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要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基本思路,将该放的放下去,将该管的事管好,将该服务的服务到位,真正做到“放水养鱼”,激活微观经济。让引导微观经济的各项政策在“活”字上做足文章,多做宏观引导,少行微观干预,真正放开市场主体的手脚。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产权保护,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等方面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潜能,通过营造商品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环境,充分释放生产消费活力和内部增长潜能。

四是改革政策要实。要“变中求新”, 打好改革的“主动仗”,下好创新的“先手棋”,抢占发展的制高点。要“变中求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要“变中突破”, 重点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五是社会政策要托底。社会政策要托底,就要守住民生保障的底线,就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缓解社会压力。守住社会稳定底线,为宏观经济的“稳”、微观经济的“活”和推进各项重点领域的改革创造条件。要坚持稳中求进的重要原则,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工作思路,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稳中求进同样意味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按照中共十九大提出的要求,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五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七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基调理政改革
中央定基调 明年经济工作这么干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改革之路
신시대
俏丽基调
改革备忘
“四个全面”:党治国理政的哲学遵循
改革创新(二)
总基调:稳中求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