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需要更具战略性的对华政策
2018-03-26蒂姆萨默斯
蒂姆?萨默斯
英
国首相特蕾莎·梅近期对中国的访问,凸显了处理对华关系的困难,她试图在贸易和投资、文化和教育、地缘政治等议题之间取得艰难的平衡。
这一难题主要体现在英国是否会书面支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上。
从表面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促进和平与互利的愿望,以及加強亚洲、非洲与欧洲贸易和文化互联互通的机会,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很难不被认可。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几十年来一直倡导的发展理念是极其相似的。
中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增长,以及与“一带一路”相关区域的经济和社会互动加强,可以说是过去十几年来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主要趋势之一。英国企业对此反应热烈,并将“一带一路”倡议解读为中英商业合作平台。
然而,“一带一路”倡议也被一些人视为重塑全球化、传播“新型国际关系”的工具,从而遭到了美国的质疑,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对此持谨慎态度。
英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在对华政策上与自己的传统伙伴保持一致。特别是现在英国一直很头疼与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打交道,英国最终脱欧后与其他主要西方国家的关系又悬而未决。
特蕾莎·梅的这趟中国行让人回想起她在中国投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时的摇摆不定,但在2016年接任英国首相后不久,她审查并批准了该投资项目。就像那时一样,中国方面很可能会对特蕾莎·梅离开中国前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有所不满。
虽然特蕾莎·梅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上采取了回避态度,但她于2月1日在北京谈及打造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增强版时再次强调,英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这一提法最早由英国首相特使哈蒙德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随后,中国官员也做出了类似的回应。
这些表态使得特蕾莎·梅此次访华整体上氛围较为积极,并回避了有关中国威胁论的问题(这是2017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关键信息)。特蕾莎·梅在访问中国中部城市武汉时聚焦深化中英教育合作的重要性,这也促成了英国的积极态度。目前英国有15.5万名中国留学生,每年为英国经济贡献了50亿英镑。
当然,英国对华政策的众多难点并不会消失。如何平衡商业利益(特别是在英国脱欧之后)、中国对英投资的机遇和潜在政治敏感性、与其他盟国和亚洲经济体的关系,一直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英国首相访华尽管并不多见,但有助于确定中英关系的基调以及澄清政策重点。考虑到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和民间交往领域的影响力和规模不断扩大,英国还需要更深思熟虑的战略思维。
(作者为英国查塔姆学会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