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与保护对策

2018-03-26杨臻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河南省问题

摘 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呈现出由城市转向农村地区的发展态势,对农村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文章以河南省为例,重点阐述了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在分析农村生态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实际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6.221

作为人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所需基础资料,而且能够吸收和分解人类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污染物,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上面临一定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就河南省而言,作为中国农业产业大省,河南省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较高。同时,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资源供给和需求量较大,农村经济是河南省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研究和探析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省农业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从发展的全局层面来看,河南省的相当一部分农村经济成效来自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笔者通过归纳总结,认为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目前,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平衡体系被破坏,受到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部分功能已经严重失调,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等问题十分突出,致使经济损失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大量土地被破坏;二是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壤沙漠化较为严重;三是自然生物受到严重威胁。其中: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成为河南省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河南省人口数量较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水资源匮乏直接制约到河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1]。

1.2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1.2.1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第一,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民占比较高,在农业生产和作业过程中,难免会使用到农药、化肥。部分农药、化肥的生产厂家为了让药效、肥力达到最佳,采取一系列手段,使得农药、化肥呈现出高剧毒、高残留等特点,不仅对人畜的生命安全形成影响,而且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通过对河南省农药使用情况展开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河南省农药有效利用率为30%左右,绝大多数未被利用的部分直接对土壤产生破坏、形成威胁,严重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

第二,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一些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始投资建厂,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外来企业,这些农村企业对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企业普遍缺乏科学规划,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尤其是不具備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检测等能力,致使一些严重超标的污染物和工厂污水排入河流,对沿河周围的土壤产生破坏[2]。

第三,河南省绝大多数农村居民以散居为主,造成环保、排污等公共设施无法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直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1.2.2 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散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显著提高,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多,工厂规模相应扩大,从而致使一些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拍向周边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城中村、城市近郊区成为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场所,农村居民的农田被重度污染,由此引发了一些民事纠纷。调查发现,河南省绝大多数城市的生产污染物、生活垃圾主要通过焚烧、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基本上没有配套的处理设备,而焚烧、填埋的主要场所为农田,一些有害物质渗透到农田中,不仅破坏了土壤结构,而且影响到地下水源,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形成巨大威胁。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环保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开始转入农村,开始将污染物、垃圾排放到农村地区,使得原本就存在问题的农村生态环境更是重度污染。数据统计显示:河南省有60%以上的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集中在农村地区。可见,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2 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成因

2.1 群众环保意识薄弱

截止2016年底,河南省总人口数量为1.08亿,常住人口9532.42万人,居中国第3位。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地区居民教育文化程度展开研究,得出高中以下学历人数占人口总数的71.2%[3]。由此可见,河南省农村群众的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其环保意识薄弱,加之河南省各地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农村地区群众普遍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表现为垃圾随意堆放、污水随意排放、柴草、粪土乱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程度。

2.2 政府监管不力,法律体系不完善

各级政府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去管理和保护环境,依法打击环境污染行为。生态环境作为公共资源之一,政府各职能部门在职责履行过程中,为了追求部门或个人利益,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宏观干预和管理调控。河南省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但是在具体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却大打折扣,与农村实际结合不到位,环保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出现环境整治都管却都管不到位的问题。另外,政府尚未建立一套可行的环境监测体系,缺失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4]。

目前,河南省在国家《环保法》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实际,出台了《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河南省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制度。通过实际运行情况来看,针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法律制度并不多,甚至存在落后和空白问题。这样一来,政府环保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依据,致使执法力度不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2.3 专项资金相对匮乏

研究表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资金和基础的有效支撑。如前文所述,河南省农村地区普遍缺少专业配套的防污、治污设备。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十分匮乏。数据显示:2013年,河南省环保投资总额为132亿元,用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资金仅为40万。与此同时,一些农村地区居民为了自身利益,通过经营土地、森林的方式增加经济收入,从而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程度[5]。因此,配套资金不足成为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主要经济原因之一。

3 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3.1 增强环保意识

就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来讲,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问题,必须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让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提倡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创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污染环境为耻,以保护环境为荣。通过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以此来从思想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2 提高监管水平,健全法律体系

河南省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全面提高监督管理和监测治理水平,加大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执法力度。同时,要明确各政府职能部门具体责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位,进而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此外,要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自身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体系,从而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依据[6]。

3.3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配套基础设施

嚴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责”的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加大对农村地区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购置一批先进的环保设备,淘汰陈旧设备,关停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特别是在村落集中的地方进行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的建立,指派专业人员,投入配套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以此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本文内容研究得知,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较大影响,需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为上严格把控,从制度上严厉约束,从经济上大力支持,从而为全省经济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宏太,张靖涵.浅谈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17(25):26.

[2]岳花艳.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06):149-153.

[3]陈锋正.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

[4]徐永新,何文军,李青雨,喻铮铮.河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研究[J].绿色科技,2015(09):245-246.

[5]武攀,秦月.河南省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策研究[J].商,2015(27)

:40-41.

[6]冯雪芳.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0):19-20.

作者简介:杨臻(198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态、环境、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河南省问题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