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

2018-03-26杨志发李世武金立生刘宏飞许洪国

大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杨志发 李世武 金立生 刘宏飞 许洪国

[摘 要]随着汽车产业和汽车服务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行业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该论文在研究现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以吉林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构建方法,并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33-03

随着汽车保有量和私家车占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也会急剧攀升。然而,受汽车服务人才培养周期性的限制,我国相关人才储备、供应与需求相比差距很大,而且现有从业人员尤其是毕业生存在应用能力不够、试岗时间过长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1]

面对日趋复杂且竞争激烈的汽车后市场经营环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汽车服务业正在向管理现代化、配送集约化、连锁经营网络化方向发展;而国际和国内汽车服务界对汽车服务人员提出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新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的改革,以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既懂专业和应用又善于经营管理的汽车服务类高级专门人才。

一、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专业发展简介及内涵

2002年,教育部首先批准了武汉理工大学设立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2004年,同济大学申办该专业获批;2005年,吉林大学等7所学校也获得申办批准。到目前为止,全国逾150所高等院校经教育部同意设置有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可以说是汽车服务人才需求推动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蓬勃发展。

汽车服务工程是根据汽车制造商和使用者为实现汽车产品的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以及权益价值等需求所进行的各种具有服务性质的技术应用活动。其专业特色主要在于:培养掌握汽车服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汽车市场分析与营销、汽车检测维修与评估、新能源及智能车辆等相关服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基本理论和综合分析能力,解决现代汽车后市场相关装备研发及技术服务过程中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构成要素。不同类型的大学有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即使专业相同,其定位和培养模式也不一定相同。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必须以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为基础,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积极研究与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需要更好地将地方需求和国家发展相结合,培养出既符合国家总体发展要求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2-4]

汽车服务属于复合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密集的行业,要求拥有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业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水平,对汽车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模式等问题亟待研究。[5]

汽车服务工程属于工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是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高等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定位是培养从事汽车服务的,集工程知识、服务知识、贸易知识于一体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汽车技术、汽车服务理论基础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技能,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6-8]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定位来看,现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一主线、两融通、三体系及四个一体化”培养模式,另一类是“一专多能、课程模块、‘3+1、实践导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在“一主线、两融通、三体系及四个一体化”培养模式当中,“一主线”是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和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两融通”是指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分解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当中,实现学历和高级应用型技能相融通。“三体系”是指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三个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教育体系,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四个一体化”是指:第一,对核心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一体化整合;第二,谋求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一体化;第三,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第四,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一体化。[9]

“一专多能、课程模块、‘3+1、实践导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指以“一专多能”为目标,建立模块课程体系,实行“3+1”联合培养机制,教学以实践为导向,校企之间要进行深度合作。关于“一专多能”,因为各类汽车服务都是以汽车技术知识为基础的,而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又是多元的,所以“一专多能复合应用型”是汽车服务行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课程模块”是指将一个专业的教学活动分解成不同的主题式教学单位(即模块),模块化课程是根据人才规格中的某一能力素质要素来选择所需的教学内容板块和教学方式。基于校企合作的“3+1”联合培养机制,就是学生大学前三年在校完成学科基础知识、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各种基本能力训练,第四年在企业开展与汽车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实践和毕业设计。[1]

二、吉林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简介

国内高校汽车服务工程專业设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原有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另一种是全新开设。前一种方式有较多原有相关专业特征,特别是基于汽车运用工程专业设立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这种特点更加突出,采用这种方式的典型院校是吉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后一种方式更多地偏向于管理,所学课程中管理学科所占的比重较前者大,采用这种方式的主要是二本、三本院校。

吉林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1956年,汽车运用工程专业首先在原吉林工业大学设立,在1998年本科专业调整前一直被公认为国内的同类领先专业。原吉林工业大学在汽车运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在本科院校同类专业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000年学校合并后,吉林大学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历来高度重视对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传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总体要求和本校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优化专业人才培養方案入手,构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体系。本专业保证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现有在校学生超过240人,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所培养的学生中许多人已迅速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课程管理制度即新教师听课制度、课程负责制、备课和研讨课程制度、老中青共同建设循环讲授制度;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核心课程(含实践课程)建设;以学科专业建设为导向,培养和引进并重,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建设了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技术专家专兼职教师结合,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结合科研要求的教学团队;新专业近年来获得多项教学研究成果。

三、吉林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一)构建原则

汽车服务工程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汽车运用工程技术体系上的继承,以及在技术服务领域的扩充与更新。专业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知识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要随着企业的需要而革新。吉林大学在培养方案修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过程中,充分征求该领域从业人员和相关专家的建议,充分考虑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期许的汽车服务从业人才。

吉林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现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在专业设置方面,仍然保持机械学科的特色,保持吉林大学原汽车运用工程的基本特色,并辅之以汽车后市场服务及管理功能;在课程体系方面,以知识新、基础实、创新意识强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方面,在促进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制订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培养方案,即分基础知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教学层次来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二)构建方法

一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研究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创新活动的重点主要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因此,以提出新见解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目标。

二是以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研究课程体系结构模式。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全面性培养,以汽车技术应用为目的的工科人才素质的基础性培养,以理工科知识与人文知识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素质的融合性培养。课程体系应涵盖以上三方面素质培养的课程和相关教学计划。

三是以厚基础、宽专业为基点,研究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要求。汽车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可分为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和营销策划等类型。因此,在体现课程结构模式的教学计划制定上,必须反映出“厚基础、宽专业”的基本要求,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不同岗位工作的要求。

四是以反映技术发展为导向,研究课程内容更新的促进机制。与汽车相关的现代技术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因此,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不仅专业课程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而且相关的学科基础知识也应不断更新与扩充。

五是以实践课程设置为起点,研究实践教学效果的保障方式。对于技术超新型专门人才而言,实践教学是培养专业意识与素质的重要途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不仅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应致力于理论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教育,优化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时代变迁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改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本文研究了目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特点,基于吉林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方法,为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高照亮,李增芳.应用型本科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3(4):71-74.

[2][6] 沈永峰.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8(5):79-80.

[3] 王国权,童亮.应用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12):39-42.

[4][7] 蔡青,韦巧燕.大众化教育视野下地方教学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70-171.

[5] 周立迎,梁昱.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现状与培养模式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63-66.

[8] 王连芬,高丽.我国汽车服务业的现状及对策[J].湖湘论坛,2007(3):79-80.

[9] 戴建国,尹飞鸿.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3):91-96.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工程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企共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