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26丁坚勇苏韬刘园园饶凌平

大学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举措转型发展

丁坚勇 苏韬 刘园园 饶凌平

[摘 要]民办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汉晴川学院在办学模式形成、专业特色彰显、教学过程管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校地合作办学、教学评价体系构成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举措,以此推进实现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技术型;转型发展;举措;电气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004-03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解决产业转型和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匮乏的矛盾,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通过实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来系统构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建设与学术型高等教育系统平行且相互贯通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其中,民办本科高校年青定式少、实力较薄弱而体制机制灵活,理应成为本科高校转型改革的主体。在高校转型发展中,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可行的目标定位、得力笃行的政策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转型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及举措

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内涵是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其想要成功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转型发展指导思想

通过思想改革、理念转型,使教职员工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学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区域性、应用型的办学特色,将办学指导思想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上来。

通过行业标准引领、企业需求导向,让行业、企业全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形成校地行企多方共治的管理结构,将办学指导思想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通过调整传统专业,创建专业特色,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以需求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创新人才培養模式,将办学指导思想真正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

通过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且符合学校定位的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模块化设置,以素质为导向实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以合作为路径重视校企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办学指导思想真正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

(二)转型发展的目标定位

无论是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来看,还是从解决学校生源、毕业生就业、毕业后职业发展难题来看,民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学校转型必须审时度势、量力而为,科学确立自身转型发展目标定位,从而使学校发展方向明确,逐步建设成为治理结构完善、学科特色分明、产教融合紧密、校企合作高效、教学条件优良、社会认可度高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

(三)实现转型发展的举措

民办高校向技术应用型转型的举措包含多方面(图1)。必须多措并举,整体推进,才能实现转型发展目标。

图1 转型发展实现的举措

1.在办学模式方面,民办高校应充分发挥体制灵活、约束较少的特点,充分借助社会资源开放办学,积极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适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办学视野。整合校内校外多方资源并形成合力,探讨建立以“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协作发展”的治理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联合举办对口“委培班”、“实验班”、“定向班”等。

2.在专业特色方面,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为导向,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地方产业链、创新链、文化链、商业链调整专业设置。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建设一批符合地方产业需求的优势品牌专业,彰显学校专业特色,提高学校声誉和其在区域、行业以及社会上的影响力。

3.在教学管理方面,要科学分析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应用型人才应介于“研究型人才”和“职业技能型人才”之间,应该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将原理应用于实践”,对实际技术问题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据此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点,以创造学习者价值为核心,以促进产教融合、校内外教学融合为抓手,以教学规范有序为保障并能不断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4.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要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求,筹措资金积极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加强和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充分利用办学主体和所在地方行业的优势资源,搭建师生实习实训快速通道,面向成长型的行业企业、面向创新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若干个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构建若干个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综合类实验教学平台。

5.在师资队伍方面,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设立特殊津贴、提高待遇,大力引进应用型专业的博士、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高层次人才;开展“双师双能”教师认定工作,实施“双证计划”、“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和青年教师企业挂职锻炼;设置特聘教授、特聘技术专家岗位,柔性引进国内外高校专业学者、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专家;聘请校外高水平专家教授进行教学指导督导、合作运作教研科研项目、培养青年教师等。通过多种方式外引内培,组建一支技术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师德师风高尚、结构和梯队层次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6.在评价体系方面,要科学合理地衡量和判断学校发展水平、办学质量,建立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应用技术类型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质量标准、内控体系和评估制度。并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创业能力作为评价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和毕业生跟踪服务和反馈制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注重结果评价,更应注重过程评价和成长性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加强转型进程控制及转型后的建设控制,建立健全过程管理预警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以评促建,实现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预期目标。

二、武汉晴川学院转型发展探索实践

武汉晴川学院始建于2006年,前身为武汉大学珞珈学院。2014年学校启动并获批转型发展试点民办高校。学校秉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教学为要,质量为重”的办学理念和“三性两能”(全面性、专业性、应用性和具有较强的从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打造“三导向教育,差异化培养”的办学特色;努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复合式”培养;以项目驱动的形式,重点突破,进而推进学校整体转型发展。

学校制订并完善了武汉晴川学院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学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转型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各学院、职能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及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一)建立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框架

学校构建了“两分式”(分段、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即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教育的分段教育和包括升学深造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的分类教育;确立了“三性两能”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从业资格标准+本科通用标准”、专业对应行业的规格要求,构建将职业性、专业性和基础性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三者互相关联、相互依存和交叉影响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学训一体”的课程体系;建立了校—院(部)、院(部)—教研室、教师—辅导员—学生互动的全方位多层次教学质量监控网。

(二)实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自2014年起,学校先后与浪潮软件、天风证券、百度集团等27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先后开设了“中原电子联合电气实验班”、“会计信息化实验班”、“天风证券金融实验班”等校企联合培养班,在人才培养方面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部分专业课程由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授课或担任主讲教师。这些班级的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课程内容更丰富实用、学习动力更充足,学习成绩普遍好于普通班级的学生。

(三)强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不断完善实验课、实训课、认知与教学和毕业实习、第二课堂、专业考级、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校内“四实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与校外“四实践”(认知、生产、毕业实习和创新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强化综合实践教学,并将其贯穿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建设了计算机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经济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电气工程实训中心等实验实训中心,共计50个专业实验室和仿真实践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了1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获批建立了1个湖北省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基本建立起体现应用技术特点及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及软硬件条件。

(四)注重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

学校依托2015年获批的湖北省职业培训中心和1个职业技能鉴定所,探索建立“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提供通用电工等级、电子商务师、理财规划师等33个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定期举办职业培训活动,接受学生职业发展咨询和职业鉴定申请。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多个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毕业生的“双证书”覆盖率接近60%。

(五)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充分利用已搭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三创赛”等活动平台,鼓励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并将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创新教育课程由素质教研室组织实施,并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学工部和教务部门联合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课堂、试行创新创业学分制度等。

(六)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

各二级学院成立院企合作工作小组和院专业工作小组,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建专业、共设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以此推进本单位转型发展。同时,采取“校企双元”方式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加强教师的工程技术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校讲授实践性专业课程和指导实习实训,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及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到学校传授给学生,也促进了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优势互补。

(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积极引进具有较高学历和较丰富技术工作经历的人才担任骨干教师,聘请企业专家为客座教授16人,聘请985、211高校教授来校任兼职教授40多人,引进具有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工程师会计师职称的技术专家多人。学校探讨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双四型”大纲,即将教师分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教学带头人、名师等四个层次的类别,制订各层各类教师的达标要求、达标时间、培养途径、评估办法等,分别要求取得中高级技能证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会”、“熟”、“精”、“专”四个层次的要求。学校还先后支持40余名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实习或参加培训,参加校企合作基地、行业组织的微课慕课、APP应用程序开发等多类专业技能培训,均通过考试,并获得培训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

(八)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电气工程专业积极探索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建设之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1000多平方米的专业教学实验及实训中心,建有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工业控制、智能控制与PLC、电力系统综合与继电保护、发电厂及变电站仿真实验室,还与美国TI公司建立了“DSP联合实验室”实验室等,拥有各类实验实训设备600多台/套。在湖北黄石热电厂、华润电力赤壁发电厂、中大恒润能源工程公司等单位建立了8个校外实习基地,使每一届学生的实习都有充分的保障。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与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中原电子公司开办了“中原电子实验班”,学院与企业共同制订实验班培养方案,学生可到企业进行实训、实习,并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支持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实训平台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虚拟仪器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赛、电工数模竞赛等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00多项,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历练。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和就业率都达到95%以上。2016年,电气工程专业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

三、结语

民办高校应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合理定位,在应用技术层次上探讨并积极实践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定位和举措。因此,武汉晴川学院暨电气工程专业在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培养等方面为建设应用技术型民办大学作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 参 考 文 献 ]

[1]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S]. 北京:国务院.

[2] 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 2014(6):25-28.

[3] 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中国高教研究,2015(10):82-86.

[4] 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職教论坛,2015(4):35-38.

[5] 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25-28.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型举措转型发展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