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筒仓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与温度控制
2018-03-26高胜宗
摘 要:通过热工计算出大体积混凝土内外理论温差,现场具体施工中从材料选择、控制措施和施工工艺等关键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并做好后续温度实时在线监测,最终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温度监测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6.055
大体积混凝土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为防止混凝土基础因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开裂,应提前制定温度控制技术措施,重点从选择低水化热水泥品种、控制原材料初始温度、降低温升速度及做好内外温度实时监测等方面采取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新建26座煤筒仓,分2排南北向布置,筒仓直径21m。仓底伐板式基础约:308.0m×46.0m×2.0m,混凝土量约为28336m?。 设计按长度方向设有三条伸缩缝,另在每个筒仓之间设1.0m宽后浇带,将基础按长度方向分为13块。
2 大体积混凝土热工计算
2.1 原始数据
混凝土标号:C30混凝土配合比:4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240 Kg,比热C:0.84KJ/Kg.K,初始温度:35℃;粉煤灰60 Kg,比热C:0.84KJ/Kg.K,初始温度:28℃;矿粉70 Kg,比热C:0.84KJ/Kg.K,初始温度:28℃;砂725Kg,比热C:0.84KJ/Kg.K,初始温度:28℃;碎石1120Kg,比热C:0.84KJ/Kg.K,初始温度:28℃;水165Kg,比热C:4.2KJ/Kg.K,初始温度:23℃;减水剂4.81kg。
2.2 计算原理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中心温度高,与外界接触的表面温度低,当混凝土表面受外界气温影响急剧冷却收缩时,外部混凝土质点与混凝土内部各质点之间相互约束,使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到自约束产生压应力。则由于温差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 、:为混凝土的拉应力(N/mm2);
E(t):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
: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1/℃);
△T1:混凝土截面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差(℃),其中心温度按下式计算:
T0=ΣT1·W·C∕ΣW·C
2.3 计算过程及结论
经计算得混凝土浇筑温度: T0=27.2℃
混凝土绝热温升:=29.8℃
混凝土块体内最高温度(t按3d龄期):=27.2+29.8*0.67=47.2℃
取 E0=3.00×104N/mm2,△T1=11.2℃
混凝土在3d龄期的弹性模量:=0.71×104N/mm2
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0.67N/mm2
3d龄期的抗拉强度由式:
计算得:=0.70N/mm2
结论:根据以上计算显示,因内部温差引起的拉应力不大于该龄期内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值,所以不会出现表面裂缝。
3 温度控制措施及检测数据
3.1 温度控制措施
从混凝土强度设计源头考虑,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决定利用混凝土60d 龄期强度代替28d 龄期强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速度。
原材料方面,选用低水化热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表面积宜小于350m2/kg;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
外加剂选用JWS-V早强减水剂,减少混凝土拌制用水量,提高可泵性。
通过掺入适量粉煤灰与矿粉代替部分水泥,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经试验粉煤灰每立方用量60Kg,矿粉每立方用量70Kg。
选用级配碎石作为混凝土拌制粗、细骨料,骨料分级堆放,堆场上方设罩棚,降低粗细骨料初始温度。
施工过程中,在不使混凝土产生冷缝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安排足够劳动力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和泌水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初凝前,做好混凝土表面二次抹光,减少表面裂缝。
3.2 温度监测数据
温度监测一次测温元件为Cu50铜热电阻。
温度测点布置:在基础平面半条对称轴线上,温度监测点位4处;沿混凝土浇注块体厚度方向每一处的测点数量5点。
温度监测频率:浇筑完成后,前期高频次检测,本工程为每两小时监测一次;后期逐渐降低监测频率。
测量数据如下图(上部曲线为混凝土中心温度,下部曲线为表面温度):
4 结论
经实测,基础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点的温升高峰值,在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产生,该温升值略小于绝热温升值,以后趋于稳定不再升溫,并且开始逐步降温。整个温度变化过程,混凝土基础内外温差小于25℃,证明本工程采取的温度控制措施有效,为今后类似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施工积累了成功经验。
作者简介:高胜宗(1982-),男,山西寿阳人,本科,土木工程学位,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