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研究
2016-12-23温玲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引发诸多问题,文章在充分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裂缝成因,并结合白洋淀千里堤十二孔闸改建工程,提出合理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在混凝土大坝、闸底板、溢洪道闸室等水利工程中运用广泛。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在水利工程中举足轻重,认真分析问题成因至关重要,深入实际、防治结合、科学合理地控制裂缝,才能保证水工建筑物的正常能效。
1 裂缝产生机理
1.1 温度裂缝
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水泥水化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从而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随之上升。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内外环境温差的作用下,结构内温度会随时间增长而降低,直至达到多年平均气温水平。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过程分为温升、冷却降温、稳定三个阶段。[1]水工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会引起温度变形,受到约束产生温度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产生裂缝。
1.2 沉降裂缝
结构地基质地不均、不密实、平整度差,或者回填土压实度不满足强度要求,地基会产生不均匀沉降,或者模板下滑等变形所引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尤其夏季雨后,在结构薄弱的地方极易有裂缝产生。
1.3 收缩裂缝
收缩裂缝是由于水泥中水分大量蒸发产生的裂缝。混凝土的拌和水中,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必须的,其余80%的水分要蒸发。[2]混凝土浇筑凝结前,在高温、大风的作用下表面失水过快,产生塑性收缩,形成中部宽、两端窄的塑性裂缝;浇筑后,结构表面失水快、变形大,内部失水少、变化小,随着水泥凝结,结构表面拉应力增加,结构受到变形的影响,而出现干缩裂缝。
除了上述裂缝成因以外,产生裂缝还有冻害、施工技术、材料选择和配合比、外力作用、骨料反应等因素。
2 工程案例分析
2.1 工程概要
十二孔闸位于河北省任丘市大树刘庄村东白洋淀千里堤上,是一座具有防洪、引水灌溉及引水补淀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原闸始建于1958年,为砂质地基,方形箱式砖石涵结构形式,12孔2×2m涵洞。由于工程始建标准低、质量较差,经过几次除险加固工程均未根除隐患,存在绕渗、下游消能防冲能力低等问题,为保证防洪及下游安全,发挥引水灌溉和引水补淀效益,于2010年8月开始改建。改建后闸型为涵洞式水闸,洞身为4孔3×3m钢筋混凝土箱涵结构,改建后仍沿用“十二孔闸”名称。十二孔闸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设计洪水位9.0m(85高程),引水灌溉设计流量为48m3/s,引水补淀设计流量为30m3/s,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0.48m。[3]
2.2 施工情况与裂缝分析
十二孔闸2010年的改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为:舱面准备;测量、验收;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入仓;混凝土平仓振捣;抹面;拆模、养护;伸缩缝处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面临可能导致裂缝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几点:
(1)基础因素
十二孔闸改建工程为原址重建工程,地质结构为粘性土单一结构,分布较稳定。由于新建工程防洪级别提高,纵向距离增加到107.6m,较原工程的56m大幅增加。[3]经河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先后两次实地勘测,新工程消力池以下为沙壤土地基,易造成局部混凝土产生裂缝甚至垫层塌方。
(2)混凝土质量因素
为确保“引黄补淀”如期通水目标(2010年11月),十二孔闸改建工程主体计划工期为2010年8月9日至10月15日。工期短造成混凝土施工方案中混凝土供应方式为外购商品混凝土,如不能对外购混凝土进行质量严格控制,易造成混凝土质量不达标或提前拆模出现施工冷缝。
(3)气温因素
该工程主体工程(上下游底板、胸墙、翼墙、涵洞、闸墩)施工工期处在夏末秋初,混凝土浇筑拌合、运输、浇筑过程中面临着高温影响。
(4)荷载因素
该工程位于白洋淀千里堤中段,是附近居民交通要道,特别须满足水产养殖运输重车通行要求。涵洞顶板浇筑完成后,改建工程须恢复交通。此情况对涵洞顶板配筋、浇筑、养护提出更高要求,如浇筑的混凝土不能满足荷载要求,易产生裂缝。
2.3 裂缝防治控制
针对上述问题,为避免十二孔闸改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
(1)基础施工与处理
在工程下游,主体工程四周设置排水井,采用块石过滤,机泵排水,加速地基的固结,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防止因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对消力池以下基础工程采用置换法加以处理:开挖部分原沙壤土地基,换填粘土地基,夯实基础,保证基础的平整性和密实性;在粘土基础上均匀平铺100cm厚条石,用混凝土浇筑一体,保证地基强度,防止不均匀沉降产生混凝土裂缝。顶板浇筑不分仓,采用通体一次性浇筑完成,浇筑过程中加强浇捣,保证密实度。
(2)混凝土质量保证
本工程采用水工防渗商品混凝土,每批商品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施行厂家提供检验报告,施工单位送检,监理单位督察,建设单位抽查的管理办法,确保进场成品混凝土的各项指标稳定合格。浇筑前,科学计算混凝土需求量,充足报备,防止连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断供耽误时间而造成施工冷缝。
(3)温度因素防控
夏季浇筑施工尽量控制在早、晚两个时段,避免在正午高温环境下进行,如果必须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应当搭建凉棚,同时喷洒水雾。采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在罐车运输过程中加入冰块降温,加入缓凝剂控制凝结时间。
(4)荷载应力因素控制措施
为满足抗压强度要求,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改建工程涵洞顶板的浇筑选用标号为C60的高强度混凝土,选用优质骨料,添加水泥用量0.5%的高效减水剂。工程拆模后采用麻袋覆盖并洒水保湿,养护28天,避免高温、大风造成不利影响。
2.4 运行情况
十二孔闸改建工程2010年12月7日投入使用后,经过五年的运行,工程状况良好,运行正常,未发现重大质量隐患,达到了设计标准。在2010-2012年度引黄补淀工程中发挥了显著效益,累计为白洋淀补水近1.4亿m3;在2012年“7.21”防汛期间运行良好,有效发挥了自身防洪功能。
3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研究是水利工程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裂缝成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有利于系统掌握裂缝控制方面的技术方法,有利于指导水利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袁光裕,胡志根.水利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孔祥勤.论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吉林水利,2004,12:43-44.
[3]白洋淀千里堤十二孔闸改建工程竣工验收报告[R].2012,12.
作者简介:温玲(1988,12-),女,河北省保定市,现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