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共享思维,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2018-03-26周方苗

教师·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摘 要:共享教育对于基础学校治理与变革有关的三个观点:学校需架设个性化学习环境,让“学以为己”成为可能;学校需唱响课堂创新实践主旋律,让“学有优教”落地扎根;学校需要打破学校线性办学思维,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作者从以上三个方面谈共享教育事业如何构建教育新模式,以期呼吁教育者参与其中,并对共享教育事业提出自己的新思想。

关键词:共享教育;学以为己;学有优教;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12-15

作者简介:周方苗(1974—),男,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校长,本科。

“一个校长的使命在于构建照亮时代的教育精神”,这是我做校长来一直秉承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我也一直戮力探索将互联网时代精神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实践模式,所以,今天,我选择的主题是“用共享思维,办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这个新话题,既是一个和大家探讨的理论主题,更是我所在的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以下简称“育英学校”)未来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变革的主导方向。教育学上对共享教育的研究正逐步清晰,国家级、省级政策层面的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也日趋完善,而基础学校是“共享教育体”的基本单元,实践探索才刚刚起步。我只想结合这几年在学校校长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谈谈共享教育对于基础学校治理与变革有关的三个很粗浅的观点。

一、学生是共享教育最直接的受益者,学校需架设个性化学习环境,让“学以为己”成为可能

无论哪一种教育理念、哪一种教育形态、哪一种教育策略首先都必须面向学生,同样,共享教育就是一种面向学生真实需求、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教育形态。

1. 共享教育,“学以为己”是目标

教育的出发点是学生,落脚点还是学生,同样,共享教育亦如是。《论语》有一条语录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所谓“学者为己”,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成就自己的人格,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与“学者为己”相对的是“学者为人”,其目的则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学问,而与自己的人格完善不相干,学习并不是出于完善自己人格的内在要求。而当下,我们的学生被一些顽固的传统误导和功利性教育机构绑架,出现了一些虚假的学习需求,严重偏离了教育的轨道,甚至触及教育的底线。中央文史研究馆官员、国务院原参事刘彭芝在“2017国是论坛”对话环节发言中指出:“我们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有这样那样的各种原因,但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把儿童作为中心、没把学生作为主体。”如何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长都能挖掘出来并充分发挥等成为了重大课题。作为一种新探索,还原“学以为己”的本义,实现按需学习,而不是制造的需求,是自然的、真实的、合规律的需求,是共享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

2. 共享教育,差异是前提

共享教育旨在唤醒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审视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足的现实国情,现行的班级授课制虽有共性教育优势突出等特点,但不得不正视的是,班级授课制所存在的个性教育弱化、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又在客观上使学困生得不到帮助、优秀生缺乏挑战、特长生的个性发展受影响。如何从学生学业基础和学习能力实际出发,在班级授课制下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如何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发各种潜力的教育教学操作点上有一些突破?在大班制背景下,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迫切呼唤差异化教育。

3. 共享教育,连接是基础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IT 时代是让自己越来越强大,DT 技术是让别人越来越强大,让世界越来越共享。”学校作为共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要提高共享教育体的分享性,需要为广大师生架设一个便捷的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可能是一个消费平台,可能是一个检索工具,可能是一个储存路径与空间,也可能是一个可视化呈现媒介,更可能是知识、技能、本领的记录与分享视域。在这样的整合平台下,学校教育就具有了呈现分享性,需要进入这个共享教育体的人持有一个互联网时代下的“工具箱”,从而让自己的对外分享与接受分享畅行无阻。育英学校创新做法,首创“共享校园”。一是整个校园搭建了一个泛在的接入环境,它以无所不在为基本特征,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顺畅地接入网络;二是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方便、快捷也是共享教室的特征,为了广泛地使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智能终端真正意义上“为我所用”,我们经过对终端设备的技术研究和再造,实现了PC与移动终端、多媒体电视三者的互联互通,为共享教育的实现创设了一个连接且通畅的物理环境。

总之,我们借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丁钢先生的话来说:共享教育面对的现实是满足不同差异个体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个体越来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从未来来看,运用共享教育的理念在于不断改进我们的教育形态从而满足不同学习阶层和年龄层次个体的需求。这既是基于教育最根本的宗旨,也意味着这种理念转化的必要性。这与以往的教育理念并非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一种在现实基础与对未来变革的思考基础上的理念拓展和延伸。

二、教师是共享教育的关键,学校需唱响课堂创新实践主旋律,让“学有优教”落地扎根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如何保证“学有所教”,甚至“学有优教”?首先,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强师才能兴教。

1. 共享教育,名师储备是基本保障

共享教育的资源、能源、信息和实物,在这些当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互联网全球脑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知识构建者,尤其是,任何一个专业领域中的人都是教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知识的产权人、拥有者、输出者,但又是知识的享有者、接纳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所有权与使用权互为交替,大家在这个共享教育体里是文化并喻的关系。那么,要实现共享教育,举荐、打造、储备名师是实现共享教育的基本保障。育英学校作为一所有67年办学历史的老校,一直致力名师的培养。多年来,立足校本,通过名师培养计划,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以培养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活动,打造名师、培养梯队,建设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现代教育理念,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具有综合专业素质的、有实践和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育英学校名师培养计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提供经费保障,设置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考察调研,科研等活动,以保障名师培养计划的落实。三是制訂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档案袋。四是打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校本环境,办好“教师博客”“教育教研”“教师读书沙龙”等系列活动。五是名师培养确认机制,凡符合名师培养对象的基本条件的教师,经本人申请,通过学校“名师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即作为本校名师培养对象。更为重要的是,除了本校名师培养,我们进一步将增设“网师”,积极引入优秀家长、知名专家,甚至教育公共知识分子壮大我们的教师队伍。正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在国家科技创新大会上所说:“让教师成为最光荣的职业,成为优秀青年的向往,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2. 共享教育,课堂创新是实践路径

传统课堂教学的标准化、单一化等弊端需要综合、深度改革。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所谓教育与学习,也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每个人都是一个知识的载体,个体的差异性衍生了众多的知识热点,每个人都能做老师,每个人又能是学生,当你把你的知识输出到某个共享教育体或其中某一平台媒介,感兴趣的人就可以看、可以學、可以用,这时候“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代替,我想这是学校作为共享教育体成立的一个标志。

共享教育的着力点和主战场是课堂教学,探索课堂结构和改变师生课堂行为成为共享教育背景下的思考与追求。目前,育英学校正在着力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共享课堂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方面,依托课题,理性引路。2016年5月,育英学校正式开始平板电脑进课堂的探索之路。2016年9月,学校申报省级信息化课题“基于智能终端下的共享课堂的应用研究”,目前已经该课题进入研究阶段。2017年,学校又开始探索基于手机终端的共享课堂研究项目,项目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基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两个不同环境下共享课堂的对比研究,研究出两个环境下在课堂实施中的共同点、优点和缺点。2017年10月,我们申报并获批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重点课题“名校SPOC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将从课程变革的角度,积极探索在线共享课堂模式。

另一方面,聚焦课堂,深度实践。在小学数字化学习试点基础上建立共享课堂示范点,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应用。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发现:建立共享课堂能有效解决教育共性与个性问题,以受教育者本人所需来寻求知识的习得方式和方法,弥补课堂授课制中个性教育不足的缺憾,让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受教育者端成为现实可能。教育共享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课时、场地、时间等限制,促进受教育者适时学习,满足受教育者时间、场地等不同需求。教育共享能有效培养受教育者合作、共享、坦诚等优秀品质,在共享中实现道德的内化和乳化。

总之,学校只有通过名师共同体和梯队建设,形成覆盖全学科、跨学科的名师团队资源,突破教室空间,创新课堂实践模式,实现弹性制选课,建立学校共享教育的新格局,满足在校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有优教”才能落地扎根。

三、学校是共享教育体的基本单元,打破学校线性办学思维,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

“因材施教”一直是任何一个有情怀的教育人的理想与追求。目前,要破解教育行业壁垒,解除“烧钱式”教育的弊病,打破学校线性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形成共享教育新生态,是未来学校的不可懈怠的责任与担当。

1. 基础学校应该作为一个基本的共享教育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的不断丰富,国民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国民对教育高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且将一直是教育面临的最大的矛盾,教育也是在不断解决或缩小这个矛盾的过程中实现内涵发展。据《半月谈》报道:目前出现一种“烧钱式”教育,英文1.2万元;逻辑数学1.4万元;舞蹈7000元;看图说话1.1万元;绘画6000元……一年各类补课就要5万元。近日,网上晒出的一张补习账单令人咋舌,晒账单母亲感叹“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从媒体调查来看,这种“烧钱式”教育,还具有普遍性。同时,另外一种现象也受到关注和争议,就是“网红”教师。曾有媒体报道在线辅导开始走红,一些在线辅导老师“一小时收入18842元,收入超网红”。相对于课外辅导的高成本,线上辅导每堂课收费简直就是“白菜价”。针对以上出现的新概念、新变化和新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形式,则成为教育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未来,基础学校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教育共享体,让其像共享单车一样发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开放办学,打破学校围墙,“用一所学校去改造另一所学校”是共享教育体系形成的重要条件

育英学校率先承担一个教育共享体的责任,进行了网络联校和“精准扶贫”校探索,积极融入湖南大教育共享体系。

育英学校是长沙市教育局网络联校项目的主校,负责小学英语和小学美术两学科。网络联校专递课堂建设带来了教育的深刻变革。育英名校的英语、美术等高水平优质课已通过网络“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上名校、听名教师课在教育相对薄弱地区已经成为现实。网络联校也为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老师们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式,达到主校主讲教师教学行为最优化、分校辅助教师现场辅导同进步的目的。网络联校的建设和推广,对于均衡教育资源、激发教师活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IPTV教育共同开发创建了以精准教育扶贫为目的是“双师课堂”。双师课堂构建的的基本背景是:一是社会现状:教育优质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在村小,部分地区一个教师身兼多职,或者就一名教师,师资的匮乏影响着学生们对知识的吸收。二是名校优势:育英学校,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也是首批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师资源,而这些正是边远地区学校所匮乏的。三是电信优势:湖南省电信光纤网络全面铺开至乡镇,IPTV用户规模已达460万,借助此基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开展双师课堂项目的目的是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传播名校教育理念。育英学校作为名校,有其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名校的名师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并创设丰富的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和成长。双师课程的建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化,能有效帮助学生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同时有利于课程资源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通过不同学校的网络连接,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更有利于名校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度理解与广泛传播。

目前,育英学校双师课堂项目依托电信光纤网络和IPTV电视教育平台等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学校名校名师资源,为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地域的限制,将名师名课资源通过IPTV平台、互联网、手机多种渠道,打造立体的“O2O”教育分享平台,实现教育点播和直播相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相互补充的现代化教学新模式。给山区中小学校和寒门学子送去优质的同步教育资源,让山区学校的教师在自己的学校能同步享有名师的教学资源,为扶贫助学事业贡献力量。

双师课堂目前主要课程内容有小学语文同步课堂:同步字词讲解、同步课文解读、课外拓展;小学数学同步课堂:课堂知识趣味讲解、家里的数学、课后习题讲解;小学英语同步课堂:同步词汇学习、同步课文解读;延展系列:美术水墨画、学生作文范文评点、数学竞赛培训、英语演讲比赛培训等;课后作业系列:同步课后作业题库设计、批改。

育英学校双师课堂精准教育扶贫活动,经各大媒体报道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反响甚好。近20家电视及网络媒体进行了报道,其中6家媒体进行了电视报道。如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湖南卫视、湖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花垣县广播电视台、益阳市广播电视台、永州市广播电视台相关电视台跟踪报道,大湘网、华声在线、红网等文字报道。应该说,育英学校网校雏形基本成型,正在积极“用一所学校去改造另一所学校”。

3. 用共享思维迎接“千人千面”的教育奇点,引发教育“井喷”,最终实现“因材施教”

当人们谈到对教育的认知时,很多人还是用线性思维方式,即如何利用互联网为教育服务这样的问题。时至今日,我提议换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共享思维”或者“指数型思维”来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

比如,美国有一个比“哈佛”还牛气的大学叫奇点大学,一所由谷歌(Google)与美国宇航局(NASA)展开合作举办的,致力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学校。他们的教师是兼职的行业中的精英,能提供“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教育,旨在学员们建立起“指数型思维”,通过教育、启迪并武装这些领袖人物,让他们掌握以指数速度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从而在10年内改善10亿人的生活,并对人性产生正面影响。他们认为:利用指数型思维及科技来对传统行业进行一个10倍级的颠覆或创新,这比用线性思维方法来改进10%的传统还要容易。

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共享思维在教育领域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井喷”,解决我们人口大国的教育资源共享的问题,值得大家期待和努力。

学校要改变办学的思维方式,用共享思维打破校园围墙,积极融入共享教育的新生态,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判别一所学校是否是共享教育的标志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海量的名师等优质资源;其次是一个畅行无阻的共享平台;最后是变革学校线性思维治理体制。我们在此所谈论的学校教育共享是一种敞开式的、相互分享、交流与碰撞,并能在不同场合、不同区域进行的对于学习的交流、分享、感悟与争鸣,教育共享要求我们摈弃教育中的保守思想,以敞开的心态构建教育新场景、新规则和新模式,以共享促进知识更好的传承、内化与创新。

更重要的是,回归“教育即爱”的初心,为共享教育砥砺而行。共享教育作為互联网时代下的改革创新的产物,一定是要源于现实与实践,源于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思想实践一线的,因为源于一线的理念思想才有指引力,源于实践的方法举措才接地气,而不是内容空洞,夸夸其谈。

借此机会,我建议各位校长一起加入共享教育事业的洪流中来,为美好的共享教育“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丁 钢.共享教育将引发学习方式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17 (Z1):16 .

[2]连玉明.人类社会从IT时代到DT时代[J].商业文化,2016 (11):66-69.

[3]冯永华.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方式变革[J]. 教育研究,2017(3).

[4]丁艳平,李玉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影响[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2).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探索——着眼整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因材施教,拓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更轻松——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探索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